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兵之后,清朝道光皇帝夜不能寐,诏令各地办团练,募兵勇。曾国藩在湖南组织的湘勇,一夜之间成了对抗太平军的生力军。但是,作为书生出身的曾国藩,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除了朝廷对领兵之人的防范,最根本的则源于太平军的勇猛。
1854年,曾国藩凭借着近两万名水陆湘勇,发布征讨檄文后,倾巢而动,企图一举成功,显然,他忽视了太平军的实力。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兵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已经成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所以,在靖港水战中,曾国藩首战告败,被逼差点投水成仁。
从这之后,曾国藩的湘勇与太平军陷入了长期对垒,虽然最终以曾国藩的胜利而告终,但过程却并不容易,甚至在多次比较重要的战斗中,曾国藩是一败再败。
最危急的一次是在1856年。这一年湘勇的核心将领罗泽南,凭着匹夫之勇,分兵冒进,想赚得攻下武昌城的首功,却被太平军以诱敌深入、夹击合围的计谋挫败了,罗泽南也中弹而亡。
与此同时,曾国藩却被太平军石达开所部围困在江西南昌城,他命罗泽南回援江西,等到的却是罗泽南的遗书,不觉悲从中来。而此时石达开攻城也越来越猛烈了,一座孤城,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了。
即使如此,曾国藩还是尽心尽力地守城,他命令全城所有人,除去老幼妇孺,都必须爬上城头,与太平军拼死一战。而他自己则时刻手握剑鞘,哪怕睡觉也不撒手,目的只是为了城破之后,能够拔剑自杀,不被生俘。
眼看着石达开已经兵临城下了,所以曾国藩思前想后,写下了一份遗书。在这份遗书中,首先是对朝廷的交代,一句“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说明他已经抱了必死之心了,认定此役没有希望了;另一句,则是对父母家人所说,大意是“儿子已经为国尽忠了,自古忠孝难两全,自己身为朝廷之官,尚有八百两俸禄可用,权当养老的费用”了;而对儿子则是三申五令,“切记不可从军,入了行伍”,而是一而再地教儿子如何读书、修身、持家,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在另一方面,虽然曾国藩有殉国之气节,朝廷却没有放下对汉人的戒心,不仅在军饷方面卡湘勇的脖子,甚至很多地方官吏也不听从曾国藩的管辖,处处刁难。据记载,就有县令故意下令抓湘军的差使,可是部下拿着曾国藩的印信前往解救,却被问到“曾大人是何官职”的荒唐话。
在差人送出遗书后,曾国藩已然了无牵挂了,不料石达开却深夜撤了围兵,奔着天京去了,原来是清兵趁着洪秀全所在的天京兵力空虚,想要“偷鸡一把”,于是洪秀全才命令石达开回防天京,这才阴差阳错地救下了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