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以来颇具争议性的一号人物,身为大清王朝重臣级别的人物,他为中国的转型做出重要贡献。只可惜,曾国藩的人生在1870年遭遇极大影响,在民间的威望和影响力急剧下滑,为后来陵墓被盗埋下了很大隐患。
自1972年曾国藩去世后,民间对他的相关言论便没停止过,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伟大的爱国重臣,如果没有那些“骚操作”或将名扬千里。而后到了1989年,曾国藩墓被炸开,考古队进入探洞中查看后决定商讨结果,最终决定下令永久封存!那么曾国藩墓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变故?为何之后再没被打开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吧。
曾国藩的人生转折点
先来了解一下曾国藩的人生转折点,这正处于1870年,清政府局势最为危机的关键点。西方列强纷纷入驻中国天津一带,试图一步步蚕食我国诺大领土。当时天津天主教堂频频出现贩卖、虐待儿童的情况,百姓们深受其扰,最终他们起身反抗符,对天主教堂实施全面打击。这场暴动来的突然,天主教堂内的神父、修女和一众工作人员被杀死,百姓们离开之前还一场大火直接烧了教堂,此事才算彻底结束了。
英法联军得知情况后迅速给清政府施压,他们要的只是利益,希望清政府能够给予好的“回应”。这个时候,政府派曾国藩出来解决问题,曾国藩的做法让百姓们失望了。原本他在民间的威望还是很高的,经历过几次战争,也做出不少贡献,但这次曾国藩的目标是那些受到伤害的老百姓,性质已全然不同。
他将带头的两人捕获后斩首示众,发配从众者30人去往边疆,剩下一余人结局也相当凄惨。除此之外,清政府还拿出46万白银给法国政府,用此诚意表明真心,嘴脸让人分外失望。
这件事最终还是被清政府和曾国藩给摆平了,但百姓们的失望也接踵而来。自此为止,曾国藩在民间名声迅速下跌,全国百姓对他厌恶不已,与前半生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环境下,曾国藩走完人生最后两年,年仅62岁,算不上高的一个年纪。
曾国藩死后安置伏龙山
曾国藩去世之后,朝廷对他葬身之处的安排还是很重视的。考虑到曾国藩晚年名誉受损,安置不妥必然遭受影响,但当时局势不太明朗,安置的问题也考虑了很久。
最后,曾家兄弟在曾国藩好友的建议下被安葬在伏龙山一带,这里环境优美且不为外界所干扰,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只是一众人都没想到,此地会成为盗墓贼们专注的目标,从安葬完到1989年,竟接连盗墓了三次有余!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曾国藩墓被两次盗开,不过当时盗墓贼的盗墓能力有限,仅将墓地旁边的地基和建筑给损坏了。一直到1989年,第三批盗墓贼加入盗墓行列,他们这次采用了最新的炸药技术,在墓地门口处来了一出“轰天巨响”,方圆十里都能感受到这片地域的震动!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当地村民立刻报警让警方前来支援。可惜前后耽误的时间太多,等到警察过来的时候,只看到了一条被炸开的道路,通道有二十米之长,直接通往曾国藩陵墓底下。
曾国藩墓被抢救修补
谁也不知里面的情况,也在考虑是否对墓地进行抢修。在大家的一致考量之下,警方决定派遣一位身材瘦小的工作人员下墓,先了解墓内具体损坏程度再说。很快的,工作人员从洞口处爬了出来,他有声有色地跟在场人分析:盗墓贼有意把棺材烧开但没有成功,可能害怕引起村民们的注意,就只拿了旁边的小东西,目前墓地里没有太大损伤。
很明显,最珍贵的文物还在曾国藩棺材里面,以盗墓贼们的盗墓时间来看,是没法拿走大件东西的。听到这里,工作人员们悬着的心缓缓落了下来,他们将情况转告至考古队,希望可以征求考古队的意见,即接下来是否对曾国藩墓进行抢修保护!
经过多次商讨后,考古队给出了回复,因为墓地没有受到明显重创,不适合进行抢救性挖掘措施。不过考古队还是和政府合作了,他们对周边被破坏的地方加固修补,以保证接下来不被轻易影响。
虽然政府和村民在极力保护曾国藩墓,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引起了盗墓贼们的注意。不久之后,第四次盗墓行动“火热开启”,曾国藩墓仿佛成为了盗墓者们的目标般,纵使加固再完善也避免不了他们的进攻。当地政府很是无奈,在多主体利益的驱使之下,曾国藩墓能保持多久还是和问题,谁也不知盗墓贼有怎样的技术,或许不久后会被真正打开棺木也是有可能的。
结语
纵观曾国藩这一生,也是非常轰烈的一号人物了,如果没有经历1970年那场风波,或许可以做到真正的寿终正寝。只能说,他生活中近代中国出境最为危难的时间里,身为王牌大臣,注定会一身使命。
但这绝不应该建立在百姓们的痛苦之上,所以名声受损也是情理之中。去世之后,曾国藩墓一次又一次的遭遇破坏,政府多次修补,甚至下令永久封闭,可依旧控制不住损坏的进度。
根据当今现代化的进程来看,国家土地资源会越发匮乏,这或将意味着曾国藩墓的保护难度会大大提升。我们无法想象,或许不久之后这片已经千疮百孔的陵寝,会遭受真正的冲击,届时保护也无济于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