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缘上的近邻,尼泊尔与印度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共同之处,两国的关系也长期处于友好与合作的状态,但因为政治上缺乏互信,又始终在暗中较劲。
提起尼泊尔与印度就绝对绕不开英国。根据流传下来的故事,尼泊尔谷地也就是今天的加德满都谷地原本是一片大湖,文殊师利菩萨来到此地后泄干湖水,建立城市,为其取名“尼泊尔”。
十三世纪时,尼泊尔分裂为两个政权,一个是旧王族的“德瓦”政权;另一个是在加德满都谷地建立的“马拉”政权。再后来,尼泊尔又进一步分裂为数十个土邦王国,可谓是一盘散沙。不过从17世纪开始,廓尔喀人开启了他们的征服和扩张之路。
到了18世纪中叶,廓尔喀王朝终于实现了统一尼泊尔。尼泊尔的崛起严重威胁到了英国殖民者在印藏贸易中的利益,双方摩擦纠纷不断。1814年11月1日,尼泊尔打死18名英军士兵,英国果断借机向其宣战。尼泊尔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在1816年2月,英军逼近首都加德满都时被迫接受了《萨高利条约》。
英国人通过《萨高利条约》遏制住了尼泊尔的扩张,强占了尼泊尔南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获得了对尼泊尔内政、外交的监督权。由于尼泊尔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1923年,英国人被迫与其签订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
友好条约规定萨高利条约依然有效,但在名义上承认尼泊尔是拥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1947年,英国人结束了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后,印度继承了英国在尼泊尔的一切特权,控制着尼泊尔的内政外交。
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希望将尼泊尔纳入到自己的安全框架中来,以拓展印度的战略纵深。印度开国总理不止一次的公开说过:“尼泊尔与印度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联结在一起……”
尼泊尔背靠喜马拉雅山,东、西、南三个方向都被印度包围,对外贸易上严重依赖印度。印度也抓住尼泊尔的软肋,试图通过加大经济与军事上的援助来强化对尼泊尔的控制。
然而事与愿违,印度的过分“关切”不仅没有达到完全控制尼泊尔的目的,反而引起了尼泊尔精英们的担忧,他们始终在试图摆脱印度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上的影响。鉴于双方实力上的不对等,尼泊尔寻求国际力量帮助的同时,也尝试着依靠自身的力量反制印度,其中一个杀手锏就是——水资源。
得益于青藏高原融化的积雪和冰川,尼泊尔境内三大水系年均经流量接近2000亿立方米,再加上喜马拉雅高山剧烈的海拔落差,尼泊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与巴西相提并论的水电能源潜力最大的国家。
水对于整个南亚而言都是稀缺资源,尼泊尔不仅有着极其丰富的水资源,而且印度东部绝大部分河流都发源自尼泊尔境内,这使得水资源成为尼泊尔反制印度的唯一利器。
作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无力开发丰富的水电资源使得尼泊尔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享受上游国的待遇与优势。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紧俏,尼泊尔也在积极地寻求国际援助,并且已经在某些方面和某些时期实现了对印度的有效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