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不管是打天下,还是守天下,都需要一个仁义的好君主来主持大局。这样才能把天下拿到手,并且好好的大理着。当在打天下的时候,需要一个仁义之人从来主持战局。做到赏罚分明,这样将士们才会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一起把敌杀。
如果是一个残暴的人来主持战局,那么将士们将会苦不堪言。有功他未必会赏,有过就当场要杀要剐。殊不知战场之上,正是用人之际,他这一杀,不仅少了人才,而且还凉了众位将士的心。使得战斗力大大下降,十分不利。当到了守天下的时候,也是一样。需要一个仁义之君来主持朝政,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这样就能做到规规矩矩,每个臣子都心悦诚服地听话,不敢对皇帝打理的朝政指手画脚。从此让朝堂有了秩序,使得国家机器得以正常地周转起来,这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但是有时候,让一个过度讲究仁义的人来当皇帝。却不是正确的选择,相反有时候还有可能会让政权颠覆,这又该怎么说呢?
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清朝的一位皇帝。他本来也是一位仁义的皇帝,他的一生也很有作为,将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于到了后期他就可以坐享其成,成了人生赢家。到了他的晚年,由于他个人的仁义。却导致了朝堂变得混沌不堪,使得国家往灭亡的路上行进。
而当他意识到这样的情况时,他却无力挽救。他决定将这个重任交由他的继承人来解决,但是该选择一个怎样的继承人,成了他头疼的大事。满朝文武都在建议让皇帝的一位仁义得像他的皇子来继承,可是皇帝却公然反驳。怒斥自己仁义的皇子无能,结果选了一个比较“冷血”的皇子当了太子。
这简直刷新了我们的价值观,皇帝的继承人不都是仁义的人来当好吗?这位皇帝为何偏偏要选一个“冷血”的皇子来当呢?那么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何要这么做呢?带着种种疑问,跟随着小编的步伐,一探究竟吧。
这位清朝的皇帝就是康熙。康熙我们都知道,他的一生为清朝做了很多的大事和好事。而他在位期间,懂得学习汉人的文化。并且推行满汉通婚,重用汉人当官等等政策。也为老百姓们考虑了很多,不仅减轻了他们的赋税。而且还帮助老百姓们修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让百姓们过上了好生活。可以说是一个真正为民考虑的好皇帝,因此被人称为“千古一帝”。
但是也就是这么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在立储君的事情上,犯了难。刚开始的时候,他是立了长子为太子。本想要好好栽培于他,让他成为一位合格的储君的。可是这个太子实在是不争气,两次都被废。就这样康熙把立储君的事情都搁在了一边,直到他老年的时候,才意识到立储君的重要性。
于是他就开始宣布要从几位能力出众的皇子中选择一个当储君,好在自己百年之后有人继承大统。而满朝文武都一致推荐八阿哥胤禩,说他是一个仁义之人。最像康熙帝,同样有着仁义之心,可以胜任未来的帝位。然而康熙就直接抨击胤禩是一个懦弱之人,无能之人,实在不能成为合适的人选。也就是康熙这句话,立马引起了“九子夺嫡”的局面出现。
一时间他们在暗地里勾心斗角,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而后让自己顺利成为储君。最后康熙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就挑选了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为储君。而胤禛是一个“冷血无情”,不苟言笑,喜怒不行于色的人。而且又是一个极具城府,残忍之辈。与众位大臣们格格不入,大有仇视之感。
那么康熙为何不选一个和他一样的具有仁义之举的八阿哥为太子,而要选一个比较“冷血”的胤禛为储君呢。有个大臣问了康熙为何这样做,康熙答到:再来一个我,大清必亡!
原来,在康熙到了晚年的时候,朝堂已经变得十分污浊。而他又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他想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所以只能放纵那些大臣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所以他想立胤禛这个具有铁腕力度的皇子为储君,就是希望将来他能一改这样的颓废之气,还百姓们一个幸福的家园。
等到康熙驾崩,雍正上位之后。他果然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就大刀阔斧地政治朝堂,将官僚们手中的权力给夺了回来。将他们从百姓们手中夺来的田地尽数充公,而后又将这些田地分配给百姓们去种。还减免了他们的赋税,使得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这样一来,浑浊的朝堂变得清朗起来,国民的生活富足了起来,大清的粮仓也满了起来,库银也积攒了数以千万计。使得康乾盛世得以开创起来,其实雍正功不可没。然而雍正正是因为得罪了很多的官僚,他们就会用笔墨来抨击这位皇帝,说他是一位残暴之君。所以我们才看到雍正的负面之说,可见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