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他是左宗棠至死不忘的恩师!在五千考生中,一眼就发现了左宗棠

他是左宗棠至死不忘的恩师!在五千考生中,一眼就发现了左宗棠

他是左宗棠至死不忘的恩师!

在五千考生中,一眼就发现了左宗棠

21岁的左宗棠,参加湖南乡试,面临着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口。谁知,在湖南颇有才名的左宗棠,作文却被同考官嫌弃,认为欠通顺,将试卷掷落在地。按照规则,这种落卷考生基本上就被淘汰了。

不料,这一任湖南乡试主考官,却非常认真,他逐一看过所有落卷后,挑选出了六份,列入湖南乡试中举名单。这个榜单上的最后一名就是左宗棠。这位慧眼识珠的主考官,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大的贵人,他彻底改变了左宗棠的人生之路。

1.左宗棠在陕西泾阳拜恩师

试想,如果没有举人身份,左宗棠就不可能成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座上客,他再有才也只能一个师爷而已。中举,这是清代官场上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敲门砖。

30多年后,已经是钦差大臣、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率军十万,西进经营陕甘之地。他从潼关开始,一路向西,整顿残破河山。进入西安,四周战事稍缓,左宗棠便急不可耐地前往泾阳视察。

很快,浩浩荡荡护卫队伍,排列整齐的总督仪仗,惊动了泾阳的父老……

左宗棠来泾阳,一为视察地方,二为他的贵人而来。这位贵人,就是陕西泾阳县土门徐村人徐法绩。他就是三十多年前,从地上捡起左宗棠试卷的人,由此改变了左宗棠一生的命运。

徐法绩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知名的能臣干吏,陕西泾阳人,《清史稿》有传,评价说:徐法绩,清操相继,冀挽颓风……这位陕西泾阳人为何同左宗棠有了交集?

徐法绩(1790~1836年),字熙庵,陕西泾阳县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可见,徐法绩的学问水平很高。在明清两代,翰林院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非翰林不得为相,一旦进了翰林院,就是宰相的备选人。

不料,两年后,徐法绩为照顾年老的父母辞职回乡。他这一走就是10年。

2,廉吏徐法绩

道光九年(1829年),徐法绩回朝补缺,成为御史。此时,年轻的道光皇帝,正是振作之时,徐法绩提出,作为一个御史,向皇帝上奏疏言事或弹劾大臣,当从大处着眼,顾全大局,不宜以细微末节之事堵塞皇帝的视听。这个观点,正合道光皇帝的心意。

他在奏疏中提出“求人才、捐文法、重守令、绳贪墨”四件事,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在当时情形下,敢于提出,这是很有担当的做法。

果然,徐法绩做出了几件大事。这时,直隶、河南发生了地震,民众受灾严重,可是一些地方官,却不作为,他发起弹劾,结果罢免了两位不称职的中级官员。于是,引起了朝堂的注意,又一项重任交给了他。

啥重任?清查银库!这是清代最难干活。雍正皇帝当亲王时,就曾主持过银库清查,一度闹的沸沸扬扬。徐法绩负责稽察银库,他拒绝了所有陈规陋习,做到了清廉自守。三年后,他参加会试分校,获得一个消息,有位同考官,和胥吏勾结,准备藏匿发往云南的饷银。徐法绩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出了闯出考场,把这个阴谋揭穿了。三年时间,他办了三项大案,由此徐法绩之名,名动天下。这也成为,他入选《清史稿 》的理由:清操相继,冀挽颓风。

不久,他被任命为湖南学政,主持这年的湖南乡试。他和左宗棠的人生路线,由此发生了交集。

3.左宗棠的科举之路

左宗棠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出身寒门。小时候,左宗棠家十余口人,一年收入稻谷48石,“衣食不能自给”。父母在时,家庭还能维持,父母去世后,兄弟们就各奔东西了。他也曾入赘妻家。尽管如此,二十三岁时,左宗棠在自己柳屋前,写下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为养家糊口,左宗棠课徒谋生,长达20年,“非束脩无以得食”。

就他的科举功名来说,仅仅是个举人,三次进京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在以科举取士的时代里,举人虽然是省级科举考试的优胜者,但在整个科举体系中,尤其是对湖南这样的科举大省中,举人还是比较寻常的。

不过,左宗棠的举人功名,也是一波三折,如果不是徐法绩慧眼识珠,这一科他怕要名落孙山了。

其实,左宗棠在考举人之前,就在三湘有名了。十五岁时,左宗棠参加童子试,次年应府试。他的文章被知府张锡谦看重,能看好他,奇其文。这应该是左宗棠的第一位贵人。张知府准备将左宗棠列为案首,评第一名。可是,考虑左宗棠才十五岁,太小了,不能骤以高名,会耗损他后期的福报。就把一个年纪比左宗棠大的考生,取为第一,将左宗棠放在第二名。考试结束后,张知府为此特意召见了15岁的左宗棠,着实夸奖了他一番,以示勉励。

接下来,左宗棠应该连续考院试。不料,左宗棠母亲病逝,两年后,父亲也去世了,就这样连续耽搁了好几年,把秀才功名也耽误了。21岁时,只能捐了监生,以监生的身份参加湖南乡试。所以,左宗棠没有秀才身份。等于说,参加高考的左宗棠,居然没有初中毕业证,这是不是,很惊奇。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和二哥左宗植同时参加考试。左宗植、左宗棠都以才名动三湘,不过两人的侧重点不同。左宗植以古诗文名扬三湘,同邵阳魏源、郴县陈起诗、益阳汤鹏为湖南四杰。左宗棠则以经国济世之才闻名,曾字号今亮,以诸葛亮自比。左宗棠回忆,这年兄弟两人结伴外出,晚上经常相互辩论。他这样写道:“余所学,不逮兄远甚,兄于余所业,亦少所许可。每剧谈竟夕,争驳不已,家人乃温酒解之。酒后,或仍辩难,或遂释然,虽谐语,常露憨态,回思多可笑者。”

不过左宗棠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是35年后了。此时,他正督师西北,他兄长携子,来到西北前线看望兄弟。左宗棠见兄长,不停咳嗽,身体极其瘦弱,状况极差。他在戎马倥偬之际,抽时间陪伴兄长,诵读兄长的诗文,大帐中三湘子弟皆击节赞叹,他兄长于是大杯饮酒……

左宗棠为兄长的诗文集《慎庵诗文钞》写的序中,特地提到了令他怀念这个细节。

4.他从五千份落卷中,发现了左宗棠

1832年的湖南乡试,左宗植一帆风顺,成为这一科第一名——解元。而同时考的左宗棠却一波三折,如前文所述,他考试被同考官直接刷了下去。

按照乡试惯例,礼部指定主考官、副主考官监考官后,当地各州县主官要充任同考官。考生的考卷分门由不同的考官阅读评分。这一年湖南乡试考生数达五千余人,而录取名额很有限,竞争之惨烈可以想象。

左宗棠的考卷,连第一关都没有闯过,就被同考官所摒斥,这就科考中的遗卷。可以说,第一关就被淘汰了。按照以往惯例,考官们还要再次查看遗卷,以保证人才全部入选。不过,以往这个过程多是走走形式。

1832年的乡试和往年不一样了。这年正是道光皇帝五十大寿,他特地下旨强调,令考官郑重搜阅遗卷,不得让明珠蒙尘。

左宗棠幸运的是,遇到一个好机会,更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认真的主考官——徐法绩。

不过,徐法绩也面临着挑战,五千多名考生的遗卷,要全部看一遍。原本,还有副主考给他帮忙。不幸的是,副主考生病去世了。主持湖南乡试的官员,只有靠他了。

徐法绩做事认真,昼夜加班,从五千份落卷中,选出了六份。这是好事,对这六个人来说,他们命运将彻底改变。但对于已经列入名单中的人来说,就是坏事了,意味着他们中有六人要退出。

在选出的六份落卷中,以左宗棠为首,之后吴敏树、罗汝怀二人,他们后来都是古文辞赋名家。不过,左宗棠的卷子,引起了同考官们抵制。徐法绩让同考官们补上左宗棠的名字,同考官们无人回应。徐法绩虽是主考官,但也不能强行命令。因为众考官,怀疑这是提前进行温卷的缘故,也就是说有暗通关节的嫌疑。

于是,徐法绩就去和同考官们进行交流,又翻出第二场的考卷,让同考官看。这一看,经文写得果然好,也同考官们的共鸣,大家都觉得好。再看礼经文,更是引起了考官们的击赏。左宗棠的这篇文章,题目为“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任有功”,正是针对当时朝廷的时弊而谈的,不是寻常学子的无病呻吟。

后来,拆开糊名,才发现是左宗棠的。此时,左宗棠早已名扬三湘,他的文章考官都认同了,批语由欠通顺,改为尚通顺。这就彻底改变左宗棠的命运。负责监考的湖南巡抚吴荣光,也都激动不已,他非常羡慕徐法绩选中一个好学上,连连祝贺考官得人。

后来,这篇文章被送给道光皇帝御览。由此,左宗棠之名,简在帝心。

5.左宗棠的高考试卷,开头就是练兵

左宗棠在《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任有功》这篇文章中写道:人与器俱精,得其将而戎政毕举矣。夫选士厉兵欲其精,简练杰俊欲其严,由是择有功而任之,而戎政不已毕举哉。

且军旅之故,难言之矣。率不习之师,执不利之器,而驱之于万死一生之会,其心不固,其器不豫,是将以其士与敌也。官无别择之识,将有猜疑之意,而责之出生入死之交,是君以其将予敌也。

天子何以命将帅哉?

一曰士,士不欲其众,欲其精。一曰兵,兵不欲其多,欲其利。老者怯,少者愤,几事不密,其识惑。当事不前,其气夺。见事不察,其几昧。临事不惧,其神溃。惑而夺者走之机,昧而溃者危之道也。制欲慎,用欲审,凡金之刚虞其折,凡木之性虞其脆,凡火之性虞其散,凡革之用虞其裂,折与脆者制之过,散与裂者用之过也……

说服众多同考官后,湖南乡试最后的名单算是确定了:第一名解元左宗植,左宗棠也榜上有名。参加这一科的左家兄弟,大出风头。

6.改变了左宗棠命运的恩师,没有看到左宗棠的荣光

左宗棠,从一个监生,成功考上举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一生对徐法绩念念不忘。而徐法绩返回京城,又去了河道总督治所,学习河工,他周历两岸,详询利弊,写了《东河要略》一篇。道光十四年,徐法绩升任太常寺少卿。不久,就病乞归,两年后就病逝了。这一年正是1836年。

选中一个好学生,不仅改变学生命运,也能让老师名扬青史。1866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总督陕甘,平定西北战乱。等关中战事稍平,他便前往陕西泾阳土门徐村祭拜恩师徐法绩。

三十多年间,左宗棠从一个普通的举人,成长为天下名臣,守湖南,定闽浙,兴办洋务,挥师西进,经营陕甘,收复新疆,名扬青史。他人生之路上,最关键的一步,得益于徐法绩。如果不是徐法绩慧眼识珠,左宗棠的人生之路,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在土门徐村,他祭扫了徐法绩墓,特加修葺,永禁樵采。他还专门写了为恩师写了神道碑。这就是《皇清诰授中议大夫太常寺少卿徐公神道碑》,此碑通高2.25米,宽0.95米,厚0.25米;碑座高0.62米,宽1.20米,长1.61米。碑文为颜体楷书,共17行,每行70字。这是左宗棠书法中,为数不多的楷书作品,可以看出左宗棠的楷书,出自颜体,笔力雄强,豪迈大度,堂堂正正,端庄中隐含风雷之气。左宗棠写道:门生湘阴左宗棠

看落款,此碑写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此碑在2013年9月立碑原址失踪,此后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2022年10月24日神道碑被群众送归县文保部门。

左宗棠不仅为恩师修墓树碑,还为把徐法绩的孙子请为幕僚,为大军西进出谋划策,后来又保举为平凉知府。最为难得的是,左宗棠为筹划西征经费,重新整理梳理西北茶叶市场,确定了以泾阳为中心的南茶西运营销网络,建立茶票制的管理模式。在左宗棠的筹划之下,湖南安化等地茶商,将当地的茶叶运到泾阳,进行压制加工,制作成茶砖,这就是西北有名茯茶砖,然后以泾阳为中心,行销西北各地。

至今,泾阳人依旧在受益,这一点是徐法绩想不到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徐法绩,科举,恩师,左宗棠,贵人,道光,泾阳,湖南乡,皇帝,陕西,观点评论,徐法绩,左宗棠,泾阳,湖南乡,考官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徐法绩,科举,恩师,左宗棠,贵人,道光,泾阳,湖南乡,皇帝,陕西,观点评论,徐法绩,左宗棠,泾阳,湖南乡,考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徐法绩,科举,恩师,左宗棠,贵人,道光,泾阳,湖南乡,皇帝,陕西,观点评论,徐法绩,左宗棠,泾阳,湖南乡,考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