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康熙机关枪”的虚假传说:戴梓连珠枪仿自英国,后者抄袭意大利

“康熙机关枪”的虚假传说:戴梓连珠枪仿自英国,后者抄袭意大利

清宫武备图典中的昂里哑国枪

戴梓(1649年~1726年),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火器制造大师,他曾经制造过一种可储弹28发的连珠枪,然而这种“戴氏连珠枪”在后世却被过分神话。

国内一些文章声称,戴氏连珠枪实际是“康熙时的机关枪”,连200年后八国联军的马克沁机枪都“自愧不如”,还大谈“康熙流放戴梓打断了中国火器的进步”。事实真的如此吗?

国内早有定论:戴梓连珠枪仿制自“昂里哑国枪”

戴梓连珠枪,实际仅被记载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后世的所有猜测都来自此书。据《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记载,纪晓岚与戴梓后人戴遂堂交谈时了解到:“少时见先人造一鸟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纪晓岚的文字虽然简短,但是已经基本描述出了戴梓连珠枪的大致特征。我们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戴梓连珠枪”实际是一种带有弹仓的后膛燧发枪,连半自动步枪都不是,更谈不上什么“机关枪”。

尽管如此,戴梓连珠枪的弹仓设计仍然是很巧妙的,极大提高了射击速度,在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早期,不仅在中国是领先的技术,在西方也相当新颖。

但是笔者需要澄清的是,这种连珠枪并不是戴梓发明的。国内专业学者早有定论,戴梓连珠枪是根据英国进贡的连珠枪仿制而来的,英国原品至今保留在故宫博物院。

我们翻阅故宫出版社的《清宫武备图典》 ,可以很容易找到这支英国贡品连珠枪的说明文字和图片:“枪管铁质,带准星……虎斑木托,侧面錾刻英文‘ROBERT SMITH’及人物卷草纹。枪机为燧石发火装置。附长方木牌,正反面墨书‘康熙年间库贮 二等自来火二十出琵琶鞘枪一杆 系昂里哑国枪’”。(备注:昂里哑国即英国)

这支英国连珠枪,很明显带有“戴梓连珠枪”的多数特征,包括“形若琵琶”,“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石激火出而铳发”等等。只是,这支英国枪是备弹20发,而戴梓改进后增加到了28发,差别仅此而已。

《清宫武备图典》 也谈到了戴梓连珠枪,并用了整整两页的篇幅,与这支英国枪进行了对比分析。《清宫武备图典》 结论是,戴梓连珠枪的确是仿制了“昂里哑国枪”,仅仅是弹丸数量增加了八发,这只需加长弹仓就可以做到,两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由此可见,戴梓连珠枪并不是什么破天荒的发明,也根本不属于机关枪,连半自动武器也不是,更谈不上“比200年后的八国联军更先进”。

那么,戴梓连珠枪的原型——“昂里哑国枪”又到底是什么原理?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来自意大利的“洛伦佐尼式枪”

事实上,这种弹仓燧发枪是步枪发展史上很有名气,却也是一条非主流、走入歧途和没有后继者的技术路线。

这种弹仓枪,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在1680年左右,佛罗伦萨枪械制造商米歇尔·洛伦佐尼(Michele Lorenzoni)最先推出了这款新式燧发枪。因此,这种弹仓燧发枪又被称为“洛伦佐尼式燧发枪”。

另一方面,洛伦佐尼式燧发枪在英国和美国又被称为“库克森燧发枪”,因为英国伦敦的枪匠约翰·库克森(John Cookson)很快仿制成功这种枪,并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库克森燧发枪最早推出的时间,则是1686年左右。

在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洛伦佐尼式枪”或“库克森枪”(不仅包括长管步枪,也包括短管手枪)在欧洲和北美曾一度相当流行,当代西方收藏家手中至今仍保留有不少当年的产品。

如此看来,戴梓仿制的就是英国版“库克森枪”,制造者则是另一位叫做“罗伯特·史密斯”的伦敦枪匠。从时间角度看,罗伯特·史密斯和戴梓的仿制速度也都相当快,在“洛伦佐尼式枪”发明后的仅仅20年甚至10年,不仅是英国,连中国的戴梓都成功仿制(参考戴梓仿制荷兰“蟠肠鸟枪”是1686年)。这种世界性的技术传播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洛伦佐尼式枪的原理

那么“洛伦佐尼式枪”或“库克森枪”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些现成样品和设计原理图。

洛伦佐尼式枪的核心设计,就是弹丸和火药分开的双弹仓系统,在火器发展史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两套弹仓分别安置在枪托内,出口位置则是一个“可旋转的圆形机轮”,用于向枪管内装填弹丸和火药,这正是《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机轮开闭,其机有二”。

洛伦佐尼式枪的射击操作是这样的:装填时首先将枪口朝上,将旋转机轮左侧的一个长操作杆拉到最大位置,使机轮中的两个空腔分别对准弹丸仓和火药仓。然后反转燧发枪让枪口朝下,让弹丸和火药分别落入两个空腔。随后,在枪口保持向下的情况下,操作杆完全向前推动,将弹丸和火药依次输送到枪膛,完成武器的装填。随后就可以扣动扳机,让燧石激发开火,然后再重复上述的装填动作。

综上所述,如果洛伦佐尼式枪的装填系统不出现故障,那么就能实现很高的射击速度,这在18世纪早期的燧发枪时代是相当厉害的。我们从这些细节,也能看出《阅微草堂笔记》的记载虽然简略,却相当准确描述了洛伦佐尼式枪的特点,没有任何错误。

只不过,洛伦佐尼式枪的这套装填系统过于复杂,旋转机轮容易出现堵塞问题或气密性问题,造成射击故障,这是近代子弹发明前无法避免的缺陷。同时,洛伦佐尼式枪的制造难度也太高,而且只有高水平的枪匠才能制造(当时西方枪支基本也是手工业制作)。

因此,“洛伦佐尼式枪”或“库克森枪”在当时无法作为主流枪支,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历史瞬间。事实上,17世纪-18世纪为了提高射击速度,增加弹药容量,欧洲出现过好几种稀奇古怪的枪支设计,洛伦佐尼式枪只是其中的一种。

戴梓连珠枪也是如此,即使当年这种独特的燧发枪被清朝政府认可,最多也只能充当皇帝本人的玩物。

无论从成本还是实战角度,连西方都需要一流工匠才能打造的戴梓连珠枪,是不太可能批量装备清军的。(作者:陶慕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戴梓,连珠,弹丸,燧发枪,火药,库克森,机关枪,洛伦佐尼,英国,传说,观点评论,戴梓,洛伦佐尼式,洛伦佐尼式枪,英国,库克森枪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戴梓,连珠,弹丸,燧发枪,火药,库克森,机关枪,洛伦佐尼,英国,传说,观点评论,戴梓,洛伦佐尼式,洛伦佐尼式枪,英国,库克森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戴梓,连珠,弹丸,燧发枪,火药,库克森,机关枪,洛伦佐尼,英国,传说,观点评论,戴梓,洛伦佐尼式,洛伦佐尼式枪,英国,库克森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