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晚年自嘲是没落时代的裱糊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带头推进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最终折戟于甲午海战。晚年的李鸿章深知中国欲自强必须变法,但他日渐衰老,已丧失锐气,对于维新,他内心支持,行动却谨慎。
1900年6月21日,慈禧迫令光绪皇帝向各国宣战。李鸿章多次致电清廷不要宣战,但慈禧未予采纳。远在广东的李鸿章料定朝廷会落荒而逃,果然不幸言中。
此时,他在两广总督任上面临三种选择:北上代表朝廷去议和,参加“东南互保”,搞“两广独立”。最终他做了最保守的选择,也是他一生的归宿——大清王朝。
李鸿章说,自己又将留下千古骂名了。如果说甲午时,自己作为北洋海军最高总指挥负有责任的话,那么对于这次的“庚子事变”他没有责任。
签订《辛丑条约》,耗尽了李鸿章最后的精力。劫后余生的大清国又挣扎了十年,最终被人强行送进坟墓。替它背负骂名的李鸿章,只挣扎了两个月就躺进棺材里。
1901年11月7日,距离《辛丑条约》签订之日整整两个月,李鸿章走完了七十八年的人生。弥留之际问及家事,李鸿章无言,问及国事,忽然睁开双眼,欲语泪流。
接到李鸿章逝世的消息,整个大清国像失去顶梁柱一样茫然失落。那是中国最弱的时代,李鸿章在弱肉强食的从林中东蹿西跳,为大清国在前方披荆斩棘,驱赶了前狼,又来了后虎,最终体力不支倒地身亡。
骂他“卖国贼”的人不计其数,然而在主子眼里,他终究是忠贞不贰的,不仅为主子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替主子扛下了千古污名。
李鸿章忠于自己所效忠的那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哪怕他们十分腐朽、蛮悍、愚昧,他都“精忠报主”——不是“精忠报国”,他把“主”混同于“国”。
清廷在他死后非常慷慨,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并恩准在京师建专祠,打破“汉大臣向无此旷典”之例。
清廷赐他一个贴切的谥号——“文忠”,“忠”字足以安慰他于九泉之下。
—END—
欢迎关注@任微言卿 ,更多历史人物的深度分析、不为人知的历史秘闻、脑洞大开的经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