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问,就是要讨论“于”与“十”是否被篡改。
“于”与“十”,就两笔之差,但改起来很容易,一横一勾即成。
但是,康熙立储遗诏,会在汉文本中写得如此简单吗?你知道当时可都是繁体字啊!这都是江湖的传言。
立储,事关江山社稷,事关国家安危,一生致力于扩大疆域、统一全国的康熙帝自然会郑重其事,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将最爱的皇太子胤礽两次立废,最后强忍巨痛地将胤礽禁锢于咸安宫。
即便遗诏中有民间传闻的“传位”或“传位于”,或“传位与”字样,那么到了相互佐证的满汉文本中,篡改起来就不容易了。
清初已发生两起因大行皇帝(太祖、太宗)没有留下关于接班人遗诏的大事,结果导致皇家内部纷争、骨肉相残的恶性事件。这必然会成为历史的教训,引发精明的康熙皇帝警觉。所以,对于曾在晚年近二十年来思考如何正确立储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必然会反复权衡利弊、斟字酌句,而不是简单粗糙地写一个“传位于”或“传位”,草草了事。
后来传世的所谓康熙遗诏中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虽然有雍正动了手脚的可能,但这是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康熙最后命令。
这份遗诏,既有为什么传位胤禛的原因,也有康熙对后继之君关于自己后事的具体安排,比那份简单地戏说“传位于”或“传位”,具有更多的信服力。
就此遗诏而言,如果要篡改,则难度更大。更大的问题是,它还得得到对皇位一直虎视眈眈且势力最强的皇八子胤禩集团的认可。即便后来胤禩死于非命,其党羽传言雍正逼母谋父、弑兄屠弟等十大罪状,但在雍正初年,胤禩以总理王大臣与和硕廉亲王之尊,足以在雍正初登大宝、根基未稳的情势下,揭示其继位不正。然而,胤禩却没有如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