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肯尼迪家族,众人首先想起的便是这个政治豪门的无上荣光与鬼魅一般的诅咒之说。
百年间,肯尼迪一族走出一个美国总统,一个司法部长,三位参议员,还有26位政界官员;如此显赫的地位,放眼全美,也只有“一门两总统”的布什家族能与其相较一二。
而诅咒阴云,更是让世人对这个家族唏嘘万分。虽荣光万丈,但子子孙孙大多逃不了“死于意外”的结局:或遇刺身亡,或飞机失事,或服药过量。仿佛与死神签订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恐怖契约。
而在这神秘光环的笼罩下,却鲜少有人知道,这个家族的长女,也就是肯尼迪总统的妹妹--罗斯玛丽.肯尼迪,为了家族的利益与面子,度过了可悲又凄惨的一生。
她只是智力偏低,但生活一如常人;家中父亲担心如此“丑闻”影响家族声誉,硬生生地让医生切除了她的前脑叶白质,从此罗斯玛丽成为痴傻的,只知吃饭与睡觉的“植物人”。也因此家族放心地把她关进疗养院,从此不再过问。
父母对于生命的恩赐,于她而言,只是个笑话。
肯尼迪家族的创造者
罗斯玛丽的悲剧,不得不从他的父亲,也是肯尼迪家族的创造者--约瑟夫.肯尼迪说起。
约瑟夫的祖辈是逃荒来美的爱尔兰人,经过数代的努力,到了约瑟夫出生时,家中已薄有资产。
但小富即安显然不是约瑟夫的追求。为了提升家族阶层,约瑟夫从小便努力学习结交权贵,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并在毕业后顺利迎娶了波士顿市长的千金。
有了市长岳父的加持,约瑟夫想在商界大展拳脚便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
1933年,美国废止了实行长达13年的禁酒令。一时间,威士忌供不应求,价格疯涨。
而早在半年前,约瑟夫就知道了禁酒令即将废除的消息。于是,他独揽苏格兰威士忌的代理权进行大量囤积。禁酒令一出,约瑟夫赚得盆满钵满。
而后,他又投资好莱坞产业,进军房地产。鼎盛时,约瑟夫的个人资产在全美富豪榜中排名第九。
我已经站在财富最高峰,我要让我的儿子登上权力顶峰。
约瑟夫有四个儿子,这便是他问鼎政坛最好的武器。
他为每个儿子提供20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并鼓励他们互相竞争攀比胜负。
约瑟夫给四个儿子的成长理念是:没有兄弟,只有胜者。为达目的,可以不顾兄弟血脉父母亲情,只要可以触及那权力的手杖。
这样的荣光,才是约瑟夫喜闻乐见的吧;也是为了家族的总统梦,生生葬送了女儿一辈子。
罗斯玛丽的出生,对于已有两个儿子的约瑟夫来讲,无疑是喜悦且美满的。
只是这一年,正逢西班牙流感肆虐全球。医疗资源紧张,人们更是不敢随意出门。
于是,约瑟夫在家中为妻子罗斯准备了一间产房。生产当日,罗斯阵痛剧烈,但接产的医生却迟迟没有出现,家中只有一位护士。
虽然护士也受过训练,但罗斯并不信任她。即使阵痛难当,孩子已经进入产道,但罗斯依然固执地夹紧双腿,阻止婴儿的出生。
而医生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罗斯玛丽也在母亲的产道中呆了两个小时。当时,大家只顾着新生儿的喜悦,却没人会想到,在产道中停留太久的婴儿,会因缺氧导致大脑受损,形成先天缺陷。
她是肯尼迪家族的长女,必将是这城中显贵的上流名媛。外语、骑马、芭蕾是她必备的技能,而数年之后,所有达官显贵一定对她趋之若鹜。
但美好的愿景,没过多久便在现实面前碎成了一地残渣。
人们发现罗斯玛丽不够活泼,大多时候不吵不闹稍显呆滞;而学走路学说话,也要比同龄人慢上许多。
约瑟夫想起那一场不太顺利的生产过程,于是带着女儿去测了智力,却发现罗斯玛丽的智商只有70。
此时,正是约瑟夫勇闯政坛野心勃勃之时,智力发育缓慢的罗斯玛丽在他眼中已不是掌上明珠,而是一个耻辱的失败品,是他沦为众人笑柄的恐怖炸弹。
所以,即使罗斯玛丽乖巧懂事,约瑟夫还是把她送到了特殊管理的寄宿学校,独自生活。
她15岁的时候,学会了写日记,文笔稚嫩,只有七八岁小孩的水平。她在作文本中写自己喜欢歌剧,喜欢茶会,喜欢新裙子和交朋友。
她也曾试着给父亲写过信:“我愿意做任何事情来讨你的欢心”。
一切如刚刚开蒙的小女孩,不够聪明但也足够讨人喜欢。
出发前,全家人对她进行气质、礼仪和谈吐的训练,尽量保证在外人看来罗斯玛丽只是反应比较慢,而不是一个智商只有70的低能儿。
罗斯玛丽在英国的时间里,得以与家族中的兄弟姐妹团聚,享受这只属于她个人的片刻温情;甚至被准许出席英国王室的舞会,身着长裙妆容精致,是个“耀眼的美人”。
悲剧的一生
如果不曾尝过生活的美好,那便不会知晓活着的艰辛有多么难熬。
父亲任期结束后,肯尼迪一家再次回到美国。而罗斯玛丽只能告别家人,回到孤独的寄宿学校。
然而,见过花花世界的罗斯玛丽无法忍受封闭学校的枯燥与单调,她渴望离开,渴望挣脱家族的禁锢。
因此,她的脾气日渐暴躁,甚至会偷偷溜出校门,像一个对世界有着满满好奇心的青春少女。
约瑟夫担心政敌会发现这个家族“丑闻”,百般苦恼之下,他听闻一种新兴的手术--前脑叶白质切除术。
这个手术究竟有多可怕呢?
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最先是由葡萄牙医生安东尼奥提出,旨在通过毁坏大脑神经来治疗神经病患者。
手术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用一根导丝插入患者脑内,通过旋转、搅动来切断前额叶与其他大脑神经的联系。
这个手术的结果会让人思维全无,坐立不稳,生活无法自理。
虽不致死,但生不如死。
医生给罗斯玛丽打了镇定剂,一边用器械在她的大脑神经中搅动,一边让她唱歌数数。直到罗斯玛丽不能再张口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医生方才停下动作,同时,宣布手术成功。
手术前的罗斯玛丽会唱歌会跳舞,能写简单的作文,表达基本的情感与想法;但手术后的她智力退化到2岁的孩童,无法正常行走,连大小便都不能自控。
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否是约瑟夫所想,但至少,现在这个女儿无法言语无法闹事,成了一颗没有引线不具威胁的废弃炸弹。
已经傻掉的罗斯玛丽被父亲到了遥远的精神疗养院;当她的兄弟姐妹在政坛各有建树后,罗斯玛丽的父母再也没有去探望过她。
是啊,历经千辛万苦才得来的权势,谁愿意为了个傻子功亏一篑呢。
罗斯玛丽在精神病疗养院度过了余下的64年,期间只有一次短暂的外出,便是在1974年探访肯尼迪家族的成员。
在这三十多年间,早已风云变色;肯尼迪家族一度权势熏天,也永罩阴云之中。
曾经送她进行手术的父亲早已不在;战争中飞机失事的大哥乔,问鼎权力之巅却被刺杀身亡的二哥约翰,冲刺白宫却惨遭枪杀的三哥罗伯特也都化为尘土,埋入一抔黄土之中。
当然,这些罗斯玛丽是不会懂得的。
利益、权势、浮华于她,都是天外之物;她只会在自己2岁的世界里,哆哆嗦嗦了却残生。
说来也是讽刺,肯尼迪家族少有善终者,白头逝去的更是少见;而罗斯玛丽这一家族的“失败品”,却活到了86岁,安详而终。
或许,这也是一种福报。不用享受财富权势的狂热,不用经历生死离别的悲痛,也算是人间一遭话别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