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圆明园即使复原,也在无法重现往日里它作为皇家园林的辉煌了,但不幸中的万幸中是,圆明园被烧毁前还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老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一窥圆明园曾经的真容,这样的人间仙境被毁于一旦,真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晚清末年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密切,尽管这种交流是清政府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产生的,但是当时的中国太过于弱小,也无法拒绝西方列强的种种要求。在这一期间,也有许多西欧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宣扬基督教的思想。
在1749年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致诚的法国传教士给自己身在法国的朋友写了一封信,这位传教士已经来到中国数年之久了,并且还取了一个非常“中国式”的汉语名字,他在信中用非常华丽的辞藻向自己的朋友介绍了中国皇家的艺术品——圆明园。
这封信流传开后,西欧社会上到君主下到百姓,全都知道了圆明园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也引起了一股盛行于英法等国的“中国热”。王致诚除了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外,他还成为了清朝皇宫中的宫廷画师,他将圆明园的美景画了下来并寄给了法国的民众们观赏。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一路攻进了北京城,终于在这里见到了只存在于他们想象之中的圆明园,士兵们见到这座大得一眼望不到头的美丽园林,也是被惊讶地话都说不出来了。没想到如此瑰丽神圣的事物,却最能激发人心目中恶的欲望。
这场火烧了整整几天几夜,圆明园前前后后所有的建筑都成为了一片灰烬,而参与过这场盗窃的士兵们,回国之后都凭借着自己手中的宝物成为了一方富豪。他们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仿佛这些是他们应得的战利品一样,是值得拿来炫耀的。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没有能力保护自家的财产,自然会被贼人惦记上,所以从清朝统治者不思进取,自封“天朝上国”开始,圆明园的悲剧、近代中国的悲剧就是注定要上演的,谁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结果。
在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之前,早一步到来的英国记者用他的相机为圆明园记录下了它死前最后的辉煌时刻,这些照片如今也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当这些照片拿出来供世人欣赏时,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样的文化,都会被照片中圆明园仙境般的美吸引住。
圆明园被称为是万园之园,每一个看过照片的人都认同它获得这样的称号。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南方与北方各自有着不同的设计,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圆明园具备的那股北方园林才有的脱俗爽朗,也能看出其有着南方园林般的婉约别致。
唯一可惜的就是拍摄这些照片时的照相技术远远没有现在发达,因此拍出来的照片只有黑白两种色调,再加上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冲刷,人们能够从中感叹圆明园的辉煌与伟大,却无法凭借这些照片在脑海中构建真实庞大的圆明园,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是每一个认识圆明园的人的遗憾。
一说起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大部分人都会说是故宫是紫禁城,若是圆明园没有被烧毁依然能够保存至今的话,那么它一定能够成为比故宫更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但现在圆明园的遗失物都没能完全回归祖国的怀抱,想要重现圆明园的辉煌,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圆明园的修建从康熙时一直修到了雍正晚年,这其中累积了无数建筑家们的心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即使如今的它的已经变得残缺不堪了,它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无可替代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