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这里“赫赫有名”为什么要给她加上引号呢?因为她的名气不是永垂不朽,而是遗臭万年,大清朝的命脉就是断送在她的手中,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女人,只是她的厉害并没有用在正道,而是一向执着于对权力的贪婪。
我们知道慈禧进宫时,身份并不高,排在了倒数第三的贵人等级,在清朝后妃分为八个等级,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不过这慈禧入宫之后呢,由长得美丽可人,还又颇有心机,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第二年就晋其为懿嫔。
在1856年,她的肚子又很争气,为咸丰帝诞下了长子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同治帝。自古以来就是母凭子贵,有了儿子的他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连着两年就给她晋升到了贵妃的位置。她的后宫之行可以说是凭着宠爱一路开挂,离最高峰也只差那么一两级了。
1861年,很遗憾的是咸丰帝英年早逝,终年31岁。那么他和慈禧生下的儿子是长子,继承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爱新觉罗.载淳在父亲去世的这一年,顺利地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慈禧虽是妾室的身份,但她又一次占了儿子的光,儿子高升她也被封为“圣母皇太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慈禧为西太后,慈安为东太后。
在这里说到慈安她是咸丰帝名副其实的皇后,是后宫的领军人物。在地位上也是要秒杀慈禧的,她入宫之初即为贵嫔,同年五月进位皇贵妃,在十月就被册封为皇后。一年之内,直接从嫔位跃至后位,没有经历嫔妃的册封礼,而是直接进行的封后大典。
所以在地位上慈安太后是要甩慈禧几条街的,两人虽并尊太后,但一个是嫡一个是庶,按照古礼慈禧的儿子登基为帝,慈安太后比慈禧是更为尊贵的。我们知道慈禧历来包藏野心,她怎能甘心受慈安太后的压制呢?
两人虽然表面看起来平和,背地里却是暗流涌动!就比如在同治大婚立后的这件事情上,两人手中都握有自己的王牌,因为皇后不只关乎后宫,还关乎前朝和政治,这么重要的位置当然是想方设法也要用自己的人。
在立后这件事情上,两位太后持了不同的意见,慈安太后支持的是自己的姑表外甥女阿鲁特氏,慈禧支持的则是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但最终是阿鲁特氏胜选,成功的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在这一场较量中慈安太后占了上风。
慈安太后替她选的儿媳妇,你说慈禧她会喜欢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从阿鲁特氏做了后宫之主,慈禧这个婆婆就一直与之对着干。矛盾是经常有的,导致婆媳关系也十分紧张,一个是强势的婆婆,一个则是不甘受委屈的儿媳,两人之间的战火也是火药味浓浓。
并且有一次阿鲁特氏和慈禧吵架时,嚷嚷着自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在慈禧面前以此为骄傲,这话一出是把慈禧气得咬牙切齿,在这里阿鲁特氏其实很聪明,她是尽捡慈禧心中的痛处戳,不能从大清门进入皇宫是慈禧心中一生都无法抹去的痛。
那么令清朝后妃如此在意的大清门,对后宫嫔妃到底重不重要?
首先我们来读一组数据,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29位皇后,在这29位皇后之中,只有4位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紫禁城的,剩下的25位皇后均没有获得这个资格。这四位皇后是: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帝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从这组数据来看,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的皇后是有一些引以为傲的资本的,放在当时来看,对于世人而言,那是无上的荣耀。不只有荣耀,只要从这扇门进,还能给自己的皇后之位搞到一张护身符,那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不可废后。
所以对于入宫的皇后能从大清门进那就至关重要了,阿鲁特氏会以此来炫耀并挖苦慈禧,正是因为这是一种高贵的身份象征,而她是没有的,她虽已登上人生巅峰做了圣母皇太后,但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是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她心中最在意并为之痛苦的事情。
站在最高位置,她看似拥有着很多,而有一些东西在曾经她就已经失去了。当阿鲁特氏在慈禧面前摆出一副自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态度时,这是戳进了婆婆的心窝子啊!
大清门究竟有何讲究?
阿鲁特氏敢用自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这句话来讽刺婆婆,可见“大清门”的份量是有多重了。在古代的人有尊卑之分,门也是有尊卑之分的,什么人从什么门进,这都是有讲究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清门”究竟有何讲究?
在古代的房子朝向讲究坐北朝南,这个朝向直到现代也是在沿用的。有了南北也就分出了前后,在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皇城和紫禁城,这四座城由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串联而成。
因此北京城也就有了前后之分,像正阳门、天安门、地安门就是名副其实的后门,在人们的观念里,后门从来就是不好的形容词,只有做那些畏畏缩缩和蝇营狗苟的事情时才会被称作走后门。这些门当然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走的。所以久而久之,从哪个门走,已经不是简单的过路问题,而是上升到了身份等级的区别。
讲了后门,我们再来讲前门,前门也就是人们观念中的正门,正门意味着堂堂正正。而“大清门”就是人们心中那扇堂堂正正的大门。它位于皇城天安门的南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朝时被称为“大明门”,满清入关后改为“大清门”,在民国元年又改为“中华门”,现在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所以这扇大门更是在明清时期被称作是“皇城第一门”无论处在哪个朝代,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象征着那高贵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权。在这种文化内涵的覆盖下,也决定了“大清门”的地位和身份,与别的门自然有着不同。
按照清朝规制,一般人是不能随意进出“大清门”的,只有太上皇、皇太后、皇帝和皇后才可以从此门进入,并且对于皇后而言,一生只有结婚时允许进入一次。所以清朝的皇后与其他进入后宫的妃子在迎娶进门时也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1.妃嫔入宫:进门由神武门而入,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后门。
2.皇后入宫:进门由大清门而入,经天安门、午门直达皇帝居住的乾清宫。
这“大清门”是不是意味着身份要高人一等呢?它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讲究,那就是因为划在人们心里的等级观念造成的。而在当年的慈禧进宫时,她的身份显然是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所以她只能从神武门进入紫禁城,因为她入宫时只是个贵人,并不是皇后。
当然这“大清门”的讲究,最终反应出来的是深深埋藏在人们心中的等级观念,人分三六九等,自然也就有了对应的三六九等之门,慈禧在名利双收之后,自然不愿意再回想起自己这段不堪的历史,没能以至尊至贵的皇后身份入宫,对于好胜心极强的她言,是一种打击更是一种侮辱。
阿鲁特氏的话也是一语中的,直揭伤疤。她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这一点确实也是值得骄傲,但她锋芒太过外露了,她并没有意识到婆婆是一个狠人,更是一个毒妇,慈禧对她的出言不逊迟早是会进行报复的。
就在同治帝去世的第75天,阿鲁特氏在储秀宫结束了自己年仅22岁的生命。22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无病无灾突然去世,这是不是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呢?慈禧自然会给她安排一个死法,去堵住众人的嘴,那就是自尽而亡。这大清门的讲究可真是害死人,但若追究真凶,终究是封建社会下尊卑等级的区分给阿鲁特氏的生命划上了如此短暂的句号!不过无论怎么去说,慈禧都不是什么好鸟,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