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八旗有索伦,关宁有夷丁,“夷丁突骑”-吴三桂手中的真正精锐

八旗有索伦,关宁有夷丁,“夷丁突骑”-吴三桂手中的真正精锐

《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兵始末:“吴三桂……部下有精兵四万,辽民七八万,皆耐搏战。而夷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

明清战争,鼎革三十年。

纵观双方强兵,八旗有护军、索伦兵这般的骁勇猛士,明军也有白杆兵、天雄军等悍不畏死的义兵。

胜败不遑多论,天下大势早已分定,血与火的历史鸿篇,还是塑造了无数久经传唱与探求的丰伟故事。

关宁军,明清历史难以回避的争议焦点,还有祖大寿、吴三桂……那些个被反复诘问的鲜活人物。

被申斥的忠义,终将被融合的滚滚洪流淹没,但难以忘却的是在背负骂名之前,他们也曾是创造不朽传奇的猛将雄兵。

关宁军广渠门外野战八旗,名动天下;宁锦、四城之战,让皇太极潸然泪下;铁骑锋芒,让八旗护军数次折戟沉沙,即使是在转变明清形势的松锦大战,仍有吴三桂大破济尔哈朗的微光闪烁。

可惜历史无法重写,从清军入关始,到三藩之乱后,关宁军和它的驾驭者们,彻底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之中。

关宁军的根本,始自袁崇焕的“以辽人守辽土”,数千关宁铁骑一路狂飙,可惜寰宇声动的北京一战,却让主帅身死蒙罪。

袁崇焕死后,关宁军被一分为三,祖大寿一部,吴三桂一部,皆留关外守土,马科、周遇吉率一部入关平叛。

喜爱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明军打仗靠家丁,被切割的关宁军也不外乎于此。无论是祖大寿,还是吴三桂,都大量依靠家丁作战。

与九边许多将门相同,关宁军事阀门的家丁中,也存在着大量少数民族勇士,当时他们被称为“夷丁”。

“夷丁”多以降附的蒙古人为主,这些“夷丁”骁勇善战,特别是骑射能力突出,尤在如关宁军这样重视骑兵的军队中作用重大,甚至成为了战役胜败的关键。

吴三桂能够快速崛起,一方面是辽东军事阀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手中紧握着一支精锐家丁。

松锦之后,祖大寿归清,旗下数千忠义“夷丁”被骗杀,吴三桂手中的那支真正的关宁铁骑便成了“天下所望”,而“夷丁突骑”的大名方始现汗青。

家丁

《明孝宗实录》:“辽东总兵、副总兵、参将、都指挥、千户等官,先年各选骁勇军士随从杀敌,久之遂为家人……”

此段记述,是弘治时期的辽东都御史张鼐的上奏内容,足见当时辽东各级军伍的家丁已存多时,而且这一情况并非辽东一地,而是贯穿整个明朝军事单元。

因为卫所制度的崩坏,卫所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军士沦为军官佃户,成为职业农民,这促使世袭武官们开始寻求招募家丁,来完成基本的作战任务。

到了万历时期,家丁这一畸形的军事机制被国家认可,武官们甚至公开征调卫所中的军士充作私人家丁,进一步破坏了卫所的军事职能,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家丁制更加被倚重。

早在嘉靖年间,由于东南倭乱,卫所军队难以应付,募兵制得到推广,因此许多将领开始着重建设自己的家丁队伍。

到了万历时期,辽东纷乱,从李成梁开始,家丁得以大规模扩充。家丁属于主帅的私募军队,他们待遇优渥,甚至有些军队主官的家丁是由国家给薪。

关宁军各级将领,如祖大寿、吴三桂等人,军中家丁数量庞大。崇祯曾问策吴襄,吴襄曾言有三千家丁,均是家中亲眷,足见规模。

家丁骁勇善战,优过寻常卫所军士数倍,除了军事主官亲眷、家仆等依附较强的来源外,也有如九边招募和收降的“夷丁”。

夷丁

《明经世文编》:“各边纳真夷人之降,以充家丁冲战之用,行之已久。”

当时九边的将领均大量招募“夷丁”,如李成梁能够制霸辽东数十载,究其原因与其家丁队伍中的大量“夷丁”密不可分,如李兴、李宁、李平胡等人,后来均官至副总兵,可见这些“夷丁”的战力和影响力。

这种成功的经验,自然会被许多九边,甚至内地将领吸收。从满桂、尤世禄到刘綎、贺世贤等人均多有依仗“夷丁”作战,刘綎军中有为数不少的投降“倭寇”,而贺世贤更是以家丁能战出名,也因此身陷沈阳城外,功败垂成。

关宁军中“夷丁”,本以祖大寿军中最多,而关宁军“夷丁”主要以蒙古人为主,这点倒是和八旗极为相似。

《清太宗实录》曾载,锦州之战时,祖大寿曾对旗下“夷丁”言:“若杀我必及尔,杀尔亦必及我,而无歧视,有所徘徊……”“遂率蒙古沿途纵马食田禾而去,至宁远停三日,复纵马食禾……”

这段记述表明了祖大寿军中有大量“夷丁”蒙古人,且其非常放纵,待遇也非常好。这些“夷丁”作战能力强,极善骑射,明军中的“夜不收”等斥候队伍,主要以蒙古“夷丁”为主。

明军中很多“夷丁”,不但忠于主将,甚至忠于朝廷,祖大寿投降时,旗下蒙古兵不从,后来被其骗出城,遭到屠杀,足见忠义。

当然辽东作战时,也很多“夷丁”反复横跳,影响了许多场大战的结局,这一点上明清双方均是如此。

夷丁突骑

《平吴录》:“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

援锦之战,有“仅白广恩、马科、吴三桂敢战”的说法,吴三桂的依仗是什么,正是二十队的千名精锐骑兵。

“夷丁突骑”并不是正式的军队定名,也鲜见于史籍,更多是吴三桂手下精锐骑兵的代名词而已。

援锦之战,吴三桂所率两万辽兵,在两万人选锋一千,无往而不利,时年的吴三桂只有二十九岁,而这只军队中的精锐正是为数不少的“夷丁”。

“夷丁突骑”也算是明末明军中难得敢再次野战八旗的军队了,只是他们真正“成名”的战役,却是与李自成大顺军的“一片石”之战,此战后“吴军”放清兵入关,成为席卷天下的马前卒。

结语

此去泉台一场空,铁马冰河已成旧梦,故事里的传奇,只成为今人的针砭。“夷丁突骑”好似另一层面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殊途同归的架构里,隐隐印证了未来的民族融合,包容是我们的前奏,融合才是我们的华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丁,明军,铁骑,关宁,吴三桂,夷丁突骑,军事,索伦,蒙古,辽东,观点评论,关宁军,家丁,夷丁,吴三桂,辽东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家丁,明军,铁骑,关宁,吴三桂,夷丁突骑,军事,索伦,蒙古,辽东,观点评论,关宁军,家丁,夷丁,吴三桂,辽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家丁,明军,铁骑,关宁,吴三桂,夷丁突骑,军事,索伦,蒙古,辽东,观点评论,关宁军,家丁,夷丁,吴三桂,辽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