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寿命短,相应的成婚就早,喜当爹也就早。一般人家早生贵子是好事,省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且养个十几年就能帮着干活了。但是在皇家,对于那些身体康健的皇帝而言,除非是子嗣过于艰难的,嫡长子诞生过早,对这对帝朝掌控人父子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皇帝以各种理由废黜太子的故事,历朝历代都有发生。无外乎就是当爹的怕被儿子抢了皇位,当儿子的又怕皇帝老爹活得太久。但实际上,太子发动兵变上位的极其罕见,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当然也可以说是皇帝们防患于未然做得太好。
那些被废黜的太子们其实没做错什么,收拢党羽扩充东宫势力为登基做准备是很正常的,算不得谋反的实锤证据。因为从周朝开始,中原王朝的皇位继承都是宗法制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作为嫡长子的太子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
但是,因为这种源自于《周礼》的非智能型选择的继承制度,其本身有许多弊端,所以在历史上并不是绝对的。不过,基于使得朝廷统治稳定的缘故,这种皇位嫡长子继承制仍然是各朝各代的根本制度。
而唯一例外的,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而嫡长子继承制被废止,则始于努尔哈赤,他杀死了自己的嗣继人褚英,继任的代善被明确为“太子”,但后来也被他废掉了。
皇太极之前就有储君
褚英比努尔哈赤小21岁,沙场之上可算是虎父无犬子。从4岁起就一直活在刀光剑影之中,18岁就奉命独领一军出征,千余人俘获了万余人口,因功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人称“广略贝勒”。后随征哈达、叶赫、乌拉,战功显赫,尤其是与乌拉在乌碣岩一战,敌军过万,各将领都有退意,是褚英带着弟弟代善率领千余人杀入敌阵,骁勇无匹,最终取得大胜。
虽然以夸赞皇太极为主的《清太宗实录》中说,“太祖除未尝有必成帝业之心,亦未尝定建储位之意。”以此表达皇太极继位的正统性。但是在宫廷秘藏资料《满文老档·太祖》中,则记载了努尔哈赤一开始是倾向于嫡长子继承制的。他说,“吾若举用长子,专主大国,执掌大政,彼将弃其褊心,为心大公乎。”
虽然该文还记载了努尔哈赤评价褚英是,“长子自幼褊狭,无宽宏恤众之心。”但他认为褚英为“太子”的话,这些毛病都能改,于是在1613年就让褚英执政,当成王位继承人培养。
孤独的太子褚英
努尔哈赤设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应该是很不得手下欢心的。当时努尔哈赤虽然是一言九鼎的王,但在统治基础仍是氏族性质浓郁的军事共和制,也就是部下们都享有很大的自治权。而一旦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就代表着政治制度要发生很大变化,向集权制靠拢,那些跟随努尔哈赤起家的权臣们当然不愿如此。而且家族内部,当时女真人酋长继承制度是各个儿子都有继承权的,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当然也不愿意一点机会都没有。
众人的诸多不满不敢对努尔哈赤发泄,目标当然会指向刚刚上位的褚英。而褚英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当然也会施展出各种手段。
当时的格局是这样的,和努尔哈赤一起打天下的老弟兄还在,为了更好处理政事,也或许是为了安抚老部下,在立褚英为嗣子后,努尔哈赤又设了“立理国政听讼大臣五员”,可以看成是与明朝内阁相似的权力运行机构。
这五位分别是,瓜尔佳信男公费英东、钮祜禄宏毅公额亦都、董鄂温顺公何和理、佟忠烈公扈尔汉、觉罗公安费扬古。大家都是处理政事的,褚英与“五大臣”之间发生摩擦自然是很正常的。
努尔哈赤能征惯战的子侄也多,在赫图阿拉称罕王后,就册封了四大贝勒,就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人都手握重兵,有着强大的实力。他们对于罕王位自然也是会有所想法的,而眼前的障碍就是褚英。
一边是“五大臣”,一边是“四大贝勒”,孤军奋战的褚英也真是不容易。他是想到了办法,可是,按照史料记载,猛将兄褚英试图降服各方势力的办法过于简单粗暴了。
五大臣四大贝勒联手
对于德高望重的“五大臣”,史料上没有记载太多褚英与他们之间的争斗,只是说,这小子太不尊老了。当然还有政务之间的纠纷是正常的。
对于弟弟们,褚英就能拉得下脸了。他曾逼着那四大贝勒发誓效忠于他,而且不能告诉努尔哈赤。并且还向弟弟们索要财物,说父罕赏赐给你们那么多东西,等我当了罕王什么都不给你们。他还对弟弟们说过,等我当了罕王,那些和我关系不好的弟弟、大臣们,都杀掉。
至于褚英是不是真这么说过已经不重要。“五大臣”“四大贝勒”联手把他给告了。
《满文老档·太祖》中记载,“如此折磨,四弟、五大臣遭受于苦难,聪睿恭敬汗并不知悉。四弟、五大臣相议曰:汗不知我等如此苦难,若告汗,畏执政之阿尔哈图图门。不告,我等生存之本意何在矣。彼云:汗若死后,不养我等,我等生计断矣。即死,亦将此苦难告汗。”
张口闭口就是我当了罕王之后怎样怎样,不管这话的真假,努尔哈赤还没死呢,听了心里自然是不舒服,于是教训了褚英一顿,并将赏赐给褚英的人口、土地分给了他的弟弟们。
躲在家里画圈圈作死
虽然没有明言废掉褚英的嗣子之位,但是努尔哈赤明显把褚英边缘化了。两次征讨乌拉,都没有明朝的“太子监国”的说法,而是让褚英一边站了。
褚英当然十分愤怒,召集了四名心腹,问他们,“我什么都没有了,想死,你们敢不敢陪我?”四人都慨然允诺。
这时候说这样的话,一般来说都是要举兵造反了啊。可是褚英的做法极其令人意外,他居然玩起了画小圈圈诅咒。“作书诅咒出征之汗父、诸弟及五大臣,祝于天地而焚之。”当然,那时候的人还是很信这一套的。
但是其中写咒语的那个回家后就畏罪自杀了,剩下的三个一听害怕了,赶紧就向努尔哈赤告发了褚英。
努尔哈赤本想杀了褚英,又怕是给其他儿子造成不好影响,于是就把褚英监禁在了高墙之中。
三年后,因为褚英死不悔改,思量再三的努尔哈赤说,顾虑长子的存在会败坏国家,若是怜惜这一个儿子,将会危及国家、子女、大臣。于是将褚英赐死。褚英死时才36岁。
继承制的变化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还是想继续嫡长子继承制,于是立了二儿子代善为太子。没想到,代善因为家事屡屡触怒努尔哈赤,甚至顶撞他,最后也被努尔哈赤废了太子之位。
之后的第二年,定都沈阳后,努尔哈赤提出他死后,实行“八王共治国政制度”,这八王就是八旗的旗主,新罕王将在这八人中产生。也就是努尔哈赤放弃了自己选择继承人,而是由这八人推选产生,此为“皇位推选制度”。
皇太极、顺治和康熙,名义上都是辅政大臣们推选出来的。到了康熙这里,他又想恢复嫡长继承制度,二度废了当了37年太子的嫡长子后,开始实施“秘密建储制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该制度才算彻底确立下来,只不过故步自封的大清朝已经没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