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1991年德国夫妇爬山,发现神秘古尸,专家: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

1991年德国夫妇爬山,发现神秘古尸,专家: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

来自德国的业余登山家赫尔穆特·西蒙在1991年的秋季,进入了阿尔卑斯山脉。

在行进途中,他远远看到一个身影趴在冰川下的河床上。

或许是受伤的登山爱好者……大概抱着这样的想法,或者单纯的好奇心,赫尔穆特·西蒙走过去,结果河床处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这是一具尸体!

这具尸体看起来有些奇特,全身赤裸,俯卧趴在岸边,全身的血肉都干枯了……

赫尔穆特·西蒙很快联系了警方。由于是在阿尔卑斯山的奥茨山谷中发现的,这具尸体被命名为“奥茨”。

死者到底是谁?他是怎么死的?初见这具尸体的人们大概将它看作一场雪山事故。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场“雪山事故”的发生时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茨”的死亡时间是5300年前!这个时间比古埃及最古老的木乃伊还要早1000年!这让“奥茨”一举成为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最古老的木乃伊之一。

然而,一个疑问被解开,无数的谜团接踵而至……“奥茨”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是怎样被保存至今的?他的身份有什么特殊之处?

还有,为什么接触过“奥茨”的人相继死亡?

(“奥茨”被发现时的情景)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从古尸的发现地讲起。

一、阿尔卑斯山脉的远古人类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多瑙河,莱茵河等著名河流都发源于此。

据说在旧石器时代,阿尔卑斯山脉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并靠打猎为生。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则住在山谷的洞穴中或者湖泊旁边。

其中,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卡莫尼卡河谷中发现了十几万幅的石刻壁画。

这是几万幅的石刻画记载着几千年间的阿尔卑斯山远古人类活动场景,甚至有专家认为,卡莫尼卡石刻画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和成熟,已经触碰到形成文字的边缘。

可惜的是,直到罗马帝国兴起,也没有新文字的出现。但是不论怎样,这些笔触粗狂,内容丰富的石刻画是远古时代人类在阿尔卑斯山生活的有力证据。

(卡莫尼卡石刻画)

卡莫尼卡石刻画说明远古时期人类在阿尔卑斯山脉活动并不少见。由此可以推论“奥茨”并非是由于非常规因素出现在阿尔卑斯山,他也是阿尔卑斯山脉或者周边范围生活的远古人类的一员。

卡莫尼卡石刻画从文化记录角度证明了阿尔卑斯山脉的远古人类生活迹象。现代人们可以通过破译这些石刻画来了解、想象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文化。但是,远古人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们可能出现的实际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想了解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比一个真正的远古人木乃伊的出现更直观而有力呢?“奥茨”的出现对研究欧洲远古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奥茨人复原形象)

二、“奥茨”长什么模样?

通常情况下,尸体坠落或撞击到冰川时,人体组织和器官会由于强大的冲击力而面目全非。但是,既然被誉为“保存最完整的古尸”,“奥茨”虽然皮肉枯竭,但身体各部分保存得都比较完好。

科学家们推测这是由于“奥茨”在死亡倒下时,恰好倒在了地面凹陷处。并且短时间内就发生了一场大雪将他的尸体掩埋,常年累月下,形成了稳定的冰雪棺椁。

(荷兰艺术家复原“奥茨”死亡时景象)

这样的天时地利之下,竟然使“奥茨”的面部形貌可以成为清晰生动。从尸体面貌上看,“奥茨”头骨圆润,面目瘦削。五官具有北欧人的鲜明特征,他的眉骨高耸,眼窝大而深。但是左眼和右眼呈现不同大小,鼻骨和嘴部也可能因为碰撞而显得扭曲怪异。

(“奥茨”正面样貌)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家们已经具备复原“奥茨”体征样貌的能力。早年时艺术家约翰•格科复原了“奥茨”样貌的版本,这位艺术家具备人类学基础知识,他将“奥茨”的解剖数据和欧洲男性的相貌特点进行结合,拼凑出“奥茨”的样貌。

约翰•格科复原的“奥茨”样貌,毛发旺盛,面色红润,身材壮硕魁梧。

但是这个版本的“奥茨”却被美国《地理杂志》的一篇文章推翻。最新的三维成像技术复原的“奥茨”是个瘦削,苍老的形象。这个形象虽然不符合“奥茨”粉丝们的美好想象,但是更加科学合理而且特点鲜明。

(最新复原的“奥茨”样貌)

经过包括X光检查在内的多项科学检验表征和测年鉴定,“奥茨”死亡时身高约为160厘米,体重在50公斤左右,年龄约为45岁。这些数据比起艺术家的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在“奥茨”的生活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都非常原始。45岁已经可以算作高龄长寿人士。在物资种类贫乏,获取方式单一的远古时期,“奥茨”的身形并不高大也在情理之中。

(“奥茨”的复原像)

体质人类学和生物考古学者、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李法军在解读“冰人”研究时,也表示:“真实的人脸都不是对称的。个性化、不完美地表现人物,也是一种回归真实的大趋势。”

三、“奥茨”的物品

在对“奥茨”进行骨骼功能压力分析时,“奥茨”的胫骨、股骨和盆骨的发育和磨损程度说明他生前频繁地在山地区域长时间地行走。

这样强度的行走需求在欧洲地区铜器时代的相关资料中并不多见,所以有专家据此推测,“奥茨”生前有可能是牧羊人。

另一项“奥茨”体表数据也为他的生前职业身份披上神秘面纱。检测人员在“奥茨”全身上下共发现了六十一处纹身。纹身线条长度在7到40毫米之间,深度为1到3毫米左右。本身材料经检测证实是炉灰。

(“奥茨”背后下部的纹身)

这些纹身出现在他身体内部骨骼磨损和受伤位置,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与现代针灸医学位置相对应。可以推测,当时的人们对医学的摸索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除了“奥茨”本身的身体信息,他的物品也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

“奥茨”被发现时穿着一只鞋,鞋里有野草,鞋带是原牛皮革材质的。这只鞋子再次刷新了同类物品出现的最早年限。这只鞋使用了三种材料,证明在那么古老的时代,人类已经具备组合缝制的技艺。这种进步必然是经过长久演化的,是文明繁衍的斑点痕迹。

(“奥茨“脚上的鞋的复原图)

除了鞋子之外,搜索队员还在发现地周围区域陆续找到了“奥茨”的绑腿、棕熊毛皮做的帽子、一厚一薄两件大衣,大衣的材料是绵羊皮和山羊皮组合做的。

除了衣服,“奥茨”身边还有许多武器。包括一个装着装满箭的箭袋,箭杆是木料的,带有平衡作用的羽毛装饰。

其中有两支箭上带有燧石的箭头,其余的没有箭头,或许是没有制作完成;另有一支弓弦和一张近两米的弓杆;一个以椴木火硬化的鹿角工具,推测是起到打磨箭头的作用。

(“奥茨”的物品)

最重要的武器是一把斧头。这把斧头的柄部是紫衫木材料制成的,斧头的刀锋是高纯度的铜制品,两者被桦焦油和牛皮固定在一起。毫无疑问,这把铜斧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

在这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阿尔卑斯区域的古人类具备炼铜工艺的时间是公元前两千年左右。

“奥茨”铜斧的发现是这个时间向前推远一大步。这意味着5300多年的人们就已经具备将富含铜的岩石加热到一千摄氏度以上并把有用的铜分离提取出来。

不仅如此,制作这把铜斧的工艺还包括浇铸,冷锻,抛光等等。这样复杂的工艺意味着这把铜斧在那个时代是稀有珍贵的,它可以说明“奥茨”可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奥茨”的铜斧复原图)

除了防身武器,“奥茨”的一个白桦树皮制成的容器里还装着用枫树叶包着的木炭,这应该是他的生火取暖装备。

另有一些野莓和两种真菌。真菌被特别用皮绳穿在一起。一种真菌是桦滴孔菌,这种菌类具有驱除肠内寄生虫功效。另一种真菌是木蹄层孔菌,也是引火菌,可能是配合一种复杂的生火装置使用。

(木蹄层孔菌)

四、“奥茨”是哪里人

将古遗体做全序列测序是新兴的研究方向。通过这项技术能让死者身体信息得到全面的复原。包括他的种族、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等等。

检测显示,与“奥茨”的基因具有相似性的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欧洲人。

科学家们推测其出生地可能是勃伦纳山口的一个小村庄,位置在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处。“奥茨”的生前活动范围在冰河以南60公里以内。

(勃伦纳山口)

在2012年5月,研究人员发现了“奥茨”存在完整的血细胞。这毫无疑问的是最古老的人类完整的血细胞,并且他的血细胞与现代人的没有差别。

在2016 年中报告提到,在“奥茨”的胃肠道的12份样本中,有一个菌株是现代南亚和中亚人群中主要存在的,反而在欧洲人中很少见。

“奥茨”线粒体的DNA的完整图像也已经被绘制得到。线粒体的DNA通常来自于母系。

“奥茨”被确定为属于“K1”亚群人类分支,但是他是一个新的“K1”宗谱,与其他三种已知的“K1”都不匹配。

(“奥茨”与今人可能存在的基因关联示意图)

五、“奥茨”的“最后的晚餐”

在2009年,科学家们通过采用计算机断层扫面技术发现“奥茨”的胃部发生了上移,处在肺下部的位置。进一步采用DNA检测发现,“奥茨”的胃和肠道内残留物中包括肉食、谷物和水果。

“奥茨”的进食时间应该是死亡前八小时和两小时左右。在第一餐,他食用了红鹿肉、草饼。

最后一餐食用的是羚羊肉。两餐中都有植物的根部,水果和小麦。消化道中也有野生李子和亚麻、罂粟的种子的残留物。甚至几个月之前的事物也被科学家们检测出来。

(黑刺李)

一些花粉表明“奥茨”在针叶树树林中进食过。另一些花粉则证明“奥茨”还吃过豆子,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农作物之一。其中,新鲜的角树花粉说明“奥茨”的死亡时间在春季或者是初夏。

但是显然“奥茨”食用过的食物中,麦子在深夏时节成熟,而野生李子,准确的说是黑刺李的成熟时间是秋天。说明“奥茨”食用的麦子和黑刺李并不是当年的食物,至少是前一年的收集物。这是“奥茨”的同时期人们已经具备贮藏事物的知识和方法的有力证据。

(针叶树林)

另外在检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奥茨”有严重的蛀牙情况,这也佐证了他的食谱中是包括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

在2012年的研究报告中,“奥茨”被证明有乳糖不耐受。他的饮食行为说明当时的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能也普遍存在。

(“奥茨”的牙齿)

六、“奥茨”的死因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奥茨”的死亡密码直到2001年才开始逐渐被解开。

研究发现“奥茨”的左肩卡着一枚箭头,这个伤口足以让人大量失血,这在现代也会导致人的死亡。因此科学家们推论这支从背后射来就是“奥茨”的致命伤。

(“奥茨”左肩的箭头)

同时,有报告宣称,有另外四个人的DNA可能存在在“奥茨”的匕首、箭头和衣服上。

另外,“奥茨”的身上也有搏斗的痕迹,包括淤痕和刀伤。这无疑说明,“奥茨”生前曾经历一场艰难的战斗,这场战斗的失利很可能就是他死亡的原因。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奥茨”的右眼中发现一道很深的切缝。而右眼和额头出现蓝色痕迹,被证明是铁结晶导致的。头骨裂缝在比较早的研究中就被发现。这两处伤口的血肿可能会导致铁流失在外的现象。

之前有人根据“奥茨”身体内的花粉,推测“奥茨”生前进行过上山下山的活动——“奥茨”死亡在低海拔地区,这里有角树,而针叶林通常在高海拔地区出现,因此推测“奥茨”是在逃亡中被追击、搏斗至死的。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奥茨”胃部中充分的食物否定了这一点,一个匆忙逃亡的人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享用这样一顿大餐呢?

(“奥茨”死亡推论情景)

也有人根据“奥茨”的死亡状态推测凶手将“奥茨”的背部朝上,以便拔出箭杆,隐藏身份,据此推测,“奥茨”死于伏击和暗杀。

“奥茨”的死因至今没有定论,种种推测都需要更多的证据。科学家们对“奥茨”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相信终有一天“奥茨”死亡之谜会被解开。

七、“奥茨”的诅咒?

“奥茨”本身的故事已经是一个谜团,但是这个谜团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终将会慢慢解开。而伴随“奥茨”的还有另一个声音——奥茨的诅咒。

据传,在与“奥茨”接触过的人中,陆续有8人死于非命,分别是:将“奥茨”的骸骨从冰雪中挖出的法医赖纳•亨恩。他在第二年出车祸死亡;第三年有一位搬运“奥茨”的直升机的向导死于雪崩。

(赖纳•亨恩)

2004年,唯一参与“奥茨”发掘的记者死于脑瘤;同年,“奥茨”的发现者赫尔穆特•西蒙在故地重游时丧生。

而后,康拉德·斯宾德勒教授死于一种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他是第一个对奥次进行检验的人。

次年一月,研究人员之一的微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蒂芬布鲁内死在心脏病手术台上。同年秋季,澳大利亚的考古学家汤姆•罗伊扎去世。他在12年前开始从事对“冰人奥 茨”的研究,那之后不久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病。

(汤姆•罗伊扎)

在“奥茨”被发现的20周年纪念日中,当年曾参与搬运奥茨工作的阿罗伊斯特·皮尔帕莫因中风而死。

“奥茨“的诅咒的传言甚嚣尘上,也变得更加天马行空。

但是,事实上,参与发现和研究“奥茨”的课题的人何止成百上千。这样大的基数中,因意外和疾病死亡的8人并不是特殊案例。

其中或许有巧合的因素,但是断章取义是没有必要的。“奥茨”的诅咒一说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奥茨”被发现时)

总结: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奥茨”的发现为探究远古人类文明和社会形态提供了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奥茨”的谜团会被不断地解开。这对研究欧洲铜器时代末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而“奥茨”的发现地,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阿尔卑斯山脉。古往今来,也是无数登山爱好者愿意用脚步去丈量这片自然神工,这或许出自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或许出自于对运动爱好的追求,或许……是探寻这屹立数千年的巍峨雪山中留下的时间的秘密……

(阿尔卑斯山奥茨河谷)

参考文献:

张瑜.阿尔卑斯山惊现5000年冰尸[J].今日科苑,2011(08):121-123.

冰人奥茨或属未知人种[J]. 科学大观园,2008(23):37.

汪继峰. 冰人奥茨的"诅咒"[J]. 科学之友,2006(5):32-33.

宣桂鑫. 考古学中的物理——意大利博尔扎诺南蒂罗尔考古博物馆的冰人奥茨的研究[J]. 物理通报,2008(2):52-54.

破解冰人死亡之谜[J]. 大自然探索,2012(4):72-79.

刘安立. 冰人的最后行程[J]. 大自然探索,2020(3):70-79.

刘安立. 冰人的最后行程[J]. 大自然探索,2020(3):70-79.

责编:林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尸体,生活,石刻,夫妇,奥茨,样貌,远古,人类,死亡,德国,观点评论,阿尔卑斯山,奥茨,阿尔卑斯山脉,铜斧,人类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尸体,生活,石刻,夫妇,奥茨,样貌,远古,人类,死亡,德国,观点评论,阿尔卑斯山,奥茨,阿尔卑斯山脉,铜斧,人类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尸体,生活,石刻,夫妇,奥茨,样貌,远古,人类,死亡,德国,观点评论,阿尔卑斯山,奥茨,阿尔卑斯山脉,铜斧,人类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