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传奇#
你认为人口多是一件坏事吗,在历史学界经常对清朝的人口问题有一些争论,有一派学说,说清朝就是毁在这个人口过多上,人口那么多,很多人失业,人流落江湖,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只是一个侧面。
我们还要看到清朝的另外一个侧面。清朝人口那时真是多得不得了。在清朝之前啊,中国整个这片土地上人口几乎没有超过一个亿,都是在这水平线之下。
唯独清朝,到乾隆50年的时候已经是三个亿人口了,我们今天人口规模就是清朝奠定的吧!
那清朝的统治者,他也想解决这个问题,他其实也是感受到压力啊,而且太平日久,日渐繁荣,那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发展生产!尤其是乾隆时代,很多地方官的重要任务是劝农!
劝动这个农,在清朝之前,和在清朝的含义是不一样。
在此之前的劝农就是劝大家多耕种土地,不要出去闯祸,不要做生意,那是清朝之前。
尤其是乾隆朝之后的,他有一个强烈的东西就是让大家从粮食生产中出来,转做一些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呀,比如说养鱼啊,干这些事。而且各地的地方官,都非常情愿去干这件事情,以解决当时的人口压力。
那具体的成果,其实我们今天回头看是非常令人瞠目结舌的。
那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来中国南方的经济起来之后有一句话叫,“苏湖熟天下足”。苏州府,福州府,这两个地方粮食种好了,天下人都足可以吃饱。
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到清代的时候,这句话变了,叫“湖广熟天下足”。湖广哪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那你说是不是经济中心便到了湖广?不是呢,当时最富有的地方仍然不是这两个地方,仍然是江南。
但江南的经济系统发生了切换,更多的家庭在从事手工纺织业啊,蚕丝业,等等,都在种经济作物。
在江南地方他们的现金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非现金数。什么意思啊,就不是光吃饱就算了啊,在田里弄点东西,自己能吃饱,这不算本事,有本事的还能挣到钱。
不只是吃饭,而是有钱,如果只种粮食,有什么钱花呢。到了清代中后期的时候,其实江南地区就是苏州啊,江苏啊,这一代他们其实已经成为一个粮食输入地带。
所以你看在清代这样的一个大规模人口的挤压下,它内部也发育出了一个市场经济的分工系统。
广东也是这样,原来广东也是稻米可以自足啊,但是清代后期,广东的稻米居然需要广西来输入。那你说广东人不饿死啊,他们变穷了吗?
恰恰相反,广东富的流油,为什么?
因为广东人发明了商机。那便是桑基鱼塘,并发展成产业,把原来的稻田挖成鱼塘养鱼,稻田的旁边种桑树桑树养蚕,蚕产丝,蚕的粪便,投入到鱼塘当中接着喂鱼,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非常好,广东人也非常有钱,这个传统一直留到了今天。今天还是那两个地方最富,仍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那你可能会问咯,为什么种棉花、养蚕桑、养鱼大家就会变得富有了。
因为人参与到分工系统当中,我就干这个,我不干别的,然后跟你来交换,所以大家的财富就会发生增长,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口规模,足够的基础上。
所以,基于这样的经济学分析,你还能说,人口多,一定是一件坏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