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历史长河之中,到底有过多少个“状元”?预计多的数不过来,但是被后人所铭记的又有几个呢?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生于大清同治年间,17岁中了举人,青史留名,死后葬于北京西郊,受万人祭拜。
他,就是历史课本上的名人——梁启超。当年的“戊戌变法”,让梁启超“一战成名”,自此名留青史。时至今日,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一再被提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鼓舞了几代人。
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的年初,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56岁。死后葬于北京,也就是今天的梁启超墓园。称其为“墓园”,因为这里并非仅是梁启超的墓地。除了梁启超,这里还有他的多位亲人都埋葬于此。
梁启超墓园,位于北京西郊的植物园内,比邻千年古刹——卧佛寺。墓园坐北朝南,背靠西山,面积达4300平方米。整个墓园四周由矮石墙围绕,园区内种植了大量的松柏,类似于一个庭院一般,简单质朴,却又不失和谐。
墓园内北墙正中平台上,是整个墓园的主墓,即梁启超( 注:字卓如,号任公)和他的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合葬墓位置高、规模大,比较显眼,常有游客前来瞻仰。另外,梁启超第二任妻子、弟弟梁启雄以及三位儿子,也都葬于梁启超墓园。
事实上,梁启超墓园的设计者并非别人,而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院士。作为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先后参与设计了多个国内知名建筑,享誉海内外。然而,梁启超墓园却是梁思成设计的为数不多的墓地之一。
特别要指出的是,70年代末,梁家后人将梁启超墓园无偿交给了北京植物园。在接收之后,植物园按照规划对梁启超墓园进而修缮、维护,并对外开放。每逢清明节等节日,常会有人前来凭吊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