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之獬也许好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他就是个小人物,孙之獬其实是明朝天启的一名进士,他当进士的时候正是魏忠贤在掌权,那时候阉党比较吃香,于是孙之獬就成了阉党中的一员,真的是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可是清军入关之后孙之獬立即俯首投降,还和全家人一起留起了辫子,而且还换上了满装,大清朝为了收揽人心让他做了礼部侍郎。
虽然孙之獬留了辫子换了满族的服装,但是满臣们还是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忠臣,处处排挤他,就是因为孙之獬的穿着和服饰,汉臣也排挤他,认为他是汉奸,就这样孙之獬被孤立了,这样的孤立让孙之獬特别愤恨,于是就相处了坏主意,像顺治皇帝上书,说应该颁布“剃发令”。
那时候的顺治皇帝仅仅7岁,孙之獬花言巧语的说了一些慷慨之词,说的是7岁的顺治皇帝热血沸腾,孙之獬也得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鼎力支持,多尔衮也觉得应该颁发“剃发令”,就这样“剃发令”开始了。
“剃发令”规定:只要是清军控制的地区,十天之内,尽行剃发蓄辩;凡不剃者,迟疑者,上表章请求保存者,一律杀无赦。“剃发令”一出,天下哗然,因为儒家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孝之使也”,所以反对清偿统治者的这个“剃发令”的人太多了,但是没办法怕死就得剃,不怕死就留着。
当时朝廷下令各级官府之后,官府就下令“剃匠”挑着挑子走街串户的去剃头,其实说是剃头匠,其实是强行剃头的,都是头戴红缨帽的八旗兵,她们四个人一组,三个人拿着大刀,一个人负责剃头,要么剃头,要么头就被刀砍掉,致使很多人再不愿意剃头也没办法,为了自己保命在舍不得头发也剃掉了,所以说怨气连天,但是迫于强势都不敢说什么。
其实一个王朝的出建主要是要稳定民心,民心要是不稳定怎么都不行,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清“剃发令”的实施给大清带来的是动乱,原来反对大清的人都是明朝的旧部,但是这样一来,就连老百姓都开始反对了,老百姓都觉得这个大清朝不好了,还不如明朝的时候。
次年“剃发令”颁发到江阴之后,当地的百姓、乡绅都跪在县衙外面请求留发,但是被官兵驱逐,第二天当地的秀才又聚集了一批人在江阴的孔庙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人越聚越多,最后引起了大批人的造反,把县令抓进监狱,关了起来,之后朝廷知道江阴造反之后,就派了大批的官兵镇压,百姓守城近81日,杀死清兵75000余人,最终寡不敌众,最后清兵攻进城里10日内大批屠杀,导致杀害百姓17万余人,江阴城变成一座鬼城,这就是历史上的“江阴十日”。
在江阴东南面的嘉定,这里的百姓也开始了反剃发斗争,朝廷派了明朝降将李成栋派兵镇压,嘉定守城近10日,就连城里面的老人孩子都组织起来守城,最后因为几天的大雨,将土做的城墙冲垮最后清兵用大炮猛烈炮轰,这样才攻破进城,之后屠杀百姓3万,可是百姓并没有因为这个害怕,清兵走后,四处逃散的百姓有聚集起来,反清义士朱瑛率领50万大军进城,连和百姓再次占领嘉定,清军又排除了大量兵力镇压,百姓听了纷纷逃离,结果在郊外被大量屠杀,最后尸体堆积如山,草木尽毁,随后前明朝的吴之璠在江东起兵,反攻嘉定,最后却惨遭失败,清军恼羞成怒又再一次屠城,又有两万人被害,这就是历史上的“嘉定三屠”。
谁也想到不“剃发令”的始作俑者是一个汉族官员,在大清颁发“剃发令”的第三年,孙之獬因为贪污受贿被革去官职,被遣返老家淄川,那一年刚好山东谢迁起义,谢迁带领大军进入淄川之后第一时间就把孙之獬全家杀了,临死前还把孙之獬的头发种上了,说是为全天下人报仇。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因为发型引起的血案,所以说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就会影响大局势,谁能想到一个小人物的提议就让百姓受那么多苦呢,但是真实实施的还是顺治皇帝和多尔衮,但是小人物的下场也会比大人物更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