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熙通宝“宁手福”
历史背景:
康熙通宝为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康熙通宝钱,面文“康熙通宝”以真书直读。
康熙通宝有小平及当十大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各省铸钱均为小平,折十大钱为宝源局所铸,面文离郭隔轮,背满文宝源列穿左右。币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铜锡合金,通称大白钱;也有红铜及黄铜的省局铸钱。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清康熙皇帝在位61年。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商品交易频繁,货币经济高度发达,康熙时期的钱币铸造精美,大多很规则,钱币类型沉重,字迹优美大方。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将康熙的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后来还出现了"巩"字(甘肃巩昌局),又有人说还有"密"、"川"、"贵"、"西"等钱局的康熙钱。但是至今我们仅见有"巩"、"西"两字,其它尚未见到实物,目前对此还有一定的争议。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尤其清朝时期票号的发达,以至于山西民间流传至今仍有大量清朝古钱。据传还有清朝山西曾有许多铸钱工匠在京城钱局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带回到山西大批漂亮的钱币。而那些漂亮的钱币是当时的样币或母钱等,现在以都是至为珍稀的品种。通过20多年的民间发掘,确实山西民间所发现清朝的珍稀币种远较其他省份数量庞大。
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尚有巩西二字,径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数背星、月纹及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大钱径4.7厘米,传世以背巩,西,当十大钱罕见,背大字广,南,面文双点通背东者亦少见。记地支钱更罕。
关于藏品的历史传说:
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是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黄色,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其中有背大清及龙凤纹饰的宫钱,为收藏家所钟爱。另有福建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另有雕母,样钱流世。
关于"罗汉钱",历史上没有记载,连泉家丁福宝的《历代古钱图说》上都遗漏了它的资料,正因为如此,民间有不少传说。一说是十六世纪初,康熙皇帝派兵进西藏平叛,途中缺军饷,便向佛寺征集铜佛铸钱,为了凑数,连同18尊金质罗汉献缴,被一炉熔化铸钱,因而此钱金光灿烂,故称"罗汉钱";二说是道光年间,杭州净慈寺有罗汉像500尊,一位虔诚的信徒偶然在罗汉像的背洞里摸出这种康熙钱,认为神赐,如获至宝,将摸出的铜钱称为"罗汉钱"。
事实上"罗汉钱"是专为康熙皇帝60寿辰而铸的一种祝寿钱。康熙是清代在位最久的皇帝,长达61年,康熙52年(1713年)3月,正是他60大寿,特命户部宝泉局(当时的造币厂)精铸一批"万寿钱"作为寿辰纪念,钱币背面左右为满文"宝泉"两字,表示北京户部宝泉局制造。
这种钱币做工尤为精美,由于有传说掺入金质罗汉的材料而铸,所以后人把它打制成戒指,或把它熔炼提出金子,或当作压岁钱赐予晚辈,或在女儿出嫁时作为压箱钱,致使存世数量越来越少,至今已成为泉家不易多得的少见品种。
关于藏品的种类:
康熙通宝的种类只有两类,即分背满文宝泉、宝源和背满汉文局名。第一类是仿顺治两个满文(一个"宝"字加一个局名),计两种:第二类为满汉文对应(一个汉字局名加一个满文局名),计20种,分有"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两类康熙通宝(不包括罗汉钱)共计铸钱22种,称之为"康熙套子钱"。
关于藏品的市场:
宁手福(一级币)
特征:背面满汉文福字纪局,正面仿的康熙宁局的面文,主要看“通”字,这一版和康熙宁局的本局面文相似度很高,只有福字版,可能属于后铸版,一级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福建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另有雕母,样钱流世,均为当今至为珍稀的品种。
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圆形方孔钱在形制上完全符合“天圆地方”传统哲学观念,所以在中国通行了两千多年,无论是秦统一中国后颁行的半两钱、汉代通行的五铢钱,还是唐代以后通行 的各种“通宝”、“元宝”,在形制上都完全一样。由于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艺术家的参与,使小小的钱币成为文化艺术的载体和结晶,拥有一段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公元1661年8月康熙即位开铸“康熙通宝”,第二年改元后才推广全国鼓铸,康熙通宝的品种只要两类,即分背满文宝泉、宝源和背满汉文局名。第一类是仿顺治两个满文(一个“宝”字加一个局名),计两种:第二类为满汉文对应(一个汉字局名加一个满文局名),计20种,福字属于其中一种非常少见的套子钱。市场目前的收藏需求较大,具有较高的市场投资意义!
关于藏品的品相和鉴赏:
此康熙通宝背福钱币正面书写“康熙通宝”四字,字体刚劲有力,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中间有方孔。背面左用满文写有钱局的名称。右边一个“福”字,为特殊少见版本!其为圆形方孔的币,形状外发天,内地法,取义精宏。观其图,造型圆润端庄,字迹清晰深俊,包浆浑厚温润。整体印制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币面书法笔力挺拔秀美,工笔雕刻细腻,锈色自然流畅,古朴大气,是康熙年间钱币铸造风格的精品,彰显出独树一帜的气貌,极具历史收藏价值与文化艺术市场投资价值。 千百年来,古钱币历经沧桑,存世数量越来越少,投资价值日益升高。近十年来,古钱币市场行情一路走高,特别是一些中高端古钱币十分抢手。康熙通宝是古代的钱币之一,康熙年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得很快,当时的商品交换、货币经济等都比较发达,因此在这一时期里铸造的康熙通宝钱币非常精美,规整厚重的钱型和美观大方的文字都使得现在存世的康熙通宝钱币受到收藏家、投资者们的热捧。
关于藏品的收藏意义市场拓展:
近两年此类古钱币价值更是连连攀高,其中有两点原因,其一因此类古钱币在几年前已被收藏家大量出手收购,所剩无几,其二因由于此类古钱币被大量收购后,市场一度出现断层,再次出现在交易会上,没收藏到的收藏家,都愿以高昂价格将其拍卖得手,因此去年与今年的古钱币在大众的热烈炒作和追求下,其价值连攀高峰。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钱币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古钱币的收藏,创造出来了神话般的奇迹,古币虽然早已不再作为钱币在市面上流通使用,但却有着非凡的收藏价值,特别是少见的一些版本,从而给收藏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艺术点评
此藏品为康熙通宝“宁手福”直径约2.7cm,厚约:0.1cm 重量约:4.8g,特征:背面满汉文福字纪局,正面仿的康熙宁局的面文,主要看“通”字,这一版和康熙宁局的本局面文相似度很高,只有背小福版,可能属于后铸版,可视为“一级币”,康熙罗汉钱,“福”字版,中国的文化里,“福”字的美好是千古不变的,所以说康熙满汉福的收藏也是一直稳步上升。康熙通宝顾名思义就是在清圣祖康熙年间铸成并流通的货币,作为我国的古代钱币之一,康熙通宝非常具有历史钱币的考古研究价值。因为当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且世界各地通商贸易频繁,货币经济也十分发达,所以康熙年间的钱币通常都铸造得非常精致,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因此康熙通宝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值得竞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