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韩合并!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被打得灰头土脸的清朝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标志着东亚地区以中国为核心的、持续了上千年的宗藩体制崩溃,日本取代了中国(清朝),成为东亚地区的核心。
对于中国人来说,马关之耻刻骨铭心,现在大家都能说出条约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割的地是台湾,而赔款则是2.3亿两白银(含有3000万辆“赎辽费”),但是,少有人知的是,《马关条约》第一条并不是割地也不是赔款,而是关于朝鲜的。
“ 中国确认朝鲜国为独立自主国家,朝鲜对中国的朝贡、奉献、典礼永远废止。”
清朝被迫放弃了对朝鲜这个和中原王朝无论是地缘还是经济上都联系最紧密的国家的全部掌控。
当然,日本的目标自然不是帮朝鲜成为“独立自主国家”,日本孤悬东亚大陆海外,一直觊觎富庶的大陆地区,而从地缘上考虑,朝鲜半岛正是大陆和日本的连接处,控制朝鲜,是日本往大陆进行侵略渗透的第一部。
1905年,日本击败了其在东北亚的地缘竞争对手沙俄,成为朝鲜地区绝对的权威,1905-1907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了三次《日韩协约》(1897年李氏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朝鲜内政外交大权全被日本人掌握。
而日本竟然还不满足,1910年8月22日,朝鲜历史上著名卖国贼、时任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与大日本帝国代表寺内正毅签署了《日韩合并条约》,同年8月29日,该条约正式公告并生效,日本直接吞并朝鲜(大韩帝国)。
这是自有信史的两千年来,这是朝鲜半岛第一次完全亡国。
日韩并合时李完用的全权委任状
二, 清廷的决策
1910年,离辛亥革命仅仅剩下一年时间,清王朝突然收到了“日韩合并”的消息…
此时的大清朝廷对于朝鲜事务自然是没有任何发言权,但是朝鲜半岛对大陆有重大地缘安全价值,这一点清朝还是清楚的,所以清廷对于朝鲜事务一直保持了密切的关注。
早在1905年11月7日,《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条约》,朝鲜彻底沦为日本的保护国)签订的时候,当时清廷驻日公使杨枢就以此事向清政府汇报。
“况韩本为我保护国,忆甲午以前之情形,于此时之现象相比例,肝为之裂,心为之碎矣”——杨枢
不过清朝已经无力对抗日本,更无法影响局势,所以清王朝只能努力做到尽量较多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即“内保侨庶,外固邦交”。
对于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清王朝始终保持着警惕,此时朝鲜半岛某种意义上还有一层清朝与日本之间的缓冲区的意义在。
然而,“日韩合并”了,性质变得更严重了!
1910年7月7日,清廷外务部收到驻日代办吴振麟关于日本将吞并韩国的消息(此时日韩合并已经显现态势),吴振麟十分忧患的表示:
“明治以来,始灭琉球,继割台湾,再割桦太(库页岛南部,1905年日俄战争时日本的战利品),今将欲并朝鲜。自兹以后日本之雄,召其稍已乎?其扰未已乎?”
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就看出来了:日本人的野心绝不限于朝鲜!
《日韩合并条约》
1910年8月28日,日本政府正式告知清廷,日韩已经合并。
对于清政府来说,这绝对是一起重大的地缘灾难。
三, 东北告急!
日韩合并对于中国有什么影响呢?先不说日后的外交、地缘等,首要问题有两个,一是边界;二是侨民,而这两个问题是缠绕在一起的!
边界上,日韩合并后,中日事实上成了“接壤国”,和日本这么一个野心勃勃又凶恶的邻居关系更近一步绝不是好消息,清朝不希望和日本出现纠纷,东三省总督锡良紧急发出命令:
“前与韩界,今即与日界,情形不同,办法自异。沿边各地方遇有交涉事件及边界往来人民应格外妥慎办理,免生枝节。”
清东三省总督锡良
清朝和朝鲜(大韩帝国)的边境之前有矛盾吗?有的,问题的根源在于韩侨,这是怎么回事呢?
1895年之前,朝鲜是清廷最忠实的藩属,边境虽然也有一定纠纷,但不至于产生重大矛盾。
19世纪60年代,朝鲜北部遭受重大地缘灾害,民不聊生,大批朝鲜难民涌入中国东北地区,而当时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的封禁政策,中国东北地区的开发程度并不高,于是这些朝鲜人便在中国东北靠近朝鲜的地区进行屯垦,形成很多朝鲜族村庄。
根据统计,1879年,通化、怀仁、宽甸、兴京等地朝鲜人已达8722户,37000余人。有28个朝鲜移民居住的面(相当于乡)。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清政府不能再不管了,1881年清廷在珲春设立招垦总局,将图们江以北长700公里、宽45公里的龙峪地区划为朝鲜人专垦区。清政府当时对待自己这个藩属国的人民还是友善的。
在这种背景下,迁往中国躲避自然灾害的朝鲜人越来越多,到1910年以前,数量达到了26万。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的国籍,到底是清朝还是朝鲜?
当时清朝和朝鲜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籍概念,于是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要求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境内的朝鲜人依“云南苗人例”加以管理。但朝鲜高宗则要求让这些朝鲜人全部领回朝鲜。
在这个背景下,清朝和朝鲜的边境问题再度显现,1885年,1887年双方进行了两次共同勘界,但谈判无果。
然而,甲午之后,清政府对朝鲜的掌控力越来越弱,而日本对朝鲜的影响越来越强, 1905年,日本完全控制了朝鲜之后,开始插手所谓“间岛问题”!
啥叫“间岛问题”?
所谓的“间岛”(此词中国是不用的,只有日韩方面使用,至今此词都有政治敏感性)是韩国人对中国和朝鲜界河图们江(韩国称为豆满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称呼,通常指中国吉林的延吉、汪清、和龙和挥春四县地方,当然现在很多韩国激进分子认为这包含目前中国东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俄罗斯沿海州。
此处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然而清末,由于大批朝鲜移民来此地屯垦,却引发了纠纷。
光绪二十九年(1896年),朝鲜(大韩帝国)官员李范允发文越垦局,指称清朝允许朝鲜人民租种的土地是韩国的,挑起了“间岛问题”。
和朝鲜(大韩帝国)说话清朝自然不怵,但是现在日本人来了,日本人知道,帮朝鲜抢地方就等于帮自己抢地方,于是事件立刻升级。
1907年,日本媒体和一些所谓“历史专家”竟放言,称间岛地位未定,《朝日新闻》直接说“间岛”为独立国,为“日、俄、清、韩利权争夺之地”。8月,日本殖民者组建 “日本统监府间岛派出所”,部署270多名军警,在当地建立统治机构,并以大韩帝国皇帝的名义要求朝鲜垦民不服从清朝统治。
伊藤博文更发布5条训令,妄称“间岛为韩国领土”、“韩人不可服从清国之裁”。
1908年10月12日清朝巡检约30人到间岛羽路洞发现韩人私自盖房,上前制止,与三名日本宪兵发生冲突,清人一死一伤,日人一伤。
随着冲突升级,中日双方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当时韩国外务已由日本处理)。
1909年9月4日,中日开始谈判,签定《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这是近代中国外交的一个难得的胜利,该条约明确规定了:韩国人所谓的“间岛”是中国领土(日本人换取了在南满洲修建铁路的权力)。
事后,清廷加强了对延边地区的管理,将原本设在局子街的延吉厅提升为“延吉府”。
朝鲜总督府
按理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现在日韩合并了,清朝非常怕再生变故,尤其是延边地区还有大批朝鲜移民,这些人国籍不明,如果他们还是韩国国籍的话,现在直接就变成了日本国籍,这很容易给狼子野心的日本人口舌。
东三省总督锡良直接向上表示!
“日韩合并以后,彼国政府对于东省野心勃勃,已有经营第二朝鲜之想”——锡良
锡良的建议是,应立刻让朝鲜移民根据清朝《国籍法》(1909年颁布)入籍,不愿加入中国国籍的朝鲜人,应该严格管理,同时大力“移民实边”,兴办实业,“以其抵制外力”,以抵御日本。
对于日本可能造成的边疆威胁,清廷是严阵以待。
四, 感同身受
正当官僚们为地缘大变而慌乱的时候,中国民间舆论也对“日韩合并”一事非常关注。
日韩合并给国人的冲击是巨大的。
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时代,强权即公理,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中国此时早就没了天朝上国的架子,在列强的欺凌下饱受屈辱,所以对于波兰等其它弱邦的凄惨待遇,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始终高度关注。
而这次亡国的是朝鲜!这冲击更大,因为中国人太熟悉朝鲜了!
好好的一个邻国啊,饱受日本欺凌也就算了,毕竟世道就这么个世道,弱国被欺负那是“应该”的,但好歹基本的面子要给吧,可现在朝鲜竟然就这么被吞并了!
中国也一样啊,朝鲜被欺负的时候中国也在被欺负,现在朝鲜灭亡了,那中国未来的国运…
中国各大报纸将有关日韩合并的官方文件全文刊载,分析朝鲜亡国的原因,知识分子开始撰写朝鲜亡国的论著,连梁启超也写了一部《朝鲜亡国史略》…
当时中国的精英阶层普通有着一股子悲凉和忧患。
“日韩两国于昨日定约, 联邦合并, 归日本管理。东方古国从此亡矣 (韩皇岁给俸一百五十万元) 。麦秀黍离之感, 长蛇封豕之忧, 不禁交集于心, 为高丽痛, 为吾国危, 与锡三(指东三省总督锡良)相向叹息, 几至泪下。” ——恽毓鼎(时任宪政研究所总办)
《丧国之痛》——朝鲜画家崔革新作品
而民间呢?则对朝鲜人民的亡国之痛深表同情。
1929年朝鲜博览会宣传画《鲜满视察》,鲜即朝鲜,满即中国东北,日本意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而对于日本呢?原本清日两国关系已经改善(日俄战争中清廷实际偏向日本),清朝甚至认为日本应当成为中国的盟友,毕竟都是黄种人嘛,帮助中国对抗西方列强,然而日韩合并使得很多人再次清醒:日本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非常诡谲的是,日本吞并朝鲜实际已经违反了其自己强加给清朝的《马关条约》(第一条,确定朝鲜为独立国),而即便如此,清廷“竟不能对日本背弃中日《马关条约》提一抗议”。
国际公法呢?哪有什么公法,清朝驻韩总领事马廷亮报告直接表示:“日韩合邦发表以后, 各国均未闻有异言。”(英美法等不认为日本侵略朝鲜会影响它们的利益,反而认为这可以制衡俄国,德国和此事无关)。
很多人对此感到非常心寒,大家也认清了,中国是真的有亡国之危,“救亡图存”声浪日益高涨,立宪派与地方督抚在向清政府请愿时也多以日本灭韩为鉴。
海军部大臣载洵直言:“现查日人有大不利于我之举动, 危急存亡, 间不容发。我国庶政若再不加改革, 亟为预备, 窃恐覆辙之虞, 祸在眉睫, 不胜恐惧迫切之至。”
在此环境下,清廷加速了新政和立宪。虽然已经太晚了,次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不过日韩合并给中国人带来的危机感却没有消除,日韩合并、加上后来一战时期日本侵略青岛
、巴黎和会上强占山东、济南时间…中国人逐渐意识到了,相比于西方列强,日本这个邻居才是最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