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本人还是想与皇太极和谈的,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无疾而终。只能说,天亡大明吧。
先来看看和谈的背景。1642年,明朝距离灭亡还有2年。当时国内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攻城伐地,明军节节退败,再加上苛捐杂税,洪水旱灾,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投入义军,国内一片糜烂。而山海关外,明军与清军胜少败多,关宁锦防线岌岌可危。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突然前方传来满清有意与明和谈,明朝内部首先是抱有怀疑的,但迫于当时局势,还是派出秘密派出使团与满清接触。
结果,使团收到皇太极的热烈欢迎。和谈条件双方也很接近,因此进行得很顺利。
就在和谈的初步意向书送至朝廷时,意外,发生了。
由于明朝具有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的传统。而和谈内容则包括:第一,双方以宁远、塔山一线为疆域,互不相侵。第二,明朝官兵逃进清朝境内,清朝会予以遣回。第三,明朝每一年向清朝供应100万两白银和1万两黄金,调换清朝的1000斤人参、1000张貂皮。第四,明朝崇祯天子自身或是明朝内阁高官,前来辽东与皇太极会盟,两边发誓为兄弟之国。这与原辽宋檀渊之盟十分近似。因此,该协议一直是秘密进行,由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负责。
在收到协议初定本后,陈新甲原打算将其制成书椟,次日秘密上奏崇祯。但其仆役不知实情,误将其当做公开文书上交朝廷。结果,满朝哗然,纷纷指责陈新甲卖国求荣。
作为始作俑者的崇祯皇帝,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想承担责任。因此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替罪羊陈新甲,并杀掉了忠心耿耿的他。
由此,和谈已无可能。崇祯也只能打肿面充胖子,公开对外宣称绝不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