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17日,在北京西城的一个狭小胡同中,一位名叫傅玉芳的女人结束了自己短暂的44年人生,从傅玉芳的名字来看,这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生命弥留之际,傅玉芳却向丈夫透露了一个自己隐藏了22年的秘密,原来傅玉芳不是她的本名,她原叫额尔德特·文绣,曾是大清的皇妃。
额尔德特·文绣
1922年,紫禁城中末代皇帝溥仪正在举行大婚庆典,那年溥仪只有16岁,虽然退位已有九年,但宫里还是依照旧礼为他举办了择后大典,替他管理后宫。
选后的消息传出后,各大名门望族和王室宗亲纷纷将家中未出阁的女子照片送往紫禁城,就连张作霖也被吸引,最终经过大臣和太妃们的层层筛选,定下了四张照片,而溥仪则要在这四张照片中做出抉择,挑出心仪的皇后。
少年溥仪
后来溥仪回忆这段选后的经历时笑称,当时由于年纪尚幼,加上照片拍摄得不是很好,他完全分辨不出四人的长相区别,只能看每个人衣服上的花色来选,谁的颜色鲜艳一点,他就给谁的照片画个圈,最终十七岁的郭布罗·婉容和十四岁的额尔德特·文绣成功入选,两人一个被封为皇后,一个被封为皇妃。
婉容和文绣
实际上,当时溥仪第一眼选中的皇后是文绣,但由于文绣的出身低微,太妃们觉得让她做皇后有辱皇室颜面,因此就让溥仪再选一位,而溥仪选的第二位才是婉容。
相比于婉容,文绣的出身确实不太好看,额尔德特家族虽然也是满族的名门望族,但到了文绣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文绣很小的时候就在家里帮母亲绣花挣钱,而且文绣的母亲还是汉人,这让文绣在选后期间受到了冷落,最终后位花落婉容手中。
文绣
文绣和婉容虽然一个是皇妃,一个是皇后,地位尊卑有明显的差距,但进宫当天却都遭到了溥仪的冷落,婚礼当天,溥仪没有进婉容的房间,也没有和文绣洞房,而是一个人待在了养心殿,或许是因为有同样的际遇,彼此都能感同身受,婉容和文绣在婚后做了一段时间的闺中密友。
婉容和文绣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婉容受过西式教育,所以行为举止开朗大方,入宫之后婉容不仅开设了专门的西餐厅,还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洋文,婉容经常搜罗一些洋玩意进宫,这对受过新文化思想影响的溥仪来说非常新奇,也给沉闷的紫禁城带来了一股清风,因此溥仪对婉容极为宠爱。
婉容
而文绣则是知书达理、端庄拘谨的旧式女子,虽不及婉容在宫中那般招人喜欢,但溥仪对她也还算不错,文绣上过学,琴棋书画都懂一些,所以溥仪很喜欢跟她讨论一些文学问题,偶尔还会带她出去游玩,就这样,婉容、溥仪和文绣度过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日子,但随着婉容逐渐得宠,文绣的命运也开始发生逆转。
婉容性格张狂骄傲,而且喜欢撒娇,得宠之后便越发排挤文绣,两人明里暗里的较劲,一次文绣在园子里坐着,婉容从外面回来,恰好看到文绣吐了一口唾沫,婉容当即认定文绣这是在吐自己,于是转头就将这件事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溥仪。
婉容与溥仪合影
溥仪一向偏袒婉容,这一次也没有意外,得知婉容“被辱”后,溥仪命李国雄带着“奉命斥责”的口谕对文绣施以斥责,这让文绣心中愤懑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1924年10月,冯玉祥率部包围了紫禁城,并派部将鹿钟麟责令溥仪在二十分钟内搬出紫禁城,否则就对宫廷开炮,无奈之下溥仪只好带着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绣离开了紫禁城,并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几近辗转住进了天津的静园。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
而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期间,文绣曾多次谏言溥仪远离日本人,自日本侵入中国以来,文绣听过许多日本人犯下的罪行,她打心底里对这群人没有好感,出于民族大义,文绣劝谏溥仪不要与日本人为伍,以免沦为日本人的傀儡。
但当时溥仪已经铁了心要在日本的扶持下当儿皇帝,对于文绣的谏言不仅只字未听,反而还用掸把子打了文绣一顿。
文绣旧照
婉容是在天津长大的,因此搬到天津的静园后,婉容很快就适应了这片熟悉的土地,离开了紫禁城,她褪去了厚重的皇后冠服,穿上了旗袍和高跟鞋,还烫了头发,每天的日常就是看戏、跳舞和购物,婉容很爱购物,她可以在各大百货公司闲逛一整天,只要有喜欢的就会直接买,而买单的自然是溥仪。
虽然婉容花钱大手大脚,但溥仪还是对她极尽宠爱,就连出席各种社交场合溥仪都不忘把婉容带在身边,一时间婉容成了租界里有名的“摩登皇后”,而在婉容风光无限之际,文绣的处境却越发窘迫。
烫了卷发,穿上旗袍的婉容与溥仪合影
搬到静园以后,溥仪对文绣的态度越来越冷淡,文绣不仅常年见不到溥仪,甚至连日常的生活物资都无法得到保障,太监宫女见文绣不得宠,于是纷纷对文绣冷眼相待,那时候的文绣几乎每天都在寂寞和屈辱中度过。
而即使生活已经落魄到这种地步,婉容仍会时不时地过来取笑一下文绣,导致一后一妃的矛盾日渐加剧,而溥仪总是偏袒婉容,时常没理由的指责文绣,到后来甚至不允许文绣在公开场合露面,这让文绣大受刺激,一怒之下,文绣在一次朝拜典礼上痛斥婉容“宣统帝号已废,如今哪还有什么帝后”。
民国装扮的文绣
这一句话无疑是戳中了溥仪的痛处,虽然文绣说的是实情,但溥仪始终认为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重返紫禁城,因此文绣话一说出就遭到了溥仪的鞭打,从这以后文绣对溥仪失望到了极点,她想过自尽,但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还被溥仪讥笑成故意使出的苦肉计,绝望之下,文绣产生了离开溥仪的想法。
实际上,当时文绣想要离开溥仪除了是因为受尽了溥仪的冷落以外,还有个原因是溥仪跟日本人走得越来越近,向来对日本人没有好感的文绣感觉溥仪早晚会背叛国家和人民,几次劝谏无果后,文绣只好选择离开溥仪,以免被拖累。
溥仪为了复辟,不惜与日本人为伍
1931年8月,文绣的妹妹文珊向溥仪提出申请,要求带文绣出静园散散心,溥仪觉得申请合理,就答应了文珊的请求,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文绣这一次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出了静园后,文绣就匆匆赶去了国民饭店,在饭店的包房中有三位律师,他们是文绣特意请来的,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与溥仪离婚,这就是著名的“刀妃革命”。
1931年8月23日,文绣与溥仪的离婚案被法院正式受理,同时法院的传票也递交到了溥仪的手中,这让溥仪非常尴尬,一个皇帝被自己的妃子起诉离婚,这对溥仪的打击不亚于当年被赶出紫禁城,一时间“废帝婚变”的新闻遍布街头。
“刀妃革命”
经过内部商议,前清的遗老遗少们都觉得溥仪不能出庭,皇室的颜面不能丢,于是在溥仪的授权下,溥仪身边的老臣们开始向文绣的族人施压,要求他们让文绣不要挑战“皇威”,主动撤诉并向溥仪认错。
但性格刚毅的文绣没有同意,恰逢此时“妇女解放”的呼声已经传遍各地,听闻文绣的悲惨遭遇后,大批妇女站出来为文绣发声,这给了文绣莫大的勇气,最终溥仪只好妥协,请了两位律师仓促应战。
文绣与婉容在宫中合影
经过两个月的审理,这起末代皇帝与皇妃的离婚案最终被受理成功,按照双方认可的协议书规定,溥仪需向文绣一次性支付五万元生活费,并允许文绣带走静园中属于自己的衣物,而文绣则需保证在日后不做出任何有损溥仪声誉的事情。
就这样,文绣成了二百多年来“休帝”第一人,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可笑的是,溥仪为了保留自己最后的一点颜面,与文绣离婚的第二天,他又以“皇帝”的名义下发了一道“谕旨”,内容为“废淑妃文绣为庶人”。
文绣与溥仪的离婚协议书
和文绣离婚十八天后,溥仪为了“复辟大业”匆匆赶去了东北,三个月后婉容也跟到东北,此时溥仪已经沦为日本人的傀儡,二婉容虽然复位再次成为皇后,但处处都要受日本人的管束,甚至连去园子里逛一逛都会被日本宪兵队包围,这让自由惯了的婉容非常不自在,经常和溥仪闹矛盾。
而更让婉容痛苦的是,由于文绣的“背叛”,溥仪对她也渐渐疏远,双重打击之下婉容的精神日益颓废,后来为了麻痹自己,婉容开始吸食禁品,还一度与溥仪的侍卫私通,盛怒之下,溥仪将婉容打进了冷宫,这一关就是十年。
直到二战结束后,婉容才得以重获自由,但在跟随部队转移的途中,体弱的婉容不幸病逝,年仅四十岁,此时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逝世后也没有人为她写一句碑文。
晚年的婉容精神状态极差
而文绣的后半生则和婉容大有不同,和溥仪离婚后,文绣回到了北平老家,一开始和妹妹生活在一起,改名傅玉芳后在一所学校中担任国文和图画老师,但好景不长,文绣的身份暴露,不得已只好辞职离开了学校。
辞职后文绣靠着溥仪支付的五万元生活费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抗战胜利后她又入职了一家报社,靠着校对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在这里文绣遇到了一位名叫刘振东的男人,刘振东是一名国军军官,为人老实忠厚,与文绣交往时体贴细心,这让文绣非常感动,半年后两人结为了夫妻。
文绣宫中旧照
解放战争结束后,刘振东虽然受到了审查,但因为没有犯过太大的错误,很快就恢复自由身,此后刘振东就带着文绣定居在了北京西城的辟才胡同西口,没有军职之后,刘振东做过生意,但没赚到什么钱,后来就加入了西城清洁队,成为环卫工人,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足够他和文绣两人的日常开支。
只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场疾病就夺走了文绣的生命,当时她只有44岁,在生命弥留之际,文绣向丈夫说出了自己曾是前清皇妃的身份,她并不是在炫耀什么,而是希望在最后一刻找回真实的自己。
实际上,刘振东也早就发现了文绣的不同之处,文绣虽然看似普通人,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有很多宫廷内的习惯,她不擅长打理家务,经常请佣人帮忙打扫,她每次洗手要洗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热。
文绣与婉容刚进宫时的模样
文绣这一生虽然不算太长,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在封建礼教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却敢于挣脱世俗的牢笼,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文绣是不幸的,但有才学的她也是幸运的,虽然过程曲折,但是做出的选择是正确,最终的结果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