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南明史的讨论中,总有人愤怒地说什么“明朝官军剃了发投降清朝之后战斗力狂飙。”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谬论,就以江北四镇来说,剃发之前和剃发之后那都是一支军队,把头发剃掉不会对其战斗力有任何影响。
剃发。
我们今天翻看南明史,看这些剃了头的汉奸为自己的满清主子南征北战,他们所面对的对手大部分是十分孱弱的,甚至他们所谓的对手有时根本就不会和他们交战,而是像他们之前一样,头发一剃成为满清军队中新的一员。
剃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生在1647年的清灭南明隆武政权之战。这一年的八月份,清朝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占领浙江击溃鲁王朱以海后,随即分兵由浙江衢州、江西广信(今上饶)两路进军福建。此时隆武政权实际的控制人郑芝龙,已经和清廷勾结起来,并且命令镇守浙闽咽喉仙霞关之郑军撤走,清军得以迅速进入福建,连续攻克建宁、炎平、福州等地,李成栋率军追击隆武皇帝,在当年的八月二十九日擒获隆武皇帝,将其押送福州,不久在福州将其处死,此时距清朝大军进入仙霞关不过20余日,可以说清军并没有遭到像样的抵抗就消灭了隆武政权。之后郑芝龙投降,清军招降全闽明军共计十一万人,而这些人也正构成了之后满清朝廷镇压福建抗清势力的主力。
明朝军队。
绿营兵。
所以说,1651年之前大部分灭南明的战役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而当真正有战斗力的抵抗者出现后,不管是满洲八旗还是“威武无敌”的绿营汉奸兵纷纷原形毕露。1652年,孙可望把永历皇帝接到安龙,至此,南明朝廷及其军队彻底变成以南明皇帝为旗帜,原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抗清运动核心政权。实际上早在1651年四月大西军就已经出滇,先灭四川混战不止的南明军阀,最后反攻清军,四月攻占沅州,活捉清朝守将和知州,杀清军3000人,第二年四月,李定国,冯双礼等人进攻靖州,清廷湖南将军沈永忠(所部二万人左右)派出部将张国柱(此人原为左良玉部将)领兵8000人救援,结果刚到靖州就被明军包围,张部一触即溃,兵力损失高达5000人,大西军趁机猛攻,沈永忠被迫带领大批满清官吏北逃,放弃湖南全境。
绿营兵。
影视剧中的孙可望。
这是大西军对清军,那我们接下来再看看李自成大顺军余部对于清军的战绩如何。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此时,永历朝廷已经分崩离析。而在四川和湖北交界处山区的大顺军余部依然坚持抗清。1663年(清康熙二年)李国英率军从夔州出发攻克大昌县,湖广提督董学礼率军攻占香溪口,陕西提督王一正攻克竹山和竹溪,击败郝摇旗部明军。7月23日,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等人联合对董学礼发动反攻,把董学礼部三万人杀得丢盔弃甲,大量的尸体被冲入南阳河中,河道几乎被堵塞。
骑兵。
满洲八旗。
从这两次战斗中我们可以发现,清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多高,不管是八旗军还是绿营兵,之所以可以在明清战争中所向披靡,只是因为大部分的南明官僚军队腐败到家了。清朝能够成功灭亡南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明朝地主官绅以及军阀的投降,导致大量的人口和领土被满清不战而得,满清能够掌握比南明以及大西大顺更为强大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这才是抗清运动最终失败的关键。
满洲八旗。
影视剧中的李定国。
如果说剃发对于这些人没有一点影响那也不对,唯一的影响就是,这些纪律本来就糟糕的前明官军变得更加的凶残,变得更加的没有人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