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青海归清:脱离实控356年后,清朝是如何做到实际控制青海的

青海归清:脱离实控356年后,清朝是如何做到实际控制青海的

汉朝控制过青海东部,唐朝安史之乱后青海被吐蕃控制,直到北宋崇宁三年(1103年),宋军才进入河湟,改鄯州为西宁州,“西宁”这个地名首次见诸史册。

北宋不久灭亡,青海落入西夏和金控制有近一个世纪。

蒙古灭金,忽必烈在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辖西宁诸州。

明灭元后,改西宁州为卫,又先后设塞外四卫、西宁兵备道、朵思麻宣慰司、朵甘思宣慰司等机构,对藏地的治理模式施以羁縻政策,册封当地首领为官员,实行的是世袭制。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以册封控制,藏人治藏为主。

17世纪起,和硕特部固始汗崛起,攻略青藏高原,建立起和硕特汗国。1637年,固始汗兵发青海,灭喀尔喀部却图汗,控制青海全境,青海从此被和硕特汗庭实际统治超过80年,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才被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统治。

从时间线上可以看出,元朝以后,青海长期脱离中央政府实控,时间跨度长达356年。

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要想实际长期控制青海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都超出国力范围。

明清定都北京后,青海到北京距离是5070里,距离遥远,补给困难,消息传递极其不便。

现在从北京发个快递到西宁也得要四天,在古代就算用快马加急传递消息,一来一去至少也要半个月之久。

至于大举用兵,那就更呵呵了。

土木堡之变里明军出塞走到大同就回师了,因为士气已消耗大半,粮草供应也是大问题,这还是皇帝亲征,可想而知要想大举西征对国力得有多高的要求。

除了元朝这样疆域广大的王朝,历朝历代青海的实控始终是个大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最终还是在雍正时期得以解决了。清朝如何解决青海问题,让它重归中央实控,可以分几个时期来看。

皇太极时期

1637年,固始汗袭杀喀尔喀部却图汗,1642年攻灭藏巴王朝后,青康藏都已在他统治之下,固始汗成为青藏高原实际上的政治和军事领袖。

1637年是大明崇祯十年,朱由检正在焦头烂额,在农民军与清朝内外夹攻之下,再过七年大明就要灭亡,再也无力干涉西北事务。

1637年,也是大清崇德二年,皇太极已平定漠南蒙古,又征服了朝鲜,他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在辽东立国,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与大明争夺天下。

这一年,固始汗灭了却图汗后,就主动遣使通贡,皇太极也欣然接受,青海主宰与大清初步建立起封贡关系。

不管对固始汗还是皇太极来说,这都是桩合算的买卖。

固始汗袭杀却图汗,只是他建立和硕特汗国的第一步,从历史进程看,他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成功,还需要时间巩固统治。

清朝此时方兴未艾,林丹汗被击败,漠南蒙古被皇太极收服后,和硕特部更无力单独与清朝对抗。

这时候主动对皇太极示好,大家握手言和,谁也别招惹谁,各自把全身力量集中到主要目标上,对大家都是明智的。

皇太极也是如此。

征服漠南蒙古和朝鲜之后,他还有更大的挑战,先是1639年的第二次入口之战,紧接着又要面对崇祯举全国之力发动的松锦大战,要是西北再冒出个敌人,他就算是皇太极,也得仔细掂量掂量。因此,固始汗主动示好,皇太极也是求之不得。

对皇太极而言,更重要的是与固始汗保持封贡关系可以不动刀兵就从名义上获得藏区的归附,这在战略上意义更大,既能牵制尚未归附的蒙古部落,又能安抚已归附的蒙古部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双方互相致书,和硕特还派出使团在崇德七年(1642年)抵达盛京,皇太极亲自出城迎接,并对天行三跪九叩之礼,双方关系进一步亲密。

顺治-康熙初期

1654年,固始汗卒,其子丹增多吉继任,是为达颜汗。达颜汗在又1668年病卒,子丹增达赖继任,是为达赖汗。

从这个时期开始,青海逐渐成为西北边患。

和硕特汗国是个二元政权,达赖系统掌管教权,汗王系统掌管军权,还有个职务叫“第巴”。

第巴相当于总揽政务的地方长官,原来由明朝皇帝册封,挂昭勇将军印。后来明朝控制力减弱,第巴的委任权落到达赖手中,也就相当于达赖系统的总管。

第巴的地位相当重要,要能平衡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才是个合格的第巴。

固始汗在世时,笃信黄教,又有威望也有能力驾驭青海诸部。达赖是出家人,无法实际执掌政务,所以委任固始汗为第巴。

固始汗兼任第巴的好处是军政教绝对统一,他把诸子分封到青海,青海成为西藏的护法屏辅,藏青成为一体。

固始汗对清朝也比较服从,没有生过不臣之心。这段时期,达赖、固始汗与清朝构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三角关系。

固始汗死后,情况发生变化。

他在生前没有立继承人,而他有记载的儿子就多达10个,这就导致一个必然的结果:死后汗位出现动荡。

诸子争位长达6年,才不情不愿推选出老大丹增多杰也就是达颜汗。达颜汗8年后就挂了,又经过两年多推选,其子丹增达赖继任也就是达赖汗。

不管是达颜汗还是达赖汗,手段和威望都远不如他老子,连自己的兄弟都摆不平,也就无法得到达赖的信任。所以,达赖干脆收回了第巴一职,转而委任桑结嘉措为第巴。

桑结嘉措是个强势的第巴,汗王并不认可他,结果就是双方不和,稳固的关系就开始松动了。

达赖控制不了军事,汗王又控制不了众兄弟,固始汗死后,被分封到青海的诸子就失去了制约,开始频频在边境劫掠。

很快又到了三藩之乱,清军都被调去与叛军作战,边境空虚,青海各部纷纷乘火打劫,拆毁边墙侵入河西,清军守将陈达御敌阵亡。

但这时候,和硕特汗国与清朝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破裂,达赖派使者谴责,康熙又放出狠话,谁要是再敢扰边,将被视为吴三桂同党,出兵平乱。

众部落此时多少还是心存畏惧,为了避免被认为乱党而退回自己领地,康熙也得以集中兵力平定三藩之乱。

这一时期,双方关系出现了裂痕,但从表面上看,总体还维持着臣属关系,没有完全破裂。

康熙中期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抓获了一名信使,供出了一件事: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出兵攻打喀尔喀蒙古时,有多位青海台吉参与其中,多次援助准军。

康熙此时已削平三藩,四海一统,最大的敌人就是新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双方正在战争状态。青海部落名义上是清朝的臣属,却干着吃里扒外的事,帮助叛军准噶尔攻打同为藩属的喀尔喀蒙古,这是叛国行为。

康熙早就看青海部落不爽,之前他们与准噶尔通婚,并在昭莫多之战时观望不前不出兵协助清军,已有严重的暗通准部嫌疑。

这一事件,促使康熙下决心改变之前的关系,要让青海直接归附。皇太极、顺治接受青海作为臣属是实力不济,现在兴兵西北正好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这时的康熙已经是个成熟的君主,办事讲究策略,要一步步来。

他首先派人问罪,试探众台吉口风。1696年七月初八,青海三十一位台吉在察罕托罗海(今日月山与青海湖之间)会盟,大家一致决定:不愿直接归附清朝。

这早在康熙意料之中,第二年春天,他亲自率大军抵达宁夏,炫耀兵威。青海诸台吉心里慌得一批,此时噶尔丹已死,凭自己实力是肯定打不过康熙的,那康熙要硬逼自己归附咋办?

好办,跑!

游牧民族也有自己的便利之处,没有城市、田产、房屋等累赘,今天说跑明天就能影子都不见。诸台吉都移营而去以避祸。

康熙本来就没打算真打,只是吓吓他们,目的达到也就顺水推舟,派出额附阿喇布坦前往招抚。诸台吉再次会盟,决定认怂,派出固始汗唯一还活着的儿子达什巴图尔为代表入朝觐见康熙。

第二年正月,康熙封达什巴图尔为和硕亲王,出任青海诸部之长。

此后将近二十年,青海诸台吉比较平静,没有闹出什么大动静。

这一时期,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但还没有真正刀兵相见,慑于清朝兵威,青海势力虽不敢轻举妄动,但与固始汗时期诚心听令早已截然不同。

所以清朝的策略是改变旧有政策,变间接关系为直接关系,也就是依然册封诸台吉,但收回他们世袭和自封的权力,所有头衔与权力以朝廷的宣谕为准,把他们纳入到清朝自有的宗藩体系。

环境已经改变,即使暂时平静,该来的也总要来,康熙等的只是一个机会。

康熙后期

改变政策必然使旧贵族利益受损,且必然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达什巴图尔薨,按照惯例,本该是由他儿子罗卜藏丹津继任,但在新政策下,世袭制行不通了,册封得由朝廷说了算。

康熙早有自己的考虑,青海诸部在清准战争中暗助噶尔丹,无视朝廷诏令,出工不出力,连战马军需都未能如数提供。

自己在世时,这些王公还不敢轻举妄动,哪天自己崩了,会给子孙留下个大麻烦。青海这块地方,又是战略要道,对经济和军事意义都非同小可,必须及早实控。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康熙决定分两步走。

首先要切断青海和西藏的一体关系。

契机是准军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入藏,袭杀和硕特拉藏汗,引发清军发兵保藏,驱逐准军。

拉藏汗是固始汗长子一系最后一个直系男性继承人,他一死,汗位又陷入争夺之中。

康熙因时制宜,打出两记重拳:选不出干脆别选了,取消和硕特汗位,重新分封各部长;汗位没了,第巴也无需存在了,改为中央直接任命的噶厦。

这相当于把固始汗以来根深蒂固的权力基础连根拔除,重构青海的权力组成,同时又削弱青藏之联系。

达什巴图尔之子罗卜藏丹津还是继承了王爵,但爵位是个虚衔。他只被封与察罕丹津同掌右翼,期待中的独领青海诸部成了现实中的右翼三部长之一,这份落差使他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一样直落而下。

康熙的行动干脆利落,新政策的酝酿则早已由来已久,在康熙三十五年就已开始布局,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雍正时期

六年后,康熙驾崩,驻守西宁的抚远大将军回京奔丧,雍正又下令召回西藏防军,罗卜藏丹津觉得自己机会终于来了。

当年五月,他召集同样心有不满的诸台吉会盟,宣布取消清朝一切封号,自称为“达赖珲台吉”,同时发兵攻打支持清朝的青海部落。

起初,罗卜藏丹津进展顺利,连战连捷,很快聚众达到二十万,一直打到西宁城下,分路攻打周边堡垒。

罗卜藏丹津还是太嫩,他觉得雍正刚刚即位,威德还差清圣祖太远,会比较好欺负。

哪知雍正能从九子夺嫡中杀出,已证明他的手段,他同样是个铁腕君主。

青海的异动,雍正还是皇子时就有察觉,他早已作出部署,令川陕总督年羹尧和甘州提督延信严加防范,更给了他们调动邻省兵马粮饷的权力,作出这样安排,雍正已料定青海横生变故就在眼前。

雍正是高级玩家,他玩的是釜底抽薪,先命四川提督周瑛统兵由川入藏,沿途收服众多支持罗卜藏丹津的部落,又命令云南提督郝玉麟收服青海周边部落,严禁军需物资出口。

青海一省之地根本无力供养大军,这招是断其补给,实在高明。

然后,才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参赞军务,出兵青海。

罗卜藏丹津人数虽众,却多数是乘火打劫而来,并非训练有素的战士,只具备劫掠的实力。要让他亮出堂堂之阵与清军野战,那就只有被暴揍的份。

加上这时青海军需粮饷供应危急,又无力攻打坚城,那就只有等着被剿灭了。

年羹尧九月二十日出兵,仅花费两个月,各路清军纷纷击败青海叛军,几乎没有一场是恶战,捷报频传,打得顺风顺水。

众多台吉一看大事不妙,再也没了起兵时的想法,纷纷主动投降。

罗卜藏丹津众叛亲离,想来想去没啥盼头,干脆学习众兄弟我也投降吧,雍正的答复是:不许投降,你必须打下去。

清军肃清西宁内外后,乘着春草未生继续追击,岳钟琪开了挂一样,率五千精兵一路击败众多敌军,追得罗卜藏丹津只恨少生两条腿,他的老母、妹夫等都被生擒。

罗卜藏丹津无奈,打又打不过,投降又不准,只得乔装打扮换上女人衣服逃跑( “易妇人服逃走”),遁入准部,躲藏了几十年,直到乾隆二十年才得以投降。

至此,青海全境平定,清军奏凯而还。

平定叛乱后,旧有的权力结构被掀了个底朝天,再对青海洗牌就顺利了许多,雍正恢复了西宁府的建制,置西宁办事大臣进行管理,青海终于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经过如此长期而艰难的博弈,历经四任皇帝,青海才得以大定,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四省的边界也从此确定。

再对比一下历史上诸朝代,无法实现青海全境的实控,就难以真正有效经略西域诸省。

青海归清,从此与西藏的联系减弱,成为中原沟通藏、新最重要的通道,清朝此后才能有效治理西藏、新疆。

青海归清,做到权出中央,大利中国,是改变历史的重要一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系,控制,西宁,清朝,皇太极,固始汗,青海,达赖,蒙古,实际,观点评论,罗卜藏,丹津,皇太极,青海,康熙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系,控制,西宁,清朝,皇太极,固始汗,青海,达赖,蒙古,实际,观点评论,罗卜藏,丹津,皇太极,青海,康熙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系,控制,西宁,清朝,皇太极,固始汗,青海,达赖,蒙古,实际,观点评论,罗卜藏,丹津,皇太极,青海,康熙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