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78岁李鸿章奄奄一息不肯闭眼,担心孩子为遗产打架,后来怎样了?

78岁李鸿章奄奄一息不肯闭眼,担心孩子为遗产打架,后来怎样了?

1901年11月17日,78岁的李鸿章奄奄一息了,他口吐黑血,勉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可是,他不停地流眼泪,却不肯闭上眼睛,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难以瞑目?

有人猜测说:“他是担心巨额的遗产分配不公,孩子们之间大动干戈。”

其实,到底应不应该留下很多钱给后人,如果该留给后人的不是钱,那又应该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林则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在留给儿孙的财产里,究竟藏着多少“爱”与“毒”?

答案,都在今天要讲的故事里了。

1.

李鸿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的遗产实在是太多了,从流传下来的一份李氏《分家合同》看,估计有几百万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足有10亿元左右。

李鸿章去世后,在老友周馥的安排下,遗产得以顺利分配,孩子们并没有闹矛盾,李鸿章若泉下有知,也可以安息了。

当年李鸿章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可是,在仅仅在几十年后,他没有考虑过的更要命的问题却出现了。

李鸿章有一个孙子叫李子嘉,从他的父亲,也就是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那里,继承了非常可观的遗产。

有多可观呢?

"一片山场、1万余亩租田、芜湖河南岸一座恒丰仓楼房、上海一座定盘路定仪村三层楼房……"除了这些不动产,每个月还有母亲给他的500大洋。

作为富三代,李子嘉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这些教育都宣告无效,他十几岁就走上了各种不务正业的道路,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各种能干的和不能干的事儿,都做尽了,为了躲避母亲的管教,还搬出去住了。

李子嘉彻底放飞自我了。

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年轻,可劲儿折腾,还把一个风月女子娶回了家,另一方面觉得家里有花不完的钱,常常在赌场一掷千金。母亲多次管教,他也不听,气得母亲也不再管他,去了英国。

最后,李子嘉败完了所有家产,穷到吃饭都没钱了,只能四处蹭饭度日,简直活成了一个乞讨者。

有一天,李子嘉路过一个水塘,浑身无力,心里也很郁闷,觉得自己堂堂富少怎么可以这样活着,太没面子了,就跳“水塘”自尽了。

幸运的是被人救了出来,不幸的是,因为身体差,由此感染了风寒,不久就去世了。

李鸿章留下了上亿的财产,他的孙子却因为没饭吃死掉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猜,李鸿章若是知道这一切,他会怪自己留下的财产太多,还是会骂孙子不争气?

李家其实还算不错,到第三代才出现这样的败家子。与李鸿章同时代的晚清富豪盛宣怀,也留下了上亿的遗产,但令人震惊的是,盛家的第二代就把家产败光了。

要说败家能力,他最宠爱的儿子盛恩颐当之无愧是第一,娶了11个太太,给每个太太都标配了别墅、豪车和无数的佣人。

后来还在一夜之间,就输掉了一整条弄堂和100多幢房子。

还有盛宣怀最宠爱的小女儿盛方颐,嫁给了一个不务正业的丈夫,两个人一起坐吃山空,最后租房也租不起,连饭也吃不饱了。

47岁那一年,盛方颐绝望地自杀了。

留下的遗产再多,也经不起不肖子孙的坐吃山空,有的后代是过于“骄”,所以一掷千金,为所欲为,有的后代是过于“娇”,完全没有自食其力的精神和能力,只能在败家的路上越走越远。

留下财富与后人,这哪里是爱?

分明是“毒”,毒害了后人的思想和意志,让他们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着的新时代里,活成了废物,活成了悲剧,活成了笑柄。

2.

还是在清朝,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活得最“明白”的家长,他就是曾国藩。

跟李鸿章截然不同,曾国藩在多年为官的过程中,从不注重敛财,很多本可以属于他的钱财,还被他拿去充了军饷。

当时别人都以为他傻,其实他有自己的道理。

30岁后,曾国藩曾不止一次在家书中写道: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他这是在立自己的志向,也是在告诫后人——“别指望我给你们留下遗产!”

1872年3月12日,61岁的曾国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留下的钱也只够办一场简约的葬礼,临终还叮嘱说:“不许收礼钱!”

曾国藩留给后人的,没有遗产,只有遗嘱。

他告诫曾家后人要做到这样四点:

一是慎独。慎独则心安。一个人能做到慎独,就能无愧于天地,就能收获内心的泰然自若和快乐满足。

二是主敬。主敬则身强。一个人心中有所敬畏,就能保持专注和宁静,就有无所畏惧的主心骨,身体也跟着强壮了。

三是求仁。求仁则人悦。对别人心怀仁爱的人,才能收获别人的心悦诚服。

四是习劳。习劳则神钦。一个人足够勤劳,靠自己的劳动在社会上立足,连鬼神都会敬佩。

曾国藩官居高位,本可以积攒钱财留给后人,却不那么做,他的家人能理解和接受吗?

曾家子弟,早就习惯了有这样一位严苛的父亲,在这位老父亲的教诲下,也早都活成了勤俭持家的人。

在曾国藩当官期间,他的太太和女儿,甚至包括儿媳们,每天都烧火做饭,纳鞋底,还纺纱到深夜。

他家的大儿媳原本是巡抚家的千金小姐,到了曾家后,照样被要求像个农妇一样地劳作和生活。

弟弟和儿子们也都要每日早起,先是打扫卫生,问候各位长辈,然后读书学习。

时间,最能见证真理。

后来,曾家延续到第8代,没有一个败家子,优秀者比比皆是。

今天的我们,再回头去看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家族故事,在鲜明的对比之下,不得不对曾国藩最核心的一条家训“肃然起敬”:

“凡家道可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众人之维持。”

李鸿章,你一个人强没用啊!你留给儿孙再多的钱,也没用,做家长还是应该学曾国藩。

家风,才是一个家庭可以代代传承的“不动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也一语道破了“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性。

3.

对儿女的未来,父母到底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李鸿章是一个极端,靠本事攒钱,用这种方式庇护后人。

曾国藩是另一个极端,用最好的家风,教化出了最优秀的曾家后人。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能为儿女做什么?

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对这句话,有的人是根本不信,有的人却是太过相信,结果都一样——会害了儿女。

像李鸿章这样,根本不相信儿孙有自己的人生,所以拼命攒钱,以为自己留下的财富就是儿孙最好的庇护所。

今天的很多人,没有李鸿章那么有钱,却有跟他一样的“攒钱给儿孙”的思想。

《战国策》里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客观地说,很多想给儿女留钱的父母,也是真的在为儿女的未来考虑,爱子之心,令人尊敬,但事实是,如果单纯“留钱”,那考虑的还是不够长远。

1947年,50岁的丰子恺先生给儿女立下了“约法”,其中一条是这么写的:

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丰子恺先生的态度,就是不为子女安排舒适的未来,让他们独立去走自己的路。

但这里面也有一个前提,就是培养儿女独立自强的精神,也包含了勤劳、谦虚、上进等能够让一个人“越来越好”的品质。

现在很多忙着赚钱的父母,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和格局,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忙完工作,闲下来就是拿着手机玩不停,甚至任由孩子也成为手机控。

这样的父母,只图一时的舒服和惬意,对长远的“副作用”选择了一种近似掩耳盗铃的态度。

这样的父母和家庭,拿什么培养孩子的独立之精神?拿什么为孩子“计深远”?

“曾国藩家风”中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很多人缺乏反思精神,更难以迈出改变的脚步,正在一条“装睡”的路上,越走越远。

做父母,是好深的一门学问。很多人,却不屑于去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遗产,财产,后人,曾国藩,李子嘉,李鸿章,母亲,孙子,孩子,观点评论,遗产,后人,曾国藩,李子嘉,李鸿章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遗产,财产,后人,曾国藩,李子嘉,李鸿章,母亲,孙子,孩子,观点评论,遗产,后人,曾国藩,李子嘉,李鸿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遗产,财产,后人,曾国藩,李子嘉,李鸿章,母亲,孙子,孩子,观点评论,遗产,后人,曾国藩,李子嘉,李鸿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