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6日,一辆从美国纽约出发的白色小轿车悄然抵达宾夕法尼亚州的波可诺斯,车刚停稳,一个中年人迅速下来三步并作两步走进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大楼......
过了五天,美国《纽约时报》的显著位置便刊登了一条特大新闻:
纽约百脑汇海报
苏联公民、瓦尔德海姆的助手在联合国叛逃!
毫不夸张地说,这条新闻让当时的整个世界一片哗然,此人可是苏联外交界响当当的重要人物,更是位于权贵巅峰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谢夫钦柯。
一时间,他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令所有人都想不通,一个处于事业顶峰且身份尊贵的男人为何会选择叛逃?而答案往往是让所有人更想不通。
一次偶然的机会造就的人生重大转折
谢夫钦柯,原名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谢夫钦柯。1930年出生于苏联乌克兰东部的煤矿城市戈尔洛夫卡,可以说他从小就是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熏陶下长大的。这样成长起来的谢夫钦柯志向明确,愿望是当一名外交官。因此,他在努力读书的同时,从来都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可以让自己增长知识和开阔眼界的机会。
而俗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49年9月1日,谢夫钦柯顺利考入了苏联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国际法专业,毕业之后他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外交官。对于每个人来说,这可谓是人生最大的幸运,然而谢夫钦柯的幸运却远远不止这个。
谢夫钦柯
1954年,谢夫钦柯顺利毕业,但是他并没有选择立即参加工作,而是留在了学院继续深造,获取更高的学历。幸运有点过分“偏袒”他,就在他深造期间,一个叫安纳托利的人随时在关注他。这个人是谢夫钦柯的同学,更是当时苏联外交界权倾一时的人物——《国际生活》杂志主编葛罗米柯的儿子。安纳托利邀请谢夫钦柯同他一起为《国际生活》杂志合写文章,论述国会在和平事业和裁军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能为《国际生活》写文章,谢夫钦可认为无比荣幸,便爽快地答应并参与其中。不料,一文击起千层浪,幸运再一次降临到他的身上。
看了文章的葛罗米柯激动不已,不但肯定了谢夫钦柯的才华,还迅速将他弄到身边做了自己的私人秘书,为他的外交生涯铺下了一条光明大道。
重用之下的平步青云,成为苏联外交史上的一颗新星
一年后,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谢夫钦柯就已经积累了许多外交经验,苏联外交部立即就聘用了他,将他安排在了联合国裁军事务司的特别科工作,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的外交生涯。
在这个舞台上,谢夫钦柯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野心,仅仅只用了4年时间,他就登上了“波罗的海”号客轮,陪同赫鲁晓夫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并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找准了机会与赫鲁晓夫进行了单独谈话。他投其所好,陪赫鲁晓夫玩他喜欢的掷森林盘的游戏,还陪他一起在甲板上散步。一时间,赫鲁晓夫对这个年青的外交官投去了青睐的目光,让他由衷感叹苏联的外交未来可期。大会一结束,谢夫钦柯便被提升为代表团的宣传和政治事务部主任,一朝实现了飞黄腾达。可是,他的运气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在这个显赫的位置上,谢夫钦柯一呆就是12年,就在欲望已然平息的日子里,幸运再一次砸中了他。1972年12月的一天,老上司葛罗米柯将他叫到了办公室,用极其少见的亲切态度对他说:“有人向我建议提名你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候选人,你有什么想法?你可以考虑一下,明天答复我。”久违的刺激瞬间激发了谢夫钦柯平静已久的内心,这无须考虑呀!用不着考虑呀!葛罗米柯大笑着递给他一杯咖啡。没过多久,年仅43岁的谢夫钦柯便被任命为联合国的副秘书长,走上了他事业和人生的巅峰。由此,谢夫钦柯也即将过上令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权贵生活。
科普一下,大家都会知道,联合国秘书长从来不曾由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人担任,但常任理事国的人可以担任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而在联合国众多副秘书长中,谢夫钦柯绝对是最轰动世界的一个。因为聪明的人往往败在简单的事上,他硬生生将极富尊严的权贵生活过成了豪门之乐。
1973年4月,谢夫钦柯赴美就任。新的岗位、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氛围,让他全身的细胞都满腹活血。时间一长,他与妻子都爱上了在纽约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当他回过头去看莫斯科的“民主”生活时,发自内心地认为与时下纽约的“自由”格格不入,他不由地开始厌弃曾经的“保守与限制”。如此一来,谢夫钦柯对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责任与初衷全都抛之脑后,正是这些外露的不羁行为让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相中了他。于是,他一边干着正经做事的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工作,一边却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各种情报和帮助美国特工人员打入苏联情报局内部。从这个时候开始,谢夫钦柯并没有意识到他的生活里已经只剩下了权贵,却没有了尊严。
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严密的事总有露出马脚的时候,在一次就美苏限制武器的谈判中,苏联人惊讶地发现美国竟然对他们的立场和政策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在正常的外交谈判中是不可出现的。于是,苏联最高首脑机关命克格勃立刻调查此事。
没过多久,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苏联驻联合国大使特罗扬洛夫斯基和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谢夫钦柯突然同时收到了一份原始的“绝密文件”,内容直指苏联当局关于限制武器谈判的最新政策立场。很显然,这三个人同时被列为了头号怀疑对象,从他们收到这份“绝密文件”就已经被秘密监视了。结果,只有谢夫钦柯一人表现异常,他所有的行为都变得诡异起来,克格勃毅然决定召回谢夫钦柯。
美国中情局大楼
接到召回令的谢夫钦柯瞬间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一番强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拿出了美国人曾经送给他的一个电动剃须刀。按动电钮之后,随着丝丝作响地电机转动声,一行蓝色的字体显现在底部:子夜行动,必须从联合国秘书处出发,一路有保护,绝对安全。
焦躁不安的谢夫钦柯一边装作若无其事地准备回国事宜,一边秘密地布置着叛逃计划。在办公室好不容易熬到深夜,他急忙驱车回到家中,看了看熟睡中的妻子和孩子,又往妻子的衣袋里塞了20万美元,在床头留下一封信后又返回了联合国秘书处。
过了一会儿,已然化过妆的谢夫钦柯取出手枪,压满子弹后快速走进了茫茫夜色。在约定地点果然有一辆美国轿车等着他,几个小时后,汽车停在了美国中情局总部大楼前,谢夫钦柯长舒一口气,从容地走了进去。
克格勃还是晚了一步。
1978年4月9日,苏联当局发出紧急文件,将谢夫钦柯留在联合国秘书处家中的妻子丽昂金娜和孩子召回了莫斯科。这时,克格勃收到了谢夫钦柯的信,请求他们放过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对此,克格勃表示:只要谢夫钦柯返回莫斯科,别说妻子孩子,就连他都可以既往不咎。然而,谢夫钦柯却并没有回去,反而是一个月后,迎来了丽昂金娜的自杀。
6年过去了,身在美国的谢夫钦柯出版了一本名为《与莫斯科决裂》的回忆录,来为自己的叛逃行为进行辩解。难道他已经实现了正如他自己想要的“自由”了吗?现实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作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谢夫钦柯,作为苏联“高干阶层”的一员,他比历史上存在过的所有贵族都更像贵族。他有高薪,有高级公寓,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漂亮别墅;出行有政府提供的司机和保姆,火车上有专座,机场有贵宾待遇;还有专供子女上学的学校和平民百姓不得入内的商店、医院、娱乐场所......这些待遇都是他在美国根本不可能享有的,最主要的他的前途还一片光明。
然而,这些都成了云烟。在叛逃的过程中,谢夫钦柯最终病逝在异国他乡。不知道在闭眼之前,他有没有幡然醒悟,对家庭忠诚,对国家忠诚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