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1943年美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背后:美国并非对华有恩

1943年美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背后:美国并非对华有恩

1943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进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入,中国加入了同盟国集团,与美英共同对抗德日轴心国集团。而两国也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主动要求废除各项不平等条约,展现出了一定的诚意。

有人因此就说,此举表明美国的宽宏大量,由于其率先带头,使得其它各国与中国签订的条约在之后得以纷纷废除,这对中国人民无疑是有恩情的。

诚然,如此判断有现实的考量,不过未免有失偏颇,其实美英此举还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情。

战争笼罩,废约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进入抗战后,欧洲方面也不平静。随着希特勒野心的膨胀,整个欧洲都在他的计划之内,企图蚕食鲸吞。

由于战前英法等国对于纳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使得希特勒加快了侵略的补发,在吞并捷克之后,兵峰直抵波兰,并迅速席卷占领。此刻的英法感受到了危机,但为时已晚。

法军首先失败,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经由阿尔卑斯山的侧翼突击进入法国本土,将英法联军逼退到了敦刻尔克。

他们慌忙逃窜,因为德军轻敌或者过于小心谨慎,使得这项悬崖边上的大撤退获得了成功,保留了反攻的元气。可此时的德军不可一世,这种小小的“挫折”也阻止不了希特勒征服欧陆的宏图。

英国在丧失欧洲本土后,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也是疲于应付。在希特勒向东突袭苏联,两线开战后,英国与苏联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互相结盟。而德国也拉拢日本、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集团,进行对抗。

英国方面的重心虽然在欧洲战场,但对于亚洲战区也不可小觑。为了避免自己承受巨大的军事压力,则需要苏联方面予以配合。

在战争开始,苏联也猝不及防,短时间丧失了大量领土,眼看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就要支撑不住了。而苏联在亚洲也有广袤土地,需要协防日本进入。

所以如果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得手,可以腾出功夫与德军夹击苏联,那对整个同盟国集团都是灭顶之灾,因而英国方面不敢怠慢,紧急联系美国支持苏联的卫国战争以及中国的抗战。

在日本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沼时,军国主义的激情依旧高涨,少壮军官为了建功立业,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唆使军部对美国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拉美国下水,打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将这个本来恪守中立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推到了同盟国的怀抱,可谓是“功德无量”。

然而,日本方面也不总是头脑发热的军人作主,知道事情无可挽回,于是打算在外交上进行周旋,并且试图分化同盟国阵营,挽回颓势。

日本“带头”,英美跟进

其实日本过去本打算“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但发现中国军民的抗敌热情如此踊跃,在军事上不能速战速决,于是从1938年开始,转而采取以所谓放弃领事裁判权和交还租界来诱降重庆国民政府,主要对象是领导人蒋介石和汪精卫。

在诱降汪精卫集团时,日本妄言要“援助中国从东亚的半殖民地地位中逐步解放出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它还嘲笑中国没有平等地位,被西方国家“不是当做一个盟国,而是当做一个工具使用”。

汪伪政权建立后,1940年11月30日,汪日签订《中日间基本关系条约》,日本政府表示:随着中日关系的新发展,将“撤废”其在中华民国所享有的治外法权,并“交还”专管租界。

1942年1月9日,汪伪政权向美英宣战,一小时后,日本即与之签订《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等之协定》。

3月30日,汪伪政府“接收”杭州、苏州、汉口、天津等日租界,5月28日,汪伪政府“收回”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6月5日汪伪政府“收回”天津、汉口、广州3个法租界。

6月30日,汪伪政权外交部长褚民谊与日本大使谷正之订立《关于实施收回上海公共租界之条款》及“了解事项”,并就有关事宜互换照会宣布该租界将于8月1日由汪伪政府“收回”。

由于汪伪辖区实际上是日本占领区,因此,汪伪政府“收回”的外国租界,实质上是从“国中之国”变成了沦陷区。

显而易见,日本“交还”租界及“撤废领事裁判权”,无非是为了“笼络中国民心”和“企图拆散盟国团结”。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英美需要依靠中国牵制日本,阻止其北进,减缓苏德战场上的压力,令太平洋战争亦自顾不暇,于是做了个顺水人情。

在日本之后,1943年对中国提出了废约的请求,其实本来是出自实际需要,利益使然,并非真心“改过”。所以在废约问题上,指称美国有恩于中国,实在略显严重,并非客观。

西方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历史意义

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同西方列强签订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英国正是其中的“带头大哥”,在它的率领下,西方国家才看清了中国的虚实,趁机开始掠夺中国的资源,并抢占人口市场。

而由于国力孱弱,封建属性浓厚,使得中国在与西方的接触中节节败退,尤其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只是一味屈辱求和,赔款卖国,正如晚清最后的女主慈禧太后所说的那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然而尽管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历史上屈辱的见证,成为民族记忆中的一道伤疤,但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些不平等条约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进步,逐步融入了世界文明的大家庭。

中国同西方国家签订条约,除了割地赔款,几乎毫无正义性可言外,就是围绕治外法权,即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与最惠国待遇这三方面的内容。

协定关税与最惠国待遇主要是围绕经贸方面的交流而制定,由于中国长期游离于世界之外,管理水平十分落后,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而外国人的到来就打破了这一屏障。

中国海关的总务长期由一个英国人赫德担任,他为中国的海关建设以及与西方人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令中国人见识到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雏形与现代财税体系的样板。

而最惠国待遇则令各国同中国的交往更加平等,使得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设厂、投资、传教、旅游,办理学校,设立外交领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人的进步以及文明的发展,给落后的国度带来了福音。

对于治外法权来说,似乎是干涉他国司法,但就当时的中国而言却非常必要。我们知道古代国家的刑罚是特别不人道的,而且没有健全的审理渠道,人民的权力无法得到保障。

而此时的西方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然建立了现代的法律制度,也废除了体罚、肉刑,因此东西方在此就有着明显的差距。

外国人审判中国人是按照程序正义来循规蹈矩地进行,而中国的审判则是野蛮落后的,动辄处以极刑,这是对文明莫大的亵渎,因此西方需要在中国做出改变之前,自己行使审判权,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倒逼对方改变、进化。

基于这种考虑,中国方面也的确做出了改变。中国在和西方商谈消除不平等条约之前,已经承诺要按照西方模式治理地方,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赢得了西方的好感。

所以英美在客观需求下,接纳并承认了中国的进步,因此在适当的条件下同当时的国民政府商定,决意废除不平等条约。

在1942年10月10日的双十纪念日上,蒋介石公布了一件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最为中国人挽回脸面的事情。他宣布,美国和英国已经放弃了那些臭名昭著的‘不平等’条约所给予他们的治外法权。

英美两国放弃这些权力并非出于被迫,就这一层而言,中国的这两个盟国作出重大的让步可以说是自愿的,但是,这并不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

起初,他们主张在战后再作决定。但是,蒋介石对他们指出,早一些宣布会起到鼓舞中国人民的效果,考虑到这一点,英美作出了让步。

从中可以发现,美、英的让步不过是一个“惠而不费之举”,对此国民政府也费了不少的力,但毕竟这对中国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铭记这样的时刻,前世之事,后事之师,砥砺前行,继往开来。

文/朱竟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租界,方面,苏联,历史,中国,希特勒,日本,英国,德军,观点评论,汪伪政府,苏联,条约,中国,日本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美国,租界,方面,苏联,历史,中国,希特勒,日本,英国,德军,观点评论,汪伪政府,苏联,条约,中国,日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美国,租界,方面,苏联,历史,中国,希特勒,日本,英国,德军,观点评论,汪伪政府,苏联,条约,中国,日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