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以中国的失败并赔款割地而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的签订,严重的危害了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就这样,西方列强用炮舰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清政府虽然是被迫的通商贸易,但是由于贸易额的增加,促进了海关的繁荣。
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销原设的沿海各关,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
后期的清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腐败的朝代之一,此时的清朝官员,已经烂透了,“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污腐败成了当时流行的社会风气。
你想那些朝廷的官老爷,日常眼睛里见不到银子时,还要想方设法的搜刮民脂民膏呢。而海关的职能就是收关税,整天接触大量货币,这些官老爷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那才叫不正常呢。
我们仅从乾隆朝朝查办的海关关长就能看出端倪了。
乾隆二年(1737)粤海关监督祖秉圭,被革职、抄家,判处斩监侯;十年之后(1747),粤海关监督郑任赛,又来了个被判革职、抄家、斩监侯;二十年后(1759),粤海关监督李永标同样被革职、抄家。
此后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李文昭、四十三年(1778)德魁、五十一年(1786)富勒浑,也都遭遇此下场……
短则一两年,长则10年,就要查办一个关长,可谓是前赴后继,络绎不绝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1853年9月5日,小刀会的刘丽川、陈阿林在上海起义,占领县城。
这时的上海十分混乱,那些海关官员为了躲避战火,纷纷逃到了租界里,由此造成海关的停摆。
官员们跑了,但是外商的船只还在港口等待入关,没有收税的人了,这可急坏了那些外国商人。
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问世以后,外国人对诚信的要求已经深入人心。对于这个根本不设防的海关,在一般人看来,趁此机会自行其是该多好呀,但是这些外国商人就是死心眼,他们不那么干,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照章纳税的习惯,这个习惯还一时改不了了。
主人不在,自行成了这么一个收税机构。就像老百姓不在家,你把人家家改造成小卖部一样,就是对主人主权的严重侵犯。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也没有人进行抗议,因为这些都是小事,剿灭太平天国和小刀会的这些乱民起义,那才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令大清朝廷很感意外的是,这些外国人真都是傻蛋,到手的银子不会中饱私囊,他们不但诚实认真地收税,收到的税款后来也如数交给了朝廷,看起来这些老外的敬业精神,还真值得清朝的官员们好好学习呢。
在外国人的管理下,上海海关贪污腐败明显减少,征收额明显上升。
从此开始,由外国人代管海关行政,最高长官称“总税务司”,由于英国在华的商业利益最大,所以总税务司的头头都由英国人担任。
首任总税务司是英国人李泰国,第二任则是罗伯特·赫德,其中赫德在此任上一待就是近50年。
这个总税务司的级别相当高,它只和总理衙门(相当外交部)发生联系,其它任何中央或地方部门都无权过问。
赫德也曾很坦诚地承认,晚清的中国海关,是一个半殖民性质的“一个非正常的机构”。
但是抛却关于主权这个政治立论不谈,就技术操作性来说,英国人的管理确实技高一筹。
清代海关原来的会计账簿,是使用中国古代的四柱账法,即包括旧账余、新附、支出、剩余四部分,比收、支、余的三柱多出一部分,在中国来说,还是一种比较完善、先进的财务记账方法。
但此记账法也有明显的漏洞,有些灰色收入不能体现,就是正常的税收也存在被化公为私的现象。
配合新的会计制度,赫德还建立了有效的审计制度,他专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稽查账目税务司,对各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监督,每年至少检查账薄和账目一次。
稽查税务司的权力很大,每到一处,稽核人员马上接管保险柜的钥匙和全部账册,不受任何干扰。
一旦发现有未经授权的支出、滥用公款或其它不正当行为,就立即停止任何税务司或负责关员的职务。
不管干什么事情,其实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作用。但是对清朝的官员,实在难以让人放心,于是在制定完制度之后,紧接着就是人事制度改革了。
他对海关人员进行了大换血,把重要的岗位,基本上都换为外国人。由于清政府总理衙门赋予了他主宰一切的权力,“总税务司是唯一有权将人员予以录用或革职、升级或降级,或从一地调往他地者”。
所以,这个办起来阻力并不太大,都顺利的实现了。
而赫德也果然不负众望,1861年,海关税收是490余万两,到了1871年,仅仅十年,就达到1100余万两,翻了一番。
到1904年赫德离职时,已经达到3020万两,比当初成立时足足翻了6倍还多。
说赫德管理下的海关,是清政府的摇钱树,一点都不为过。据统计,1861年海关税收约占清政府总财政收入的9%,到了1864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12%,而到了1887年,由于税厘并征的实行,海关税收占清政府财政的比重迅速提高到了24.35%。
这期间曾经有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提出要中国人接受海关,但是都被清政府拒绝了。总理衙门大臣文祥这样回答:“用中国人不行,因为显然他们都不按照实征数目呈报。”
文祥告诉威妥玛,以前管理江海关的薛焕,近三年来没有报过一次账。
清政府对赫德宠信有加,甚至恭亲王都亲切地称他为“咱们的赫德”。朝廷先后授予他“按察使”、“布政司”、“太子少保”衔;并赏“花翎双龙二等第一宝星”、“三代一品封典”。
就是1911年9月20日赫德去世,朝廷还追封他为“太子太保”,这种对外国人的恩遇可谓是绝无仅有。
参考资料:
《清史稿》赵尔巽
《赫德爵士传-大清海关洋总管》王宏斌
《江海关署变迁录》陈春雨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老衲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