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不幸的大清 - 千年不遇之变局,而满朝尽是荒唐事

不幸的大清 - 千年不遇之变局,而满朝尽是荒唐事

公元1796年,嘉庆皇帝登基,大清自此翻开崭新的一页。此后,嘉庆在乾隆去世仅仅十五天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掉和珅,让满朝文武都对这位新任帝王刮目相看。

然而,完美的开篇并没有造就嘉庆朝的辉煌,这位闪亮登场的帝王非但没有带领清王朝走向繁荣昌盛,反而让国家滑入更加积贫积弱的深渊。

他上启“乾隆颓势”,下启“道咸哀世”,在他统治大清的25年间,荒唐事频出,连他自己被刺杀的次数史书记载不止一次。

1

先举例几件“不可思议”的荒唐事。

兵部大印丢了

兵部在大清是掌管军事的最高机构,掌管大清的国防,按常理来说是一个把守非常严格、运转十分缜密的机构,但是在嘉庆期间也严肃不起来了。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月初八日,皇帝去清东陵致祭,行至半路,接管理兵部事务的大学士明亮与兵部尚书普恭、戴联奎等紧急上奏:该部的行印遍觅不得。

也就是说,兵部大印丢了!

兵部与各部相同,有两枚关防,衙门平日所用的叫 “堂印”,而所谓行印,即随驾出巡时使用的“行在之印”。

帝王出行时,兵部职责甚重,其行印有钤发火票,调动军队,批发军需之权,现在正是请用之时,竟不知去向,自是非同小可。

嘉庆帝大怒,令兵部严查!事后查明,行印已被窃半年有余……

兵部印信,略如战国时之虎符,何等重要!丢了半年多居然没人去管,大清部务荒疏,可知一二。

最终,涉事官员被革职拿问了一大批,但行印终究是没找到。最后只得由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分摊银两,再补铸一枚。

状元迷路了

嘉庆二十四年,武科考试后,皇帝按惯例为武进士举行传胪大典。

这一天嘉庆帝一如往常的起了个大早,早早就位。大典开始,武状元和武探花却怎么等也等不到,大典只好中止。

事后一调查,原来是太监忘了开宫门,首次进宫的武状元和武探花四处找门,也没找到……

然后史书上就有了这么一段话:「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武状元徐开业 以传胪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钟英推升状元。」

也是在这一年,文科金殿传胪。按理,充任导引官的贝子德麟应该早早来到太和殿前,带领新科进士们站排行礼。

可是日上三竿,他还没到场,导致大典无法按时进行。

嘉庆帝很奇怪,命人查找,结果发现此人正躺在家中吸食鸦片,飘飘欲仙的快感让他忘了自己身上的这个要差。

按《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仪是国家的典章制度,是封建国家稳定的基础。

连这样的大礼都这样马马虎虎,恰恰说明,嘉庆朝已经礼崩乐坏。

八旗

乾隆南巡期间在杭州检阅驻防八旗,史书记载:「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在御前出尽洋相,这可让“文治武功”的乾隆非常愤怒。

尴尬场面令当时伴驾在场的嘉庆印象深刻,可到了嘉庆当政时,这样的情况更加糟糕。

嘉庆二十年,嘉庆在检阅部队的时候, 发现一位瘸腿的军官,嘉庆非常感动,问他:是在哪一场战斗中受伤的。

这问军官正气凛然的说:天生如此。

嘉庆听完后差点晕倒,天生如此,那他是如何当上军官的呢?!

八旗子弟兵曾经可是大清王朝最精锐的部队,从曾经“满万不可敌”到嘉庆时期的“300多人射箭竟然没有一个能命中靶心”,其战斗力的衰败速度之快放在全球恐怕都无人能及

2

从上面几个例子很能看出嘉庆朝的吏治粗疏

、礼崩乐坏、武备废弛。面对这些局面,嘉庆很想从根本上解决,希望治下的大清国达到的是一个共乐升平的社会景象,所谓

「吏治永清,民生永静,藏富于民,国本自固。」

所以我们看到的嘉庆,在二十五的统治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作风。即使不说嘉庆皇帝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也得说是“之一”。

在这二十五年,他没有一天不早起。读完「实录」后,天往往还没亮,他就秉烛批阅奏章。

遇到外出巡视时,他更要早起数刻,提前把一天的公事办完。

同时,他也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亲民」「仁慈」的皇帝形象。

每次出巡路上,只要遇到百姓拦轿喊冤告状,他一定停下来,细细询问,批示有关部门迅速办理。

他说,老百姓敢于拦御轿,那么一定是有比较大的冤屈,自己再劳累也要及时处理。

他待人非常平易。有一年提督湖北学政杨怿回京觐见皇帝,正值酷暑,皇帝正挥扇不止。一见杨怿进来,皇帝立即将扇子放在一边,非常详细地向他问起地方上的种种情况,虽然汗出如雨,浸透纱袍,皇帝却没再拿起扇子。

因为按体制,大臣在皇帝面前不可以挥扇,所以皇帝宁愿与大臣同甘共苦。杨氏晚年回忆录中写到此事时,仍然感动得痛哭流涕。

甚至在他最粗暴的一次表现中,仍然含有温情的成分。

虽然他对洪亮吉的奏折十分恼怒,但是在洪亮吉被关进刑部大牢后,他仍不忘专门派太监到刑部,传达一句「读书人不可动刑」,让刑部善待这个政治犯。这句话让洪亮吉感动了一辈子。

在他去世后,朝中大臣无不对他充满怀念。

尾声

嘉庆一生以勤为本,但是和自己的父亲和祖父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既没有理政能力又缺乏勇敢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

在这“千年不遇之变局”前,要想挽救大清朝,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不是仁爱,而是眼光、观念和勇气。可惜,嘉庆皇帝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伟大人物的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参考资料:

1. 张宏杰:嘉庆本纪

2.《八旗制度的兴衰始末》

3.《绿营兵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隆,状元,帝王,八旗,军官,嘉庆,皇帝,大典,千年,史书,观点评论,嘉庆,皇帝,兵部,嘉庆帝,嘉庆朝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乾隆,状元,帝王,八旗,军官,嘉庆,皇帝,大典,千年,史书,观点评论,嘉庆,皇帝,兵部,嘉庆帝,嘉庆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乾隆,状元,帝王,八旗,军官,嘉庆,皇帝,大典,千年,史书,观点评论,嘉庆,皇帝,兵部,嘉庆帝,嘉庆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