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扯旗造反,率兵杀到京城,部下刘宗敏俘虏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李自成自己也为了钱财拷打吴三桂的父亲,吴三桂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了清军多尔衮,吴三桂背负着国仇家恨,一路从山海关打到云南,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为清朝打下来半壁江山。
但是吴三桂在晚年面对削藩时候,再次起兵反清,但是为什么却失败了呢?按理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兵强马壮,自己谋略也更成熟了,但是为什么反而不成功却失败了呢?综合分析是因为他忽略了这六点。
第一:忽略了人心向背
自从清军入关后,一统江山,百姓都站在清廷这边,人民为了和平安定,都拥护清朝的统治,并且在清廷宣传的“满汉一家亲”的思想影响下,汉人在长期的抗争过程中,慢慢接受了满汉一家亲的事实。
吴三桂反清是在1673年,清军入关是在1644年,在这长达29年的统治中,清朝基本完成了对民众的教化,实现了思想的统治,这时候的老百姓非常珍惜战乱后的和平,人心厌战,虽然吴三桂打出的是反清,但是根本得不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再说,吴三桂之前的引清军入关,给汉民族造成极大的伤害,他早已经是汉人心中的汉奸和罪人,所以根本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第二:清廷得到了士子读书人的支持
清廷入关后,沿用前朝的科举考试,重用汉人官吏,士子读书人得到了清廷的优待,甚至皇帝亲自祭拜孔庙,推崇儒家思想。历朝历代由于错误对待读书人,给国家带来动乱,甚至最后被颠覆江山的比比皆是。
所以,清朝在入关后,优选饱学之士,开科取士,出现了张廷玉等汉人名臣,还进入太庙,大大笼络了汉人之心,吴三桂曾经背叛明朝,弑君犯上,如今再次反复无常,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熏陶的读书人,最看不起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所以吴三桂失去读书人的支持,失败是必然的。
第三:吴三桂起兵缺乏道义
吴三桂起兵造反,根本没有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而只是单方面的反满兴汉,而汉族本来已经得到满清的笼络,吴三桂出尔反尔的背叛朝廷,也得不到明朝遗老和反清复明势力的支持。吴三桂也曾想立一位大明朱姓子孙的后裔为帝,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但是这个想法得到了部下的反对,因为现在为了凝聚力量,随便立一个傀儡皇帝,到时候称帝成功又要诛杀皇帝,再次让自己背负弑君的骂名,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直接称帝,但是自己称帝,却得不到明朝遗臣势力的支持,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第四:软实力无法和满清抗衡
满清占领的地盘,全部都是富庶的地区,钱粮物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吴三桂偏居云贵,仅凭这两个穷地方的经济实力和大清抗衡,本来就不自量力,再说在大清统治的这20多年里面,一直都防着吴三桂,所以说,吴三桂仅凭自己的云贵地盘和清朝抗衡,就是以卵击石,失败不言自明。
第五:兵员物资相比,吴三桂远远弱于大清
吴三桂仅仅依靠云贵西南的地盘物资,无法和坐拥全国钱粮兵饷的清廷相争高地,吴三桂想获胜利在急战,不宜僵持,如果相持日久,必然被大清拖死。吴三桂格局太小,在刚开始占尽先机的情况下,却希望和大清划江而治,希望能在长江以南称帝,吴三桂缺乏帝王的雄心气魄,结果让大清先发制人,招抚了他的盟友,大清挥师南下,吴三桂毫无招架之力,所以吴三桂在军事上失败是必然的。
第六:地理的优势
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从北向南打容易,从南向北打则很难,北方地势高,南方地势低,所以北方更容易防守,清军从北向南打,南方平原多,对清军的骑兵非常有利,所以清军南征所向无敌,吴三桂毫无还手之力,所以吴三桂占领的南方地盘从一开始就不具有优势,兵败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