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代男子多久洗头?清朝外国人:不敢靠近他们,头发气味很难闻

清代男子多久洗头?清朝外国人:不敢靠近他们,头发气味很难闻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也。"我们现在的人可能认为理发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这只是我们当今人的看法,在古代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儒家思想一直是作为国家的一个正统思想存在的。

就算是那些不是以儒家为正统的朝代,儒家思想也是对那时的人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儒家思想的。而在儒家思想中孝道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一个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要遵从的规定,在这种观念下,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父母给的,要守孝道,就必须照顾好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

所以古代人把头发看得很重要。就比如明末清初时要求剃发,就是要从思想层面击溃汉人的防御心理;再比如辛亥革命时要求剪去辫发,这是宣扬革命的一种广泛的手段。所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发型在古代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

我们再来说一下清代辫发发型的由来。众所周知,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满族最初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如果他们也像汉民族一样留着头发,骑马射箭这种日常必须的活动就很难去完成。

所以清朝满族先民们就从生活出发设计出辫发这种发型。最初的辫发又叫金钱鼠尾,从名字中看,最初的辫发是很细的,像老鼠的尾巴一样是可以穿过铜钱中间的方孔的。

也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发型,中原人都称北方少数民族叫"索虏",索的意思就是辫发,翻译成白话就是"留着辫子的蛮夷",当然这都是在古代一种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思想下对少数民族的蔑称,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民族团结是相违背的。

再说回清朝男子的辫发,就在满族骑兵势如破竹地攻向明朝,满足就发布诏令,要求所有汉族人必须剃发,留辫发。这对汉族人就是相当于挖祖坟一样的侮辱,这才诱发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惨剧。

就单从清朝一朝来说,辫发也不是说固定不变的金钱鼠尾。如果说满足要求满足剃发是要求汉族抛弃自己的传统,那么清朝辫发的变化就是汉族传统对于辫发的悄悄抵抗。

在我们平时看的一些清朝的电视剧中那种以耳朵上下一线为分界的辫发其实是晚清才有的辫发形式,清中期就是发量介于两者之间的。所以可以清晰看出来辫发的发展是辫发发量的变多,留发区域的扩大。这也是体现了汉族人对于之前的祖宗之制的思念。

了解了辫发的由来,再来看清代男人是如何来清洗自己的头发的。老北京三百六十行里有一个职业叫剃头挑子。有一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讲得就是这个职业,每天上街扁担一头挑着火炉烧着热水,一头是剃头用的杂物。

不要说清朝人是不需要理发的,剃头挑子就相当于是老北京人的理发师。只不过当时的理发就是拿着剃刀把前额头剃的干净点,再把辫子拆了,用挑子上的热水好好洗洗,再给顾客头发上抹上油,最后再把辫发辫好就完成了一次的"理发的流程"。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封建时代,老百姓们绝大多数都是比较贫困的,剃头不会很频繁,对于清朝当时的人,最多就是一个月洗一次头,有的穷人家半年洗一次头也是存在的。拿自己来说,我们现在人一星期不洗头就觉得脏的受不了了,更不要说一个月了。

再加上清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本业的国家,大多数人都是农民。清代百姓们每天外出劳作,流的汗,飞起的尘土粘到头发上,日复一日地积累,肯定是非常的脏的。听说晚清时外国人来到清朝的农村,是不敢太靠近清朝男人的,因为头发味道很难闻受不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洗头,气味,民族,古代,朝外,清朝,头发,国人,男子,剃头,观点评论,清朝,头发,剃头,汉族,儒家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洗头,气味,民族,古代,朝外,清朝,头发,国人,男子,剃头,观点评论,清朝,头发,剃头,汉族,儒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洗头,气味,民族,古代,朝外,清朝,头发,国人,男子,剃头,观点评论,清朝,头发,剃头,汉族,儒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