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华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苦苦支撑72年后终亡于1912年。在这满清最后的几十年里,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袁世凯等汉族大臣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可以支撑起这个满族皇权的帝国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军队的“话事权”了。
清兵
在进入近代潮流的漩涡之前的清朝军队一般是两种:八旗兵和绿营兵。八旗主要由满族旗人组成,是满族贵族入主中原确立清王朝统治地位的中坚力量,在建立大清的功臣,是保证皇权的精锐。但在入关以后不久,原本游牧的满人安定下来,有了丰富的生活和充足的食物后,八旗就开始腐化而衰弱下去。自康熙以后,由汉人编成的军队绿营开始兴起,并逐渐在清王朝的统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而,从嘉庆开始,绿营也逐渐腐败衰弱,当然整个大清也在腐化中走向衰落。
故宫
19世纪中期广西爆发以洪秀全等人为首的太平军起义,清王朝派去镇压太平军的军队就是绿营兵。在太平军建都天京后,在天京周边担任包围天京任务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也是多以绿营兵组成。
直到……
机遇源于失利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江北大营大败,两年后江南大营也被打败。从此,清王朝最主要的军事力量依靠绿营兵精锐一撅不振,但历史就是这样,有人下去便会有人上来。内忧未结反而元气大伤的清王朝想到了加大利用汉族地主阶级的武装力量,而在此以后衍生湘军、淮军逐渐进入了满清的军事编制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也依靠其背后的强大军队在清廷地位水涨船高,所以说汉族地方地主能够兴起与他们本身拥有的武装力量密切相关。
太平军
湘军立于危
那么,我们下面先来谈谈湘军的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绿营的腐败无能,使得清政府一方面继续调兵遣将压制,另一方面又屡次下谕呼吁汉族地主阶级兴办团练,希望可以像当年镇压白莲教起义那样,再用团练镇压太平军。此举是获得了地主们的极大支持,因为本身太平天国的政策对地主官绅们便不友好,他们视其为洪水猛兽,于是纷纷奉旨组织地方武装保卫自己的利益。
曾国藩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咸丰皇帝命令湖南在籍京官曾国藩帮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本省团练事宜。不过,曾国藩认为单办团练无济于事,正规军绿营的现状也不足仿效,应当寻求他路另练新军。于是,他就在湖南团练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不同以往的地方地主阶级武装——湘军。初期的湘军是一支曾国藩在家乡一带依靠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联结起来的军队,军队内部人员互相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人关系或是宗族关系,这种与传统军队的差异让它的诞生便具有了私有属性。
团练乡勇
付出与得到的落差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湘军建成出战。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号召其他汉族地主阶级支持他一起反抗太平天国。虽然湘军初成,但此时的绿营尚在,清廷还是将更多的筹码放在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并没有过多依靠地主武装,只当其为补充和策应之用,所以曾国藩虽然愿意为清王朝卖命,却暂时难以受到重用。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春季,湘军做出了一件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以势如破竹之力,克复武昌、汉口,大胜让咸丰皇帝一时间大喜,便想让曾国藩任湖北巡抚一职。不过后被上奏此举有弊,所以只赏给了曾国藩兵部侍郎的虚衔,还是不愿把大权交给曾国藩。
湘军
与此同时,因为湘军是私有属性的地方地主武装,湘军的士兵、军官和清朝正规军绿营及地方督抚之间的出身和晋升方式有着差异,几者存在一定矛盾,存在明显的主客之分。曾国藩就曾以客军驻扎江西数年,常受当地疆吏侮辱,而湘军即使打了胜仗,清王朝也仅以曾国藩调度有方,夸奖几句罢了,从不以实权相授。因而此时的湘军虽有军功,但清王朝仍对其不信任,也不重用,地方督抚也不与曾国藩真心合作。
曾国藩故居
属于湘军、曾国藩与汉族官僚的转折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曾国藩命运迎来了转折。
太平军在两年内相继击溃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宣告了绿营兵制的崩溃。此时,全国可用可战之兵寥寥无几,咸丰皇帝终于还是想起了湘军。于是清王朝开始不得不授予曾国藩指挥镇压太平天国战事的实权。
曾国藩于在1860年任代理两江总督和钦差大臣,拥有了指挥长江下游地区的军事的权力。湘军将领在听到这个任命,无不兴奋,属下胡林翼就说
“帅诚得督符兵符,则否极而泰,剥极而复,天下士气为之一振”。
与以前的地方行政权与军权分离不同,由于湘军所具有的特殊私有性,清政府只能把个人军队与地方政权结合起来给予湘军,而曾国藩的几个部属则分别担任了不同地方巡抚或代理巡抚,如安徽的江忠源、广西的刘长佐、湖北的胡林翼。
议事
从此,曾国藩几乎可以不受地方的限制,可以放开双手展开了对太平军的进攻。不过也正是出现了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汉族实权大臣,形成了满族贵族君主与汉族上层领袖人物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联盟搭档,使得清王朝得以苟延到二十世纪初,并对整个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生活的机制发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几十年的转变
1860年之前,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督抚的权力主要是由满族官员掌握的,汉族官吏虽然也有可能获得重要岗位,但大多并无实权。湘军的兴起和曾国藩的权力上升意味着汉族地主阶级开始掌握地方政权并步入中央关键职位。
晚清
举个例子:1860年在曾国藩得到重用后,为了实现湘军自己既定的先攻安庆、后取长江下游以镇压太平军的战略计划,而拒绝了清廷方面下达曾国藩派兵东援江浙的命令,说明了汉族地主阶级势力的坐大和汉族地主拥有军队后的膨胀实际上已经对满族皇权的权威进行了一定冲击。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中叙述太平天国后满汉权力的消长情况时便说
“咸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及洪杨之发难也,赛尚阿、琦善皆以大学士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以远征,迁延时机,令敌坐大。至是,此知旗兵不足用,而委托汉人之机乃发于是矣。故金田一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最初关头也”。
1860年以后,地方总督、巡抚的地位,逐渐被崛起的汉族官僚集团掌握,这样的现象直至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正是由于他们在战争中掌握了支持满清继续统治的军队,并通过军队进而掌握了地方实权,而且一代又一代的汉族大臣之间互相存在着个人关系,或为师徒或为同窗,曾国藩如此,李鸿章、袁世凯更加如此。
李鸿章
汉族地主势力兴起,督抚专政、拥兵自重的形成,再加上封建自然经济落后的特点,最终演变成民国初年的封建军阀割据的局面,如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初期军阀便多是北洋军领袖袁世凯在新军中的属下和搭档。
总结
所以说,汉族地主武装的兴起,确帮助了清政府击败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也确起到了延续清王朝的作用,但是也一定程度上让清政府皇室能够重新掌握军队的机会愈发渺茫,最终到1912年的清朝覆灭前夕存亡只能全凭袁世凯新军之心意,所谓的清帝国已成空壳……
参考书籍文献:
《中国近代史》
《湘军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