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康有为长女:15岁编书翻译,助父维新,失败后,一代才女泯然众人

康有为长女:15岁编书翻译,助父维新,失败后,一代才女泯然众人

文/潘彩霞

康同薇

1878年,康同薇出生于广东南海。那时,父亲康有为刚刚接触西方文化,读书和游历令他眼界大开,维新思想开始萌芽。他提倡“男女平等,天赋人权”,开明的思想使得康同薇免于缠足之苦、穿耳之痛。

“妇女事业汝经营”,父亲的教导,令康同薇对独立自强、妇女解放充满兴趣。她从小熟读国学典籍,自学日文、英文,15岁时就作为助手,为不懂日语的康有为翻译日文书籍,并依据二十四史,编著了《各国风俗制度考》,成为父亲从事维新变法的参考。

不仅“天资颇颖,勤学强记”,康有为发起“不缠足会”运动时,康同薇还常常登台演讲,现身说法,是维新人士中的女先锋。

康有为

1897年,康有为远赴澳门创办《知新报》,作为维新派在华南的宣传阵地。在信中,他对康同薇表达了期待:“汝现在仍以多读中书,学习中国文章,俾可充报馆主笔之才为最要。”

不负他所望,到澳门后,19岁的康同薇先后发表了《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和《女学利弊说》,以一介女子,大谈国之兴衰。作为唯一的女性撰稿人,她提倡“振士气”“兴女学”,鞭挞男尊女卑,阐述“男女形质不同,而为人之道则一”,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铿锵之声振聋发聩。

“吾也漆室抱忧,投梭而起,杞人之念,益用拳拳,天下士其同此衷否耶?”借《知新报》,康同薇发出自己的呐喊。

除了做主笔,康同薇还翻译大量日文报纸,成为维新变法中传播日本新政举措的重要资料,“南海先生之女公子”声名鹊起。

海外舆论和国内造势遥相呼应,时机成熟时,康同薇随父回国。

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康有为奋笔疾书,康同薇协助翻译。《日本变政考》完成后,光绪皇帝大感兴趣。

社会变革轰轰烈烈,在梁启超等人筹办下,上海成立了女学堂,康同薇成为董事之一。她的风采被描述进会议记录:

“惟康小姐文采敏捷,援笔立论”

“与集共百二十二人,座中博学妙才,首推南海康小姐”。

为了宣传女学堂,维新妇女开妇女办报之先河,创办了《女学报》,把女学堂内的情形,以图片和白话形式“淋淋漓漓的写在那里”。

康同薇是当仁不让的主笔,她公开提出女子有教育权、参政权以及婚姻自由;“欲使女子有助于变法,非先遍开女学,以警醒之,启发之不可”,这些都不断冲击着当时的保守思想。

在《女学报》上,康同薇大声疾呼“起二万万沉埋之囚狱,革千余年无理之陋风”,向世俗传统发起挑战,“每印数千张,一瞬而完”。

遗憾的是,随着“百日维新”失败,三个月后,《女学报》被迫停刊。康有为逃往日本后,康同薇带着母亲出走澳门,与康有为的得意门生麦仲华结为伉俪。

麦仲华曾留学英日,学贯中西,对这个女婿,康有为非常满意。

康同薇与麦仲华

流亡海外后,康有为募集资金,意图武装勤王,营救光绪皇帝。康同薇成为他在香港的全权代表,不仅负责家中大小事务,还不断撰文,为勤王作舆论支持。在书信中,康有为经常叮嘱康同薇,让她好好照顾麦家。

担负着娘家与夫家的双重重担,康同薇在家庭与事业间奔波挣扎。

1900年,庚子勤王以失败告终,她生儿育女,把重心移入家庭。在给妹妹康同璧的信中,她满含无奈:“并儿女为累,不能日日上学,而致归于家。又财力不给,学而无恒,安能成哉!”

言辞间,对妹妹能陪父亲游历欧美、留学西方极尽羡慕。

康同薇与家人

1974年,康同薇去世。一生养育11个子女,她过早地退出了政治舞台。尽管维新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然而,那个诗书满腹,也曾壮志凌云的晚清才女,声声呐喊穿越百年时空,依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父亲,维新,学报,长女,康有为,一代,南海,思想,才女,康同薇,观点评论,女学堂,康有为,女学报,康同薇,麦仲华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亲,维新,学报,长女,康有为,一代,南海,思想,才女,康同薇,观点评论,女学堂,康有为,女学报,康同薇,麦仲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亲,维新,学报,长女,康有为,一代,南海,思想,才女,康同薇,观点评论,女学堂,康有为,女学报,康同薇,麦仲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