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晋人在清廷中居官最大最久者,曾任道光、咸丰、同治的老师,世称“三代帝师”“四朝重臣”,特别是他为官为臣恪守“清、勤、亲、正”的品行,被视为官吏的楷模,给后人带来了无限遐想和几多景仰。
祁寯藻(1793-1866),寿阳县平舒人。21岁中进士,在清朝居官五十余年,曾任户、兵、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当过道光、咸丰、同治的老师,世称“三代帝师”
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十二岁的祁隽藻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因成绩优异,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二十年(1815年),其父祁韵士逝世,祁隽藻守孝三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四月,祁隽藻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步入仕途。
祁寯藻一生节俭,所得俸禄,不是接济亲戚,就是为友人刻书。咸丰年间,因为资助友人刻书较多,造成家用开支拮据,他就将原来租用的公房转租给别人,这样就节省了开支。他到紫禁城值班,原本是坐轿的,只因轿夫工钱太高,便改为骑马。他有一名学生叫牛树梅,当听到老师在京师生活困难时,即写信慰问老师说“十年宰相,其穷至此,可为将来史册佳话也”。
祁寯[jùn]藻一生担任过很多次乡试考官和阅卷大臣,他的门生故吏遍天下,送礼的人很多。但他却不受贿赂,不结党派,不同流合污。刘长海表示,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道光帝很信任祁寯藻。因此他才得以在当时许多重大问题上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提出的很多主张都被皇帝所采纳,政绩卓著,办过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进犯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退,邓廷桢上折报告战况并保奏立功将士,但朝中的妥协派却诬蔑他是虚报战况,欺瞒邀功。道光帝又命祁隽藻核查厦门战况,通过认真调查,祁隽藻用确凿的证据证明邓廷桢所奏属实,从而揭露了妥协派的诬蔑,保护了抵抗派将领。
咸丰帝即位后,授祁隽藻为体仁阁大学士。为首席军机大臣,兼管户部事务。祁隽藻成为当时左右枢务的重臣。其后虽有致仕,但因是旧臣,祺祥政变后又被启用,以大学士衔补授礼部尚书。
同治五年(1866年)春季时,祁隽藻精神尚好,夏季食欲不振,八月病情加重,但他仍不忘国事,在病中得句云:“病久岂忘忧世念,梦中还有荐贤心。”九月初四日,命子世长具笔墨,题一绝句:“天子临轩选异才,八方平定物无灾。上元事业十年后,定有贤豪应候来。”写完后瞑目不语。九月十二日(10月22日)未时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捎书免事
道光年间,祁隽藻在京收到近本家“里七门”一封书信,信告邻居打墙多占了一步宽地基,为此事求祁大人做主。时隔不久,近本家接到祁隽藻的回信,只见信中写了这样四句话:“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人一步又何妨?古修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本家看了祁大人的书信自惭形秽,这场官司不打自消了。
民间还有人说信内四句诗是:“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人一步有何妨?好地千年换百主,自古人长天也长。”诗意大致相同,它告诫人们,相处当以礼让为先,争名夺利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