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学习奠了曾国藩的精神世界—儒学为主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小小少年的期望。受《春秋》影响的他在闱场试文表达出了对大一统中央王权的维护,得到了高度赞扬。
曾国藩的成就与他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修身慎独,是生命境界的第一次升华,拜访唐鉴,检点自己的道德品行,内心无旁骛,外言行庄重。遵循朱子教导,完成了第二次升华,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曾国藩
一生以圣贤为榜样,经常骂自己"卑鄙",势要
于
自身缺点一较高下。
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人折服。
除此以外,他有两个原则:不以升官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以澄清天下之志。就是曾国藩诚实慎言的态度使他的晋升之路少了不少波折。深受传统经典影响的曾国藩,有着高于一般官员的眼光,察觉太平军的不同之处,训练湘军。奠定乱世事业的根基。
曾国藩对"西学东渐"的贡献
令人惊叹的是,曾国藩还是西学东渐的拓荒者,即便他骨子里依旧弘扬传统经典。
曾国藩主张了洋务运动,也在战争中切身体会到了洋枪的巨大威力。几次战争中,他体会到不能只用银子去购买西方的武器,自己掌握和学习先进技术才是最关键的。"自强"就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口号。
在缺乏资料和经验的情况下,依然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随后,第一艘机动轮船诞生。与此同时,他引进先进设备,在造船这一事上倾尽了很大的心血。随着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一批科技人才产生了,也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光有先进设备还不够,还要有先进的知识。如何才能向社会传达这些知识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翻译西书。曾国藩组织了一批学者,翻译多种领域的书籍。出刊《西周近事汇编》,创建"格致书院"。这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曾国藩创建翻译馆的作用不只是对外传播知识,也打破了以前教会垄断的局面。教会在以往只会宣传宗教,当科学书籍大量的流入,《光学》《电学》译著的出现,奠定了近代物理的基础。还有《谈天》,《儒门医学》,这些译著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科学的传播让人们的思想觉醒,逐渐抛弃陈旧腐朽的观念,改变自身的态度,学习先进的知识。中西文化同时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改良主义者也应运而生。
人才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的,曾国藩认为中国之所以在外交上屡次吃亏,是因为缺乏受教育、有能力的人来处理事务。
明白了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之后,曾国藩建立洋务学堂,让留学生在海外学习。虽然最后经历一番波折,留美教育以失败告终。但是一些留学生还是带回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改革现状,为近代思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中国真正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所以曾国藩是西学东渐的拓荒者是有道理的。
曾国藩的"智慧不可否认,曾国藩有着他自己的智慧。曾国藩权倾天下得以善终,别人说他是天纵奇才,羡慕他仕途顺遂。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曾国藩小时候被叫做"笨小孩"。笨"到什么程度呢?小偷想在曾国藩的家里偷东西,准备等灯灭了就下去房梁。谁料看见一个笨小孩拿着一本书翻来覆去的,弄了十几遍也没背会,反倒是小偷先会了。曾国藩
也有些固执愚昧,一次小的战争失利,情急之下,竟然想投水自尽。
梁启超说过:"固非有超群绝伦之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钝挫恰恰完美的诠释了他的智商和人情世故。
初到官场的时候,被人说不会做人;性格内向,不会与上层的人搞好关系,还处处顶撞。自己凭着一腔热血向皇帝进言,却被罢免兵权。治匪有功,因让当地官员失了面子遭夜夜咒骂。
在家里,曾国藩苦心劝诫兄弟,最后落得吃力不讨好,写的一份份家书被嫌弃。可以说是处处碰壁。
人家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其他人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他可以重获信任,步步高升。在一年的反省中,曾国藩领悟出自己过于急功近利,应该改变自己的处世方式。
他不再像之前那般刚强,不近人情,待人待事变得随和谦虚了。最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追随,有一句话是"湘系文武错落半天下",意思是文武百官有一半是从曾国藩这出去的。
曾国藩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既不靠玩弄权术升官,也不一味的老实本分。
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离不开曾国藩的敢于付出。别人出了什么事,都是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毫不吝啬。"利他就是利己",这样的大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第二个智慧就是"守信",在外交上,曾国藩曾经就给李鸿章一个"诚字锦囊",果然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当然,这只是针对他"好"的品质来说。
第三个智慧"修身养性",曾国藩深谙养生之道,每日静坐反思,临睡前泡脚,饭后走千步。他不信医药,认为自身的调节最为重要。
曾国藩的"智慧"不仅如此,他的学问还要深刻的研究。曾国藩将儒家经典奉为一生的信仰,"忠,信,笃,敬"是他的四字秘笈。这样的品质值得赞扬。但是却挽救不了自己的名声。这四个字能帮助他成就伟业,却也深陷民族纠纷,抱恨而去。
精英思想
曾国藩作为一个士大夫,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最终声名狼藉。但他的身上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欠缺的"精英"思想。在太平军发动的猛烈攻势下,朝廷迫切的要求曾国藩出征。但是他认为湘军是主力,不能动。即便江忠源向他求救,湘军的主力依然未动。
在回复江忠源的信中,他表明了湘军事关东征大局,自己的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为了这样的使命和责任,曾国藩甚至两次抗旨不遵,保持着冷静继续训练湘军。他的远见和魄力实属让人钦佩。
曾国藩对后世的影响
都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曾国藩的后代却出了200个人才。他的家庭教育是值得肯定的。他热爱自己的家人,但也绝不纵容姑息。重视道德教育,提出为人六则。让人钦佩的是曾国藩都将这些准则付诸于实际行动。
而到今天,虽然我们从小就学习"八荣八耻",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道德教育不只是口头上说,还要真正的实行起来。津津乐道的还有曾国藩的才情,"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还有他的对联,写的文章也收入到《清文观止》中。曾国藩可以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现在"书卷气"渐渐缺失,一些"知识分子"只是依靠包装,却没有多少的真才实学。虽然"书卷气"的缺失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知识分子挣脱束缚,放下文人的"清高",行走与大街小巷,深入实际,做出了很多贡献。
传统文化的吸纳越来越少,像曾国藩这样真正知世故却不世故,不畏强权,游走于金钱铜锈中还能保持初心的已经无从发现了。在历史上大都是对曾国藩的谩骂,但是对于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