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明朝王爷不准进京,清朝王爷不准出京,那么这两种制度哪种好?

明朝王爷不准进京,清朝王爷不准出京,那么这两种制度哪种好?

明朝王爷不准进京,清朝王爷不准出京,那么这两种制度哪种好? 藩王是皇帝与地方官员中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封国。而能成为藩王的人要么是宗室成员、要么是军功卓越的武将、要么就是已经实际形成割据势力但没有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统治者。但是历朝历代藩王问题都十分难处理,主要是因为藩王大多数都是跟皇帝沾亲带故的,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叔侄,大家都流着皇族的血,凭什么我跟你的权力差了那么多。如果哪个野心勃勃的藩王不服你皇帝,那么自然会闹事,就比如明成祖朱棣就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并成功夺取皇位。那么既然藩王这么喜欢搞事情,历朝历代都是怎么处理藩王问题的呢?

在秦朝时藩王制度还没有建立,秦始皇的儿子基本上都在京城,没有人被封王。但到了汉朝,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分封了一大批刘姓诸侯王和异姓诸侯王,虽然刘邦在临终前基本上处理完了异姓诸侯王,可在绝对权力面前同姓诸侯王也不会护卫你皇室。于是藩王问题越来越大,直至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汉武帝吸取教训实行“推恩令”进行削藩,这才解决汉朝的藩王问题。而经历过三国乱世,西晋再次一统天下,晋武帝又开始大肆分封诸侯王以抑制朝中权贵、打击世家大族,结果就导致“八王之乱”,让中原陷入史无前例的大浩劫,不仅导致西晋灭亡了,还导致五胡乱华,北方汉族几近灭亡。到了唐宋时期,藩王制度就比较合理了,只给封号不给土地,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皇权。

到了明朝,藩王制度出现了历史的倒退。历史已经证明给藩王封地是错误的,但朱元璋非反其道而行之。与刘邦一样,朱元璋布衣出身,十分看重手上的权力,对那些功臣十分忌惮,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更是大杀功臣。与此同时他又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封为藩王,并给他们封地。对于藩王朱元璋是这么规定的:首先藩王不能留在京城,以防与大臣互通;其次几个藩王不能同时回京,以防藩王之间联合造反;然后藩王也不许互通信息,以防商量造反事宜;接着就是封藩不封土,以防藩国坐大,理论上来讲藩王只拥有自己的宫殿和皇帝赐的田地,其余都不属于自己。最后就是藩王无任免官员的权力,以防藩王培养自己的势力。

到了清朝藩王制度就与明朝颠倒了。清朝的王爵分亲王和郡王,王爷们没有藩地,不用到地方就藩,全部待在京城就行。而且王爷们的出行十分受限,除非皇帝派遣或者跟随皇帝,否则不准随意到地方走动。不过清朝的王爷们有议政的权力,虽然后来康熙和雍正不断强化皇权,但这些王爷依旧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

如果要比较明朝和清朝的藩王制度,那只能说互有优劣。明朝的藩王制度最大的缺点就是藩王外出就藩握有一定兵权,而且离皇帝很远,极易造反。清朝的藩王制度最大的缺点就是王爷都聚集在京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很容易串通一气结党营私,向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中就出现了“太子党”、“四爷党”和“八爷党”。那么明朝藩王制度的缺点就是清朝藩王制度的优点,也就是清朝的藩王没有兵权,想要造反不容易。清朝藩王制度的缺点就是明朝藩王制度的优点,那就是明朝的藩王无法互通信息,不会结党营私。所以说没有绝对好的制度,凡事都有两面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缺点,王爷,地方,明朝,权力,清朝,皇帝,问题,制度,京城,故事传记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缺点,王爷,地方,明朝,权力,清朝,皇帝,问题,制度,京城,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缺点,王爷,地方,明朝,权力,清朝,皇帝,问题,制度,京城,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