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和珅为何能独得恩宠?他那么贪,乾隆为何还要重用他?有何原因?

和珅为何能独得恩宠?他那么贪,乾隆为何还要重用他?有何原因?

和珅虽以巨贪而出名,但却成了乾隆帝身边的大红人,他们之间既像君臣,又像知己,既像父子,又像基友,绝对是清王朝的头号CP!而且乾隆不但宠的是他,更是离不开他,他就像乾隆的“提款机”,只要乾隆想花钱,他立马“滋滋”地冒出钞票!像这样的大臣,简直太对乾隆胃口了。

有人就好奇,他老爹雍正一登基就是整顿吏治,那么号称康乾盛世的一代明君,为何会如此宠信一个巨贪,而且还重用他?是乾隆看错了和珅呢,还是和珅钻了乾隆的空子?难道是乾隆真的老糊涂了?非也!

深得圣心,疯狂敛财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满洲八旗的官宦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因其祖辈都是武官,常年奔波于打仗,为国多而顾家少,并无置下多少产业,因此和珅父亲死后,其家陷入窘境,和珅和弟弟和琳从小生活颇为凄苦。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和珅后来对财富的过分贪婪、疯狂敛财!

雍正时期,雍正建立内务府输送人才学校,专门培养八旗优秀子弟,和珅十岁时,凭借满洲官宦子弟身份进入读书。期间,他学习刻苦,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为他日后的发迹打下知识基础,因此,他在一帮满洲贵族子弟中显得出类拔萃!

乾隆三十四年,完成学业后,在一次偶然机会,朝中大臣英廉看上了和珅,英廉当时身兼刑部尚书等职务,他见这个英俊潇洒、颇有学识的年轻人,便觉得他日后必然前途无量,于是将自己宠爱的孙女许配给和珅。

在这位重量级的老泰山的安排下,和珅很快当上了御前侍卫,开始走上了仕途之路!

这个职务本身并不高,但有机会接近皇帝。乾隆一向喜欢卖弄辞藻,显得自己有文化,因此即使在侍卫面前,也经常引经据典。

但当侍卫的多数都没有什么学识,就算有,也怕自己说错一句脑袋就不保,没人敢接茬。而和珅为人机灵,很快摸清了乾隆的脾性,很会顺着乾隆的喜好做事,也很会顺着乾隆的性子说话,因此,在侍卫当中和珅显得出类拔萃,深得乾隆的赏识。

乾隆对和珅越来越喜欢,屡加简拔,所以,和珅以坐火箭的速度升迁,直至手握重权,成为军机大臣。位居高位后,更有条件讨好乾隆了。他极尽揣摩乾隆心思,甚至厚着脸在奏折中称要对乾隆“以父事之”,使得乾隆对其信任与宠爱无以加复!

另外,乾隆帝信佛,和珅便揣摩他的心思,为他造一金佛,长可数尺。如此细心体贴、善解人意的大臣,怎能不讨人喜欢?

和珅兼职之多,乾隆宠信之深,官阶之高,权势之大,管事之广,这是清朝罕有的!另外,乾隆还将自己的十公主下嫁给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他又成了乾隆的亲家翁。

就这样,和珅从一个破落的八旗子弟一步步升为清朝第一权臣,本来应该感到十分知足了。但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尊崇和富贵给他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是疯狂敛财!

都说皇帝最痛恨的就是贪官,雍正对贪官那可是恨得咬牙切齿,不是打压就是抄家,明太祖朱元璋杀起贪官来,那就更不用说了,更是毫不手软,抽筋剥皮残忍手段都用上。

那么,对于疯狂敛财,大贪特贪的和珅,乾隆为何没有杀他,反倒宠信他这巨贪呢?

能力特别强,情商特别高

电视剧上说和珅长得帅,所以乾隆舍不得杀他,也有人说和珅得宠因为会拍马屁!确实是,历史上和珅还真是个标准的美男子,眉清目秀,英俊潇洒,极尽揣摩之能事!另外,和珅还有两个厉害特点:一是,能力特别强;二是,情商特别高。

和珅不仅是敛财高手,而且还是理财高手,满朝文武当中,可以说,无人出其右!你说,这样的大臣哪个皇帝不喜欢!这也是乾隆后半生都离不开和珅的原因。

和珅的“有才”与“有财”均不是浪得虚名。对和珅全面的评价有几方面:权谋家、诗人,学者,艺术鉴赏家,最后才是“贪婪犯”。政坛方面,和珅懂“外语”,实际上充当“外交部长”的角色。

乾隆四十五年,在避暑山庄时,乾隆收到六世喇嘛写来的文书,当时身边没有翻译人员,乾隆无奈,传令让和珅火速赶往承德,和珅圆满完成任务。

文学方面,他曾担任《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的总裁定;据说《红楼梦》之所以能流行于世,和珅还居功甚伟。

乾隆喜欢谈古论今,咬文嚼字,自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和珅很会揣摩他的心思,为了显示天子的学识渊博,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他故意留几处有错误的地方,让乾隆指出。

和珅知道乾隆喜欢书法,每次写书法时,他都刻意学乾隆字迹,拍马屁说乾隆的字亘古罕见,简而易懂,正是他们这些奴才想学的,一吹一捧,极大满足了乾隆的虚荣心。

和珅工作能力主要表现理财和语言方面,要知道,古代官员,为了仕途,从小学八股,考科举,都是只知道读死书,不会干实事的“书呆子”,但是和珅却具备独特理财能力,而且还极善于为皇帝理财或敛财。

乾隆帝后期挥霍无度、铺张浪费,几次下江南兴师动众,连年征战也消耗了巨额费用,因此广开财源成为和珅奉迎皇帝的重要手段。

而且乾隆到了晚年,好大喜功,乾隆折腾几十年,国库基本空了,所以乾隆最缺的就是钱,最想要的就是一个能帮他找钱的理财高手!而和珅就是这块料,特别能理财。

在和珅还当内务府总管大臣之前,内务府常常亏空,和珅接手后,极致展现了自己的理财能力,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有盈余,那和珅是如何增加财源的?

和珅有高招,首倡“议罪银”制度,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古代对官员的“罚俸”一直都存在,类似于今天的扣公务员的基本工资,这是小钱,乾隆不放在眼里。

但“议罪银”就不同,官员干了违法乱纪的事儿,或者犯了再大的罪过,只要掏钱“赎罪”,就免去惩罚。单此项就让乾隆几十年掏空的国库填得满满的。据说很多大臣因此主动积极缴纳“议罪银”,甚至故意犯些小罪以获取给乾隆“议罪银”的机会。

同时,和珅瞄准了地方官吏,千方百计地让地方官吏进贡,因此又制定了一项“孝敬规”,就是每逢皇太后、皇上、皇后的寿诞和重大的节日,各省督抚都得孝敬,各国的使臣也都向上进贡了不少奇珍异宝。

乾隆宠信和珅不是没有理由的,和珅不仅看得舒心,用得省心,而且还是一个“招财宝”!

当然,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光有智商,只会办事是远远不过的,还得有情商。所谓情商就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特别是做到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这样的一品大员,天天跟皇帝打交道,可得随时掌握皇帝的所思所想所行,在这方面,和珅简直就是洞察人心的高手!

都知道,乾隆好面子,要颁布圣旨和奏文,都是通过和珅来起草的,如果这道圣旨显著,人人交口称赞,那么是圣上英明,所有好处和荣誉都归乾隆所有,如果皇上说错了话,办错了事,弄得民不聊生,和珅便会主动站出来替皇上背锅!

至于百姓再怨声载道,骂的也是和珅,绝对怨不上乾隆头上。而乾隆想要什么,和珅就给什么,乾隆吩咐办什么,和珅也是立刻照办,而且办得妥妥当当的,绝不显示比乾隆聪明,这和珅就等于治好了乾隆的精神内耗!这样的大臣,乾隆能不喜欢吗?

以乾隆用人之苛刻,屠戮大臣时之无情,和珅若无能力,绝不可能获得如此圣眷。乾隆看重的是和珅机敏权变的性格,看重他能够驾驭满、蒙、藏、汉等多种语言的能力,看重他处理复杂事务的效率,甚至不顾群臣的一再弹劾,仍然对和珅深信不疑。

你以为乾隆老糊涂了吗?那你也太低估乾隆的智商了,乾隆是什么人?乾隆在位六十年,中国掌权最久的皇帝,而且是一个性格非常强势且又敏感的人,对谁都不相信,就算儿子嘉庆,也不完全相信,即使“禅让”,手中的权力是一点都不肯放手,这是糊涂人能干的事吗?你说,和珅干的那些事儿,疯狂敛财,他会毫不知情?

可以想象,当乾隆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每天上朝,看到和珅,应该有踏实感。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和珅能够及时理解,也会为他处理好每一件事。乾隆太需要这样的和珅来协助自己打理国政了。因此,也造就了乾隆跟和珅之间那种独一无二的关系!

留给嘉庆立威,显示新朝气象

其实,和珅贪财、位高权重,乾隆是知道的,他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有一次,乾隆意味深长地对和珅说:朕能容你,恐后人不能容!并没有正面戳穿。

那么乾隆如此宠幸大奸臣和珅,就不怕影响皇帝在百官中的形象吗?这恰恰是乾隆的精明之处。

皇帝治国,自然有做得好的一面,也难免有做得坏的一面,好的当然都算在皇帝身上了,而坏的,不管跟和珅有没有关系,朝野只会觉得这一定是乾隆身边那个和珅出的馊主意,皇帝最多也只是个被奸臣迷惑的无辜者。

乾隆不杀和珅,不但避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历史骂名,同时也给他的接班人嘉庆送上一份大礼。因为乾隆觉得,和珅不仅是一尊“财神爷”,而且还是一个可以立威的权臣。将杀和珅的机会留给嘉庆,树立威严,借以巩固满清久远的统治。

再说,和珅是乾隆在位时,最宠信大臣,这时杀了和珅,会让自己蒙上一个昏君的嫌疑。

所以只要乾隆在,和珅就无忧。“缧绁泣孤臣”这句话,是和珅的真情流露:乾隆去世,和珅自己就成了“孤臣”。所以和珅也只能盼望乾隆能“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而,天不遂和珅意,“内禅”之后仅仅三年,嘉庆四年,乾隆寿终正寝。嘉庆开始当家做主,靠山倒也就决定了和珅的悲剧到来!

嘉庆对和珅大肆敛财的行为深恶痛绝,但有乾隆这保护伞罩着,嘉庆一时也下不了手!乾隆去世,这下,嘉庆帝的时代来了!

嘉庆大权在握,雷厉风行,顾不上给老子办理丧事,仅仅在两天之后,便下旨令侍卫捉拿大学士和珅。圣旨到了和府,全家的希望都在十公主身上,公主立刻进宫,在皇帝哥哥嘉庆面前跪地磕头也于事无补。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和珅被定罪,按律当凌迟处死,不过嘉庆帝看在十公主的面上,“加恩赐令自尽”,给和珅留个全尸!

和珅死后,嘉庆从他家里搜出来的家产,相当清廷十五年财政的总收入,大清王朝的国库里的钱都比不上和珅的“小金库”。

有一段对话,很能说明乾隆帝任用和珅的原因:和珅是乾隆留下嘉庆的最好的遗产。或许是后人杜撰的,但事实证明,嘉庆帝也确实成功继承了这笔巨额的财富。

乾隆问纪晓岚:治国之臣何处寻?

纪晓岚嬉皮笑脸说:找和珅。乾隆大惊!

纪晓岚:贪官定违反法律,必受制于陛下。贪者既得利益,必难有反心,龙位稳也。若国库空虚可择一二杀之,资财充库。贪官必遭民之唾骂,且必高呼陛下圣明。倘天下民愤鼎沸,亦可捉一二杀之,以平民愤,稳大清。此乃千秋万代君王治国之道也!”

很明显,“资财充库”是末,“维持稳定大清”是本,嘉庆杀和珅,不可能本末倒置。

写到最后

其实,乾隆不杀和珅是因为和珅是他的挡箭牌,众大臣中,这样的挡箭牌唯有和珅最坚固,乾隆自然不会把自己的防身盔甲扔掉。一是,乾隆觉得只有和珅待在他的身边才踏实,因为和珅最会揣摩他的心思,主动为他排忧解难,用各种方法将反对者消灭。二是,避免鸟尽弓藏,打自己的脸,同时留着给嘉庆立威、取民心、稳固政权,真可谓一举两得。其实,真正老谋深算的是乾隆帝,和珅只是乾隆的一颗棋子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心思,能力,乾隆,理财,和珅,方面,显得,皇帝,雍正一,满洲,消息资讯,乾隆,和珅,嘉庆,大臣,乾隆帝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心思,能力,乾隆,理财,和珅,方面,显得,皇帝,雍正一,满洲,消息资讯,乾隆,和珅,嘉庆,大臣,乾隆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心思,能力,乾隆,理财,和珅,方面,显得,皇帝,雍正一,满洲,消息资讯,乾隆,和珅,嘉庆,大臣,乾隆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