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昼出现的每一个桥段都非常精彩绝伦。雍正的诸儿子中,弘昼是城府最深的人,是双面玲珑的不倒翁,在他不经意的每一句台词背后,都潜藏着深意。
要说弘昼对皇位没想法,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在这场争夺皇位的争斗中,弘昼打的是迷雾仗,他像是个戏精,戏里戏外让人无法辨出真假,而且在眼神毒辣的雍正面前都能淡定自如的蒙过关,最后全身而退,保全了性命,远离皇位。弘昼之举看似“荒唐”,但这恰恰是他大智若愚的表现。
其实,弘昼的大智若愚做到极致,这也算是小时候在邬思道身边耳濡目染的关系!
学会自保策略,为之后做好铺垫
五阿哥弘昼第一次出场,是在年秋月去给邬思道邬思道送护膝的时候。此时此景很美好,邬思道在屋里小息,年秋月抱着弘昼进来,说:“弘昼,快把护膝给邬思道试试。”
弘昼给护膝惊醒了邬思道,邬思道一见是年秋月和弘昼,开心地说:是秋月啊!秋月说:天凉了,试着给您做的,活不好,你穿上试试吧。秋月见窗户没关就埋怨起来:哟,就这么开着窗户睡觉啊,也不怕着凉。
邬思道笑呵呵说:我就是这么不中用吗?说完,就抱着弘昼坐在那里陪他玩。在剧中,这是邬思道唯一抱过的孩子。由此可见,邬思道对弘昼的感情的必定不一般,邬思道神莫测,想必有时也点拨过弘昼,教弘昼如何明哲保身,全身而退的道理,因此弘昼一直低调,从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想法。
后来在雍正拿到金牌令箭,派张五阿哥送去邬思道依计行事的时候,弘昼也是亲眼目睹惊天动魄这一幕的,加上自幼与邬思道关系好,邬思道突然的不辞而别“归隐”,这也让他幼小的心灵留下心理阴影。
所以五哥哥弘昼属于那种童叟无欺的,对事对人都比较淡定和友善,对上敬重有加,对下以礼相待。虽然没有四阿哥弘历优秀的光芒,没有三阿哥弘时的花花肠子手段,但他很讨人喜。
比如太监总管李德全,对待他总是关心和客气的态度,但对待三阿哥弘时就很不客气了。
这与弘昼平时为人处世有关,有一次雍正生病,诸位儿子前去探望,弘昼每次见李德全,都是亲热地叫李公公上李公公下的,时不时还递上点银票,表示对李德全的尊重,同时希望李公公能帮自己传递点信息,最起码不会在雍正面前说自己的坏话。
也正是如此,每次五阿哥弘昼前来找雍正的时候,李德全总是会善意地提醒,今天皇上心情不太好,五阿哥您可要悠着点啊。
而李德全对弘时就没那么客气,弘时要面见雍正,李德全告知弘时皇上因身体不舒服刚睡着,临睡前留下旨意,无论谁来了都在门前跪着。
岂料,三阿哥弘时卖弄起聪明,趁机揭李德全的短:这块砖,别是磕不响头的吧,地下的砖你们都敲遍了,给你们塞钱的,你带他们去有空声的砖,没有给你们塞钱的,你们就把他带实地砖跟前,这头磕破了也磕不出声。
此时的李德全很是尴尬,但对于弘时这番话并没有愤怒,先是随声附和稳住弘时后,刚好雍正醒了,李德全进去出来,只叫宝贝勒进去,特意忽略过弘时,叫他继续跪等着。
从这一点上看,弘昼就比弘时懂得人情世故,同时为自己之后夺嫡做足够的铺垫,虽给人的印象是憨憨的王爷,但他那是大智若愚,也算是得到邬思道真传中自保策略。
被坑当炮灰,及时反转自保
雍正继位后,八阿哥胤禩虽表面臣服称臣,但一直都给雍正制造麻烦不断。这一次老八来山海关驿馆跟几个关外的王爷商议整顿旗务。
在老八的假仁假义带动下,关外四位王爷表示对推行新政不满,说放着好好的祖制不遵,搞什么新政,希望八爷能拿个主意。
八爷故意说道:各位王爷,不在紫禁城不知道我们的难处,咱们这位皇上从来都听不进别人的话,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四位王爷更是生气:社稷为重,祖制为重,也不能皇上怎么说咱就怎么干了,叫我们来就要听我们的,否则叫我们来干嘛。
八爷说:现在不如以前了,太祖爷在世行的都是八王议政。我真担心列祖列宗创下的江山毁于一旦。
关外四位王爷更坐不住了,说我们不光要管旗务,政务也要管。这也正是八爷要的结果。他说:那就用八王议政来取代军机辅政的制度,我看势在必行。
于是,就打着整顿旗务的口号,重启八王议政。八爷计划就是先想方设法接管防务,然后进行兵谏,逼迫雍正退位,推弘时上位,并且已经买通了九门提督隆科多。
这时还夸廉亲王这事办得好,于是令弘时和弘昼代表他去会见四位王爷。此时八爷和四位旗主早已先来见丰台大营总督和西山锐健营总督,他故意将整顿旗务说成整顿兵务,就等着弘昼和弘时过来传圣旨。
这时候,弘时和弘昼来了,弘时先发话:让旗主们过来就是整顿兵务,这也是皇阿玛的旨意,五弟你说是不是?弘昼还没回过神来就接话题说:没错,这是皇阿玛说的。
就这样八爷的人与丰台大营总督和西山锐健营总督“共管防务”。弘昼出来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问:三哥,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头啊!皇阿玛是说过几位 旗主帮着整顿旗营,但没说让他们共同管防务啊!弘时阴笑道:那你刚才为什么说皇阿玛亲口说的。算了算了,等明天再改吧。
那么弘昼这时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异样,弘昼为什么不返回丰台大营,直接揭穿这一切呢?
其实,弘昼知道自己涉世未深,就算当时发现了异样,搞不清八爷和弘时真正计划和安排之前,他不会现场直接戳穿八阿哥胤禩和弘时,所以处于明哲保身的态度,弘昼选择了装无知。即便再次向三哥求证时,也只是浅尝辄止。
因为他清楚,此时如果戳穿,那他处境必然危险,还不如装傻充愣回去再想应对下策。
第二天,弘昼先是一直守候在殿外,将他所遇到的麻烦主动一五一十告诉了皇叔胤祥,胤祥有了警觉,赶紧前往丰台大营重夺兵权。
在大殿之上,雍正问弘昼十三爷呢,弘昼只说十三身体不适返回去了,与十三爷胤祥交谈的事情,只字不谈。后来雍正发觉不对劲,弘昼主动招认了自己误传圣旨的事。
弘昼这么做有三个目的:一是主动承认自己过失,为了博取雍正的谅解;二是故意迷惑胤禩等人,放下了对于胤祥的防备,为十三爷拖延时间,将功补过。三是将这件事与自己撇清,间接性地把锅甩给了弘时。
弘昼此操作,可以说是明哲保身,也可以说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但不管怎么说,弘昼用自己的方式,既甩锅不当炮灰,又阻止老八的计划,同时帮助雍正度过危机。
经过此件之后,弘昼吃一堑长一智,在雍正下令和弘时、三叔允祉一起抄老八老九老十家时,弘昼抗旨进而“活出丧”的剧情,神叨叨说自己不能出门,就把这事给躲过去了。
抄家这事虽躲过去了,但丰台大营传达旨意的过错却绕不过,雍正对他的试探正式展开……
虽有夺嫡之意,但优先自保之心
弘昼搞一出“活出丧”自保后,雍正就宣弘昼进宫测试弘昼有无夺嫡之心,连设几个坑,但弘昼的回答,可谓“滴水不漏”。
雍正见弘昼一来,开门见山说:这时候叫你出来,不会让你染上血光之灾吧?弘昼羞愧地坦白说:儿臣那些昏话本是搪塞世人的,皇阿玛交的差事,儿臣怕办不好,这才弄出此借口的,请治儿臣欺君之罪。
雍正见弘昼如实交代了,没有责怪他,说他这样做可以理解,又说你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这一点你比皇阿玛强啊。
弘昼虽有意过皇位,但经过这几次的惊天动魄的事发生,他也认清了形势,皇位与他无缘,现在的想法就是退出漩涡,撇清与此事关系。所以弘昼用自损自己来自保。
弘昼说道:儿臣百无一用之人,就算再修上十辈子也望不到皇阿玛的项背。雍正抿了抿嘴说道:你们兄弟三个当中,就你最像朕,朕与你一样大时也潜心佛法,从来都不愿意卷到争斗当中,你皇爷爷硬把祖宗的江山社稷交给朕,朕这也才勉为其难哪!
言外之意,就是告诫弘昼,你不要借“活出丧”的伎俩,学别人韬光养蓄,你的这些过家家玩法,你皇阿玛早都玩过了。
弘昼大惊失色:皇阿玛就像天上的太阳,虽无意与人争辉,但光芒自然普照万物,儿臣就不一样了,本是萤虫之光,拿什么去争!儿臣比不上三哥弘时和四哥弘历办事能力,只是身子骨结实,希望皇阿玛的病能够移到儿臣身上,就算为皇阿玛分忧了!
雍正见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只能继续出大招,将折子丢弘昼面前说:这是曾静骂我的折子,给朕列了十大罪状,你看看吧。
弘昼连忙起身:这些都是疯话,儿臣不屑一看,您也不要理睬。雍正觉得弘昼确实没有争皇位之心,一把拉他过来,又回到误传圣旨的话题上。
雍正问:当时弘时是怎么说的。雍正是想确认他会不会落井下石坑害自己的兄弟。弘昼沉吟一会,说道:儿臣不记不清三哥说过什么话了,好像没说什么。显然雍正对弘昼的回答非常满意,他也因此躲过一劫!
但要说弘昼不记得弘时说的话,确实为了明哲保身搪塞的。八爷曾十分中肯评价弘昼:弘昼读书最不用功,但几乎能倒背如流,他干那些荒唐之事,哪一件是违背家法礼制的,他这是变着法子来自保。要说弘昼倒像你的皇太爷世祖章皇帝,觉得平安做个王爷才是件美事。
从弘昼和雍正对话的表现看,误传圣旨一事,不是弘昼没有发觉异样,而是很有可能在两头赌注,一方面是装傻充愣附和老八和弘时。另一方面将信息透露给十三爷胤祥,这样不管哪方胜利,到时他都能全身而退。
还有一种可能是,弘昼先是装傻充愣让弘时有了造反的把柄,然而将信息透露十三爷,使计划失败,让三哥弘时狗急跳墙干掉四哥弘历,然后再揭发三哥弘时,这样一来就剩他一个儿子,皇位顺理成章是他的了。本来事态就如他所想那样发展的,谁料,三哥弘时愚蠢,漏洞百出,让雍正有所察觉,弘时彻底玩完!而弘昼虽与皇位无缘,但他依然可以继续当他快活王爷!
结语
由此深层分析,其实弘昼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有夺嫡之意的,只不过涉世未深的他差点被深谙的老八和狠毒的弘时坑害!所以他比较认清形势,以他的背景和能力想争夺皇位,没有半点优势,倒不如变着法子和光同尘,远离皇位,安安稳稳地做个平安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