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清末风云人物马福祥第三集:诗书双绝
前言
一说起清明民初的那个时代,人们都会想起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纷争不断,烽火连天的时代。其中有一个字眼非常引人注目,经常出现在书中,被人们提起,那就是:“军阀”二字!
所谓军阀,是指军人以武力为后盾,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辛亥革命爆发,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倒台,南方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此各地基本以省为单位进入军阀混战,军阀四起的时期。彼此间由于各种矛盾纠缠和争夺地盘,扩张势力的需要,更是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宁夏也不例外!
【关于清末民初的军阀历史和故事,说起来就太多了,不是本文重点,这里就略过】
在北方,主要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占据,说起北洋军阀,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冒出一个,肥头大耳,大腹便便,嘴唇上两撇修饰成眉毛一样的胡子,或者穿着军装,或者的长袍大褂的形象。恰巧,本文的主人公马福祥就是属于北洋军阀中的一位。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装扮。
马福祥是典型的西北汉子,生在甘肃,成事在宁夏,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西北的一个军阀,后来的“西北王”马鸿逵,就是他的儿子。虽然他的名字响彻西北三边,但他对于军阀的形象还是有所抵触的,他甚至以“戎马书生”自诩,企图摆脱人们对于军阀的固化形象。
事实上,他还真是一个“诗书双绝”的人。
关于他的戎马生涯,已经有很多文章介绍,一搜都能看到,阿威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戎马书生”,人们都是把重点放到他的戎马一生上,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书生”的一面。
阿威这里主要说说他的“诗书双绝”!关于他的书法,在上集威记已经略微提过,这集,就说说他的“诗”!
他到宁夏当镇守使的时候,的确为银川做出了很多贡献,尤其是主持编撰了一本宁夏地方志《朔方道志》,虽然说有炫耀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因为在书上有很多关于他自己所做的事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给宁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马福祥在辛亥革命中成功由清朝的官吏转化为民国北洋政府的高级官员,再后来,被任命为宁夏首任镇守使,带着马福禄的儿子马鸿宾和自己的儿子马鸿逵,于公元1912年秋,来到宁夏。
在宁夏,马福祥主政八年。把宁夏镇(银川)治理得有声有色。在城建,教育方面都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他重新修葺银川城北门(德胜门)和朔方护军使署。
公元1915年,朔方护军署重修落成,马福祥写了一篇《重修护军使署工毕赋四言韵语》,在这篇四言韵语中,将他的才情和宏愿表露得淋漓尽致,不愧是自诩“戎马书生”名号!
他写这篇《重修护军使署工毕赋四言韵语》的时候,专门备注了写的原因,“落成意取警戒非夸美,故外观不作铺张扬厉之辞,勒诸碑荫兼赠来者。”大概意思是说自己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作为一种纪念而已。
文章有些长,这里就节选一下代表性的句子:“......仗国威稜,贺兰砥定,沙漠无尘,市厘墆鬻,民登春台,迺与土木,鸠工庀材,堂皇峻整,幕府旁开,武库铿锵,罗城崔嵬,居安思危,处常防患,盈满器欹......”
(这里有好多生僻的字吧?)不理解不要紧,反正他说的意思就是宁夏现在安定繁荣了。从这几句话里也能看出来当时宁夏镇(银川)的百姓在当时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了,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这也能看出来他是颇有治理手段的。
一到宁夏,他就施展了一系列漂亮的手段,最后兵不血刃地解散了满城的大清最后的八旗兵;接着计擒沙漠小王爷,迅速安定了宁夏。贺兰山内外,南抵甘肃,东至延绥,都成了他的势力覆盖范围。(这也成就了后来的马鸿逵!)
“......我本陇人,保卫桑梓,磬鼓逢逢,诚非得已,荆室苟完,周道如砥,阅岁工成,民亦劳止,时事若靖,载戟干戈,野无战垒,甲洗银河,愿与父老,同乐共和,据案顾盼,斅肯伏波”
这几句中展示的是他的宏愿:要向伏波将军学习,伏波将军是谁?古代的狄青,马援啊。可以看出来他,他是想在宁夏有一番作为的。而事实证明,他做得确实很好,只不过,后来的历史轨迹实非他所能左右的,但是起码在这八年里,宁夏百姓相对还是安定一些。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那个年代,他能这样想已经是很不错了。因为同样是军阀,同样是在宁夏,相比较他的儿子马鸿逵,他确实是好太多了!
至于功过是非,都随黄河水滚滚东流吧!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阿威《宁夏清朝那点事》系列文章4!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宁夏清朝那点事1:马福祥编撰了一部宁夏地方志,你知道吗?
宁夏清朝那点事2:马福祥自称“戎马书生”,为什么喜欢写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