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都曾想过,如果自己能“穿越”回古代的话,到底是做皇帝还是做王爷?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掌握生杀大权。但平时公务繁忙,还有千百双眼睛盯着,一旦有什么事情做的不对就要被人戳脊梁骨了。而在皇帝的“阴泽”下生活的王爷们,反而落得轻松自在。在康熙晚年,皇子们便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到底是争皇位还是老老实实做个王爷?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了年仅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做了皇太子就意味着以后能继承皇位了,因此胤礽非常的嚣张跋扈,在朝堂结党营私。这可谓是犯了大忌了,在没有战乱的年代,皇帝最要提防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子造反夺位。
因此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等理由,废除了皇太子,这也便引起了其他几位阿哥对皇位的觊觎。
参与到夺嫡之争的皇子有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这八位皇子的创造了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而最后胜出的人正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虽然是众阿哥中的胜出者,但他并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雍正给自己背负的压力太多了,或许他是在极力的证明自己,康熙选择自己是正确的选择,因此雍正把自己变成了清朝“第一工作狂”。每天早期批阅奏折,晚上到了在寝宫还要批阅奏折,啥事情能亲力亲为就亲力亲为。
在位期间确实做了很多重要的改革,比如说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让贪官变少了。但日夜操劳之下,只做了十三年皇帝就驾崩了。
相比于雍正而言,十二阿哥胤祹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胤祹虽然是定嫔万琉哈氏所生,但却挺受康熙重视的。康熙五十六年,胤祹便被任命为了内务府总管,之后更是受命掌管蒙古汉军三旗。
如果胤祹参与夺嫡之争,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但胤祹却甘心做好自己的事,绝不参与夺嫡之争。因此雍正继位后,将其他参与夺嫡之争的兄弟都打压了下去,为了彰显自己的“明德”便任用了一项不好争斗的胤祹。
雍正八年,胤裪受封罗履郡王爵。雍正十三年又晋升为和硕履亲王。雍正去世后,便是由胤裪一手操办的丧事。乾隆执政后,胤裪依旧受到重用。在乾隆十五年,胤裪成为了乾隆朝,第一个可以乘轿上朝者的人,就这样胤裪无病无灾的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薨世,享年七十七岁,实属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