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封建时期下的悲哀:民国的夭折幼儿被视为不详,不能入祖坟

封建时期下的悲哀:民国的夭折幼儿被视为不详,不能入祖坟

生老病死乃人间常事,但这里的死往往被期望是自然死亡,中国人也将百年之身视为一种喜事——白喜事,非自然死亡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特别是年纪轻轻就去世的人。

中国人通常将生死视为一种命,俗话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老辈人常说活着也得有命担。

想来也是蹊跷,有些人病病殃殃却活到了百岁开外,有些人健健康康却突然夭折,更多的人活到了不大不小的年纪。

而最不幸的要数那些流产或夭折的幼儿,他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或者刚刚接触这个世界,就要被老天爷重新收回,他们如流星一般在人间闪现,他们甚至不会留下姓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夭折幼儿和收尸人这一行当。

民国时期老行当

民国时期是指1912年到1949年之间,这是一段过渡时间,中国社会结构极度变迁。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连发生,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都冲击着国家、社会和百姓生活。

最惨的是生活期间的老百姓,面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卑微生活,面对通货膨胀却无法改变,不过在这样困顿的时期,却出了很多民国大家,也许苦难是造就人的最好舞台。

政治无论怎样腐败,老百姓一面忍受一面反抗,但最终还是要想法过日子,智慧都出自民间,越是底层人民越会发明创造。

遥想北京天桥,那时候有很多民间艺人聚集于此,靠着一身技艺勇敢生活,至今天桥依然是北京的一处重要文化活动中心,政府还专门开辟了天桥博物馆供人们回忆民间艺术盛会。

老百姓相信技多不压身,很多技艺都会一辈辈流传下来,民国路边就有很多艺人。比如耍杂技的人,这是最让人叫好的技艺。

因为大家完全学不来,非有十年功不成,也有耍猴的人,用猴子来替自己赚一些生活费。当然很多技艺已经失传。

现代人拥挤到办公室中敲敲打打,很少有人能安下心来做一点东西、练一点技艺,北京有个百工博物馆,里面的老师傅会做很多手工艺品,可是那里很少有人光顾,也很少有人学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也有一些技艺流传至今,虽然不一定是全部技艺留存,但至少我们能在当代见到制作人和艺术品。

比如吹糖人,转眼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东西,比如路边剃头匠,穿着白大褂在天地之间做头等功夫,比如剪纸艺人,可以随时妙手检出一幅图案来。在消逝的老行当中,一些是现代社会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的行当,比如掏粪、修理雨伞、锔锅锔碗。

还有一种比较需要胆量的行当——收尸人,这个行当其实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换了称呼,成为殡葬行业的管理员,那么收尸人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神秘的收尸人

生老病死都有仪式,故去的人在太平乐土安享另一个世界的幸福,虽然我们无法判断幸福的程度。

然而在民国时期,民不聊生的现状使得人民的死亡率很高,甚至出现很多暴毙街头的人,有的百姓已经见怪不怪,但有些心肠软的人实在看不下去,出钱做这项收拾路边尸体的慈善事业。

以民国时期的北京为例,有钱有势的人一般都有集体墓地,比如魏公村附近曾是湖南墓地,齐白石先生和夫人就曾经埋葬在那里。

不过贫民百姓没有这样的待遇,只在各个城门不远处设有慈善性质的义地,多是寺庙成员、老乡会或者慈善人士的义举,安葬那些被称为"卧倒的人"。

做这个行当的需要出苦力,一般也是孤苦伶仃的人,比如旧京专事此行的毛哑巴,他和另外两个人从家乡逃荒到京城,另外两个人是瞎子。

普济堂收留了他们三人,使得他们三人游离在乞丐之外,三个人也没有在普济堂白吃饭,毛哑巴常常去城里收拾那些卧倒的人,而另外两个人就留在那等着埋葬。

毛哑巴赶着牛车去往各处,车后面的"陆地慈航"四个字特别显眼,刚开始直接收拾就行,后来巡警出台了最新政策,毛哑巴要等巡警开具了死亡证明才能收尸。所以毛哑巴的枕头底下有一摞死亡证明,他一般将这些证明留存一年,如果没人领取就在一年后毁掉。

毛哑巴的工作不仅仅停留在收拾卧倒的人,他还会顺便抱走那些活着的弃婴,回来交给普济堂的阿婆收养,可以说毛哑巴既管理私人也管理活人。

后来民国政府设立了火葬场,不需要毛哑巴再赶着牛车到处转悠了,另外毛哑巴也老了,不过他还是住在义地附近,守着那些他打过"交道"的人。

建国前4年,75岁的毛哑巴也仅存最后一口气,他枕头下永久珍藏的死亡证明浮出水面,那是他收拾过的一位年轻女士,他永远忘不了当时美妙的场景,大家根据他的遗嘱,将他和那位年轻女士埋葬在一起。

悲惨的夭折幼儿

婴儿的死亡率和整体人口发展密切相关,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婴幼儿很难健康地长大。根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的回忆,爱新觉罗家族的婴儿死亡率也不低,在清朝早期达到百分之三十,在民国期间达到百分之十,建国后达到了零。

可见儿童养育在建国后达到了高峰,中医和西医的完美结合为婴儿的存活提供了平台。夭折的婴幼儿是特殊的存在,古代民间风俗一直认为夭折是不祥的预兆,不能举行葬礼也不能进入祖坟,很多夭折的小孩都被遗弃在路边。

在网络上的民国照片中,这样的小孩都被收拾在小小的木盒中,甚至几个小孩装置在一个木棺中,这就是他们拥挤的最后的命运安排。

夭折的人令人觉得惋惜,也令人觉得晦气,当然造成婴儿夭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孩子倒生、缺氧、脐带缠绕、败血症、先天性疾病等等。

就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婴儿养育依然要注意很多方面,人类出生之后非常脆弱,远远不如其他动物幼崽的生存能力。

如果没有大人进行特殊照料,一个5岁之前的小孩很难自我照料。民国时期的生存状态也提升了婴幼儿的死亡率。

当时和非洲的现状差不多,很多家庭的大人都食不果腹,也有一些小孩死于饥饿,当时活活饿死并带气抛弃的小孩不在少数。

对于夭折婴幼儿的处理,各地的方法因风俗制宜,有的地方禁止呼唤小孩的名字,民间认为夭折小孩的灵魂有一种不祥的力量,进入祖坟会影响家族的运势。

所以考古中很少发现夭折小孩的棺椁,有些地方直接将小孩葬在树上,条件好的会给小孩一个瓮棺,翁棺上会留一个通气的小孔,一方面防止小孩假死的现象,另一方面期待小孩的灵魂能够顺利升天。

总体而言,对于夭折小孩,民间有很多特殊想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定论。

封建时期以及现代

封建时期是一种没有人性的历史阶段,从对夭折的小孩的处理可以看出,当时的人认为夭折的孩子没有社会地位。

这是封建时期的悲哀之处,人不再被当作人看待,而是如一个死去的小动物一样,可以被随意处理。

可喜可贺的是我们都生在一个和平盛世,如今的新中国一切以人为本,不仅通过科学的方法降低了婴儿的死亡率,而且对生病的婴儿全力救治。

在婴儿不幸去世之后还会给予婴儿一个性命和安息之地,至少可以在公共墓地有一处墙壁悼念处,这是最人性的政策和生存环境。

当然到现代社会,人们对夭折婴幼儿的潜在看法依然没有变太多,因为婴幼儿的灵魂存在,他们的去世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不仅婴幼儿这样,很多地方对夭折的未婚青年也有这样的殡葬禁忌,比如夭折的未婚女青年也不会进入祖坟,甚至没有轰轰烈烈的送行仪式,家人也会觉得夭折带来的丢脸和晦气。

只是现代社会不会将尸体随意抛弃在路边,这是人性不断进化的结果。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们只能期待科学带来更多的更多生命延长。

文/赵贺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国,生活,时期,技艺,幼儿,哑巴,老百姓,死亡,被视为,北京,观点评论,婴儿,小孩,毛哑巴,民国,收尸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民国,生活,时期,技艺,幼儿,哑巴,老百姓,死亡,被视为,北京,观点评论,婴儿,小孩,毛哑巴,民国,收尸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民国,生活,时期,技艺,幼儿,哑巴,老百姓,死亡,被视为,北京,观点评论,婴儿,小孩,毛哑巴,民国,收尸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