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任四川乡试主考官,前后历时半年多,出色的完成了这次监考官的任务。由于他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为他日后的步步高升打下了坚实的础。
道光二十三年,翰林院接到了一道圣旨,内容是:翰林院候补检讨曾国藩学识出众、克俭耐劳、着升为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
按惯例曾国藩要进宫谢恩,他向太监曹进喜打听到连升四级的原因。原来,上次曾国藩回答皇帝的提问时,回答得让皇帝很满意,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得知此事后,曾国藩对两位恩师感激不已,没有两位的提拔,不可能有今天。他记在心里,日后定当好好报答。
为节省开支,他每天照样是走路去办公,这遭到了很多满族官员的嘲笑,对此他也一笑了之,依然走路去办公。
曾国藩虽然租的是个小院子,但算是立门开府了,户部尚书英和把自己的一个下人介绍给曾国藩做门房管家,碍于英大人的面子他不好推辞,恰好、他也需要个人来为他跑腿做事,就答应留下此人。
这个门房叫陈升,湖南人,但曾国藩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陈升做门房没多久,一天,他把一百两银子放在曾国藩面前,曾国藩问他是谁送的?门房不耐烦的说道:“一个瘦高个送的;曾国藩又问,他姓什么叫什么?人在哪?留下书信或话语没有?”
曾国藩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正四品鸿胪寺卿穆同大人,穆大人是穆中堂穆彰阿的本家侄子。曾国藩不敢怠慢,仔细阅读信中内容。
信中提到让曾国藩有机会时,在道光皇帝面前多说一些穆同的好话,因为他想做浙江的副主考,穆中堂也有成全他侄子的想法。
写完后,他叫陈升把信和银子一起送到穆同大人的府上去。此时,陈升正是酒兴上头,他对曾国藩说:“银子他已从里面拿了一些,去买酒肉吃了。”
听到这些,曾国藩气得差点失控,心想,一个小小的下人,如此胆大包天,竟敢私自动用别人的银两,以后不知还会做出什么坏事来?
这之后,曾国藩在用人上定了三条原则和四个标准。选人的三个原则:一是忠义血性、二是德才兼备、三是以德为本。
四个标准就是:一是有治民之才、二是不怕死、三是利已心不能太强、四是能吃苦耐劳。
他告诉前来道喜的官员,他概不收礼,只收大家在现场亲自写的对联。大家都觉得这样既不失面子,又很有意义。
很快,这种方式在京城的各种饭局酒局中迅速传播开来,形成了一种时尚,道光皇帝知道后也赞成这种做法,从此,更加的器重曾国藩了。
#曾国藩# ? #我要上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