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列强的丑陋面目——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简史》,英国人疯狂向中国走私鸦片并获得巨额暴利。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除了向中国疯狂走私鸦片导致中国鸦片泛滥,大量中国人民遭受鸦片毒害,实际上英国人自己也在滥用鸦片。
鸦片酊制剂宣传
英国人服食鸦片的历史离不开一种叫“鸦片酊”的东西。
16世纪,欧洲炼金术的不断兴起,一位名叫帕拉塞尔苏斯的炼金术师和医师发明了一种更加利于服用的鸦片制成品:鸦片酊。一种将鸦片溶于酒精、然后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草药、香料所制成的药品。
鸦片酊的出现让英国人如同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因为他的价格不再像单纯鸦片那样高高在上。不过当时的鸦片酊制作非常不规范,有的鸦片酊甚至完全不含鸦片,而有的鸦片酊则因为鸦片含量过高,导致时常有人服用过量死亡。
不过真正让鸦片酊在英国乃至欧洲流行起来,离不开17世纪的英国医生、临床医学的奠基人托马斯·悉登汉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鸦片酊的配方进行了标准化并添加了一些草药进去以免人们服用过量中毒死亡。
而这种鸦片酊很快便跟着那些新移民去到了美洲大陆上。
他甚至还歌颂道:“我忍不住要大声歌颂伟大的上帝,这个万物的制造者,它给人类的苦恼带来了舒适的鸦片,无论是从它能控制的疾病数量,还是从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来看,没有一种药物有鸦片那样的价值”、“没有鸦片,医学将不过是个跛子”。这位医学大师因此也获得“鸦片哲人”的雅号。
一发入魂鸦片酊
真正让鸦片酊价格大跳水、走入寻常百姓家是在于1757年英国占领了印度鸦片的主产地孟加拉后,充足的供应拉低了价格,加上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鸦片酊也变得越来越便宜,购买也越来越方便。
到底有多便宜呢?1821年出版的《一个鸦片吸食者的自白》中,作者就写道:“这是一种万灵丹,能治愈所有苦痛、幸福,用1便士就能买到。”同一年英国伦敦一磅(约为453.6克)面包的价格约为2.1便士,一瓶鸦片酊还不够一磅面包钱。
到底有多方便呢?此时的鸦片酊完全就是合法商品,就像我们现在去便利店买香烟一样,上下班路上顺手就可以买上一瓶。
除了便宜和方便,实际上鸦片酊的泛滥也离不开当时残酷剥削的英国资本家们。当时没有什么8小时工作制,也没有什么劳动保护的概念,工厂环境非常恶劣,而工人们一天工作随随便便就超过12小时,甚至是14-18小时,但是到手的钱却少得可怜。
“鸦片--可怜小孩儿的护士”
超长的工作时间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当时的工人们普遍患上风湿、哮喘、关节炎等职业病,屈指可数的收入还要养家糊口,使得他们既没时间也没钱去看病,更别说当时压根儿没有什么足够正规的医疗手段,怎么办?只能自己给自己诊断或者找那些廉价的赤脚医生,然后去买鸦片酊止疼,然后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滥用成瘾。
即便没有得病,也因为超长的工作时间导致疲劳,又买不起酒来放松,廉价的鸦片酊自然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而且超长工作时间使得育儿也成为了一件难事。于是乎,为了减轻育儿的负担,贫民窟的母亲、保姆、甚至育婴堂都会给孩子喂食鸦片酊让他们保持安静,可以想象的,服用这类糖浆的儿童通常肤色灰白、营养不良。
甚至英国人还生产过一种含有鸦片成分的儿童糖果“巴拉高利”,到20世纪初时还是英国小朋友们的大爱,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在军队中,鸦片以及鸦片酊的使用同样广泛,军官们向士兵大量发放鸦片和鸦片酊用作战场急救、伤员救治、缓解疲劳与紧张情绪。
至于那些富人和贵族们呢?则是直接把鸦片碾碎了掺在酒和果汁里,饮宴时喝得无比陶醉。
19世纪中叶的一个观察者甚至这么写道:“很多人都往啤酒里放点儿鸦片,不然他们绝对不喝啤酒。”
穿格子西装吸鸦片的英国绅士
英国文艺工作者、学者们服食鸦片找灵感更是常见,英国散文集作者德昆西写了本书叫《忏悔录》,里面详细描述了服食鸦片之后是如何的飘飘欲仙,简直就是鸦片宣传手册,以至于当时很多读者都为了体验书中的境界前赴后继以身试毒。
就连英国国王乔治四世,晚年也喜欢用白兰地来送服鸦片。
用英国散文集作者德昆西(他自己就是个鸦片成瘾的瘾君子)的话说:“对于一般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来说,服食鸦片就像喝酒或抽烟一样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鸦片的危害其实不小,一些负责任的医生也会尽量减少推荐以免滥用,但依然挡不住英国人对于鸦片的依赖,即便有人因为服食鸦片过量死亡,“也极少有医生愿意作证把死因归於鸦片,因为这会牵涉到他的同行或者会损害鸦片的使用”。
后来随着乔治四世去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她非常讨厌鸦片,认为鸦片酊令英国男人失去了阳刚之气,喝鸦片酊的男人个个都是病鬼,但她并没有在法律层面禁止喝鸦片酊,因为鸦片酊和鸦片已经成为了政客、贵族、商人们的摇钱树,结成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但是维多利亚时代却是英国鸦片最为泛滥的时代,因为鸦片提取物:吗啡,和皮下注射器出现了。
福尔摩斯打吗啡
而且,随着封闭的中国国门被打开,中西方之间的贸易来往不断增加,许多东方的海员也开始在英国各港口定居,他们也很快把大烟枪带到了英国,大烟馆随之在英国遍地开花,尽管英国人认为吸食鸦片不如服用鸦片酊道德,但是吸食鸦片的效果很快令英国人着迷。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作品中,便经常出现大烟馆的描述。就连柯南道尔笔下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也是个时不时就得来上一针吗啡的瘾君子。
不过英国本土是不产鸦片的,需要鸦片就只能依赖进口,而且进口量与日俱增:“纵观整个19世纪,鸦片在英国、西欧和美国被广泛地应用,就像今天的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一样。。。在1831-1895年间,英国国内鸦片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进口鸦片从1830年的约91000磅上升到1860年的280000磅。”
除了进口鸦片,英国医学协会还设立奖章推动国产鸦片的培育。
肮脏破败的烟馆,形容枯槁表情邪恶的中国人
随着英国国内对鸦片需求的增加和对中国鸦片走私的兴旺,利物浦、伦敦等许多城市迅速发展成为鸦片的集散中心。当时,英国各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药店、杂货店、商店、书店、流动摊铺等,到处都在出售鸦片。
鸦片越发泛滥导致很多人服食鸦片过量中毒死亡、,据不完全统计,1860年,英国有1/3的致命性中毒是由鸦片引起的,而且鸦片泛滥英国犯罪率也不断升高,为购买鸦片抢劫杀人、服鸦片致幻后酿成血案、鸦片走私等恶性犯罪事件屡见不鲜。
严重的社会问题引来了各阶层的不满,逼得英国议会在1868年通过了《毒品药店法案》,开始对鸦片及其制成品实施管控,禁止销售非药用鸦片,限制英国本土的鸦片贸易。
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就像英国走私贩子向中国走私鸦片然后大发横财一样,他们同样也在向英国本土走私鸦片,英国本土鸦片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万国禁烟大会
严重的鸦片问题不断困扰着英国社会,教会、新兴资产阶级和普罗大众都是当时禁烟的主力选手,在他们的不断推动下,1909年2月,万国禁烟会在上海外滩汇中饭店召开。
来自中、美、英、法、德、俄、日、意、荷、葡、奥匈帝国、暹罗、波斯等13个国家共41名代表,会议最终通过“九项决议案”。敦促各国政府采取必要之措施管制鸦片的生产和消费,“开国际协作禁烟之端”。
1912年1月23日,由中国、美国、日本、英国、 德国等国家在海牙召开禁毒国际会议,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海牙禁止鸦片公约》,约定缔约国应当制定法律管制"生鸦片"的生产、销售和进口;逐渐禁止"熟鸦片"的制造、贩卖和吸食;切实管理吗啡、海洛因、古柯等麻醉品。
1914年英国出台第一部专门的禁烟法律,开始抑制了英国本土的鸦片贸易。不过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因为鸦片的替代品可卡因、海洛因、安非他命等早已泛滥成灾。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此后无论英国政府制定再多的法律,也已经无法再形成对毒品的有效控制,更别说像中国一样取得堪称禁毒课代表的效果了。
当年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结果自己也吸上了,如今更是被毒品问题所困,真的是现世报啊!
以史为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