1943年5月17日凌晨,德国鲁尔河谷。睡梦中的居民突然被一种巨大的轰鸣声惊醒,他们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小山一样的水墙就已经压了过来,瞬间所有建筑都被淹没。
第二天清晨7:30,一架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式侦察机前来侦查。飞临河谷上空后,飞行员发现,三天前和平安静的河谷,如今已经变成湍急的激流。整个河谷都被洪水淹没,只有少数几处高地、教堂的塔尖、高大乔木的树冠,还勉强露在水面。
英军侦察机次日拍摄的照片
制造了这次大洪水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第617中队,就是他们投下的秘密炸弹,摧毁了德国鲁尔工业区内的二座大坝。这次成功的袭击,是英国皇家空军史上最出色的一次行动之一。
617中队指挥官吉布森和他的机组
故事要从1939年10月讲起。
当时德军正在欧洲大陆挥师猛进,英法联军节节败退。此时,伦敦的一位英国科学家巴恩斯·沃利斯教授,正饶有兴趣的读一篇工程文章。
这篇文章是发表在1932年7月的德国工程学期刊上的,作者正是设计了埃德尔河谷大坝的德国博士林克。
林克博士在文章里充满自豪的详细介绍了德国莫内尔大坝的各种技术细节。这座代表当时德国工程最高水平的大坝,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地带——鲁尔工业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源和电力。
7年后,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的英国科学家,考虑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的摧毁这座大坝?
巴恩斯·沃利斯教授
不久后,巴恩斯·沃利斯教授向英国空军部提交了一份报告,强调了摧毁德国中部水坝的战略重要性:摧毁大坝,将使鲁尔工业区失去电力和工业水源,从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但英国军方却并不太热心,原因很简单:空军没有合适的轰炸机去执行这种任务。
当时英国最大的轰炸机"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只能携带10吨炸弹,而经过计算,要炸毁大坝,每架轰炸机至少要携带40吨以上的炸弹。并且侦查显示,德国人已经在大坝前方设置了两道防鱼雷的防雷网,这让空投鱼雷攻击也无法施行。
执着的沃利斯教授并没有放弃,他很快就制定出了一个当时非常超前的打击计划。
计划的核心是沃利斯教授设计的"跳跃炸弹"。炸弹的灵感来源于孩子们在池塘边打水漂的游戏,既然鹅卵石能在水面上弹跳好几次,滑跳很远才沉入水,那炸弹为什么不可以?而且蹦蹦跳跳的跃过防雷网的炸弹,还可以沉入水下爆炸。
水下爆炸的威力是水面爆炸的好几倍,炸弹就可以不必做的很大,只需要5吨左右即可,这样兰开斯特稍加改造就可以带弹起飞了。
“跳跃炸弹”如果成功在大坝下合适的深度起爆,就可以摧毁大坝的基础部位,引起溃坝。
沃利斯教授的设计草图
沃利斯教授的"弹跳炸弹"提报给军方后,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很快英国军方就开始进行论证实验。一年以后,单枚重量高达4.5吨的水桶形"弹跳炸弹"被生产出来了,文末有这种炸弹的实验视频。
博物馆里的弹跳炸弹
剩下的事,就是怎样把它们扔到德国人的脑袋上去。
当时英国轰炸机飞行员们面临着两个难题:
一、根据沃利斯教授的计算,“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必须在距水面18米、时速335公里时投弹,否则炸弹将跳过大坝。
而当时,“兰开斯特”轰炸机在50米高度以下是无法确认飞行高度的,因为,机载气压高度仪在低于50米的高度时会停止工作。而且最新型的无线电高度计只能在开阔的海面使用,复杂地形的山谷和大坝会带来无线电回波,干扰高度仪,使它无法正常工作。
聪明的英国人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机身底下,机鼻和机尾各安装一盏小探照灯。两盏探照灯倾斜安装,向地面发出的两道灯光,形成一个夹角。随着飞机的高度降低,两道灯光在湖面上会形成两个光圈。
当两个光圈重合时,此时飞机的高度恰好是18米。
二、轰炸机必须保持超低空高速飞行时方向对正大坝,否则炸弹会偏航冲向两侧的坡地,攻击失败。
这个难题被沃利斯教授亲自解决了。他动手制作了一个木制曲尺,两头各有一根细细的金属棒,中央部位有一个观察孔。投弹瞄准员只要用这个仪器,对准大坝的两座石塔。然后从观察孔瞄准,当石塔与金属棒重合时,就可以投弹了。
电影里的瞄准曲尺截图
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轰炸计划就完全扫清了障碍。而且好消息也传来:德国人完全没有想到英国人会用飞机攻击如此坚固的大坝,他们仅仅在坝区配置了稀疏的防空火力,有一座大坝甚至没有任何对空掩护。
为了确保任务万无一失,飞行员们进行了2000多次攻击演练。他们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失败,德国人会迅速修补现有防空网的漏洞,那时候再去扔“弹跳炸弹”,就无异于自杀。
1943年4月29日,负责执行任务的617中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弹试验,炸弹成功在模拟大坝前起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43年5月16日中午,斯堪普顿空军基地进行全基地封闭,禁止一切人员出入,不许外寄信件或者打电话。大家都知道,执行任务的日子到了。
当天晚上,用过晚餐、做过祷告的飞行员开始登机。夜里9:28分,第一批5架兰开斯特在轰鸣中起飞,每架飞机都携带了5000公升汽油,以及一枚4吨半重的弹跳炸弹。随后,19架轰炸机分成三组,扑向德国境内的目标。
兰开斯特轰炸机
编队一进入欧洲大陆,就开始小心翼翼的规避德国的夜间战斗机基地,并保持超低空飞行,距地面只有几十米。在陌生空域保持这种高度,对巨大的兰开斯特式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事实上,飞行途中的确有一架飞机擦到了高压线,之后坠毁,另外还有两架被地面炮火击中坠毁。
艺术想象图
艺术想象图
几个小时的紧张飞行后,编队终于飞抵目标区上空,开始按计划发起攻击。飞行指挥官吉布森中校回忆道:...我们眼前的景象,跟我们研究了无数次的演习完全一样。我把机头压低向水面贴近,降到了18米高度后把机身拉平。我放下了起落架来减低速度。德国人开火了,我们离大坝只有几百米,曳光弹从飞机身边嗖嗖的飞过去。当我听到投弹手大喊"投弹完毕",我连忙拉高机身在空中盘旋。我看到湖面上迸发出一道几百米高的水柱,那是我投下的炸弹命中了大坝。随后,我看到我的战友霍普古德上尉,驾驶飞机擦着树梢进入攻击位置,不幸的是,他投下炸弹后被炸弹激起的水柱打中,他摇摇晃晃地坠毁在大坝的另一侧。"....紧跟着第3架飞机进入俯冲,他准确的投弹,并且命中大坝,这一次我看到了更高的水柱腾空而起。按照博士的计算,这时候大坝应该开始溃坝了,但是它看上去完好无损。
德国人拍摄的溃坝之后景象
这次行动,执行任务的19架兰开斯特有11架返回英国。133名机组成员中,53人遇难,3人被俘。
共有两座大坝被击中引起溃坝,溃坝导致3.3亿立方米的洪水倾泻而下,淹没了80平方公里的土地。洪水卷走了无数的桥梁,房屋,工厂,矿坑和人类。
一座关押着波兰和俄国妇女的外国劳工营,被整个卷走,1000多名妇女中有750人淹死在冰冷的洪水中。整个鲁尔河谷地区被淹一个星期后,德国救援人员在泥泞中搜出了2000多具尸体。
轰炸过后,德国所有重要的大坝周围都部署了重型高炮营,防空气球和烟雾装置也安装到位;大坝周围高耸的建筑都被拆毁,以免皇家空军的投弹手再次拿它来作为参照标志;好几个战斗机中队也被部署到了鲁尔工业区附近。
德军防空气球
而溃坝后德国人的抢修之快,也完全出乎英国人的预料。他们开始高速修复大坝,各地的专家火速赶到轰炸现场,他们从其他工厂调运电动机,军队从法国调来修筑防线的全部劳工,仅仅几个星期之后,鲁尔工业区的用水就恢复。几乎同时,莫尔河谷的水电站也重新开始工作。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德国农业却受到了沉重打击。
空袭之后,由于大量耕地被淤泥覆盖、牛马被洪水冲走,导致农业生产一度终止。这引起了食物短缺,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给德国人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这次袭击,虽然在战术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极大的鼓舞了盟军士气,尤其是英国国民的信心。为了表彰617飞行中队,英国王室向第617中队颁赠了一枚绘制者水坝图形的队徽。
我是今晚听历史,关注我,听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