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明朝有一个人,找到了打败清朝的2条妙计,可惜却被崇祯杀掉

明朝有一个人,找到了打败清朝的2条妙计,可惜却被崇祯杀掉

崇祯皇帝,堪称明朝历史上最不幸的一个皇帝。他的不幸之处,一是指他经历了亡国惨祸,二是指他空怀壮志,一心想励精图治,救亡图存,却最终壮志未酬身先死。这种竭尽全力拼死奋斗,却最终失败的痛苦,实在是痛彻心扉。三是指崇祯面临的形势,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扫荡中原,外有皇太极驰骋辽东,而崇祯手中的明朝行政机器却已经腐朽不堪,很难对抗这两个强大对手。

然而世事无绝对,崇祯皇帝面临的局势虽然凶险,但放眼历史,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事例也并非没有,比他惨得多的朝代有的是。比如西晋末年爆发永嘉之乱,都城被攻破皇帝被抓走,晋朝皇族硬是咬牙顶了过去,最后在江南建立东晋,晋朝国祚得以延长百年。北宋末年遭遇靖康之变,宋朝皇族也绝处逢生,创立南宋,延续宋室江山一百多年。可见只要措施得法,明朝并非没有翻盘的可能。

明朝末年的两大强敌,是李自成和清朝。凭借崇祯的实力与能力,独立剿灭李自成毫无问题,但若面对凶悍善战的清朝,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如何战败清朝,就成为扭转明朝败局的关键。清朝大军由于单兵战斗力强悍,战术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几乎在明清战争中完全占据上风,占有压倒性优势。不过看似强大不可战胜的清朝也并非铜头铁罗汉,有个人就找到了击败清朝的妙计。

此人就是明末蓟辽督师袁崇焕。崇祯元年七月,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召见了即将赴任辽东的袁崇焕,君臣二人进行过一番有名的平台召对。袁崇焕向崇祯皇帝系统陈述了自己对抗清朝的战术思想,其中有两条妙计,堪称真知灼见,是明朝打败清朝的金钥匙。《明史》记载,袁崇焕把他的思想概括为两点,一是“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二是“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

第一句话,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这一句实际是解决对抗清朝的用人因素。因为清兵剽悍善战闻名天下,明朝从关内中原召集的大军,平时与清军接触很少,缺乏经验,畏战心态严重,加之家眷财产都在关内,一心只想早日返回关内,面对清军既无战斗力又无斗志,连吃败仗。而如果重用辽东本地的将帅士卒,一则因为平时熟悉清军的打法,二则家眷财产、土地房产都在关外,如果失败一切化为乌有,因此面对清军才会有足够的战斗力和积极性,一举解决了明朝军队畏敌如虎的老大难。

第二句话,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是指面对清军的基本战术。由于明清双方的军队战斗力相差悬殊,短时间难以拉平,明朝也迫切需要足够的休养时间,筹措粮饷训练士卒,因此袁崇焕主张,明军应以据城坚守为常规作战模式,必要时以野战交锋为辅助手段,万不得已还能采取和谈的权宜之计,以缓解清军进攻压力,最大限度保存明军有生力量,避免与之死打硬拼白白耗损实力,是一种灵活务实的策略。

袁崇焕的两条妙计,堪称金玉良言,是立足于明朝实际情况和当时形势,做出的最佳选择。按照袁崇焕拟定的策略实行,假以时日,明朝在关外的局势将会焕然一新。清军难以在最擅长的野战中大批歼灭明军有生力量,只能选择最不擅长的攻城,伤亡陈本极高,而成效甚微得不偿失,在关外回旋余地越来越小。而以辽东本地人为主组建的关宁铁骑,也逐步在实战中成熟起来,与清军战斗力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京师城下能与清军直接对面野战不落下风。局面开始向有利于明朝的方向倾斜。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急躁而刚愎自用的性格,最终误了大事。就因为清军绕过袁崇焕的宁锦防线,突破长城进入中原,崇祯恼羞成怒,把全部罪责归咎于袁崇焕,并杀掉了他,堪称自毁长城。袁崇焕一死,他的两条妙计也随之全盘落空,明朝挽救败局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泯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斗力,妙计,崇祯,明朝,袁崇焕,清朝,皇帝,清军,一个人,辽东,观点评论,明朝,袁崇焕,清朝,清军,辽东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战斗力,妙计,崇祯,明朝,袁崇焕,清朝,皇帝,清军,一个人,辽东,观点评论,明朝,袁崇焕,清朝,清军,辽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战斗力,妙计,崇祯,明朝,袁崇焕,清朝,皇帝,清军,一个人,辽东,观点评论,明朝,袁崇焕,清朝,清军,辽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