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抵达莫斯科,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来到莫斯科,而他也即将见到当时名动世界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对于毛主席的到来,斯大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两位伟人一见面,斯大林就握着毛主席的手说:你很年轻嘛,真了不起。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随后,斯大林一再问毛主席:“你这次来不容易,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你有什么想法和愿望?”毛主席则回答:“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是既好看又好吃。”
毛主席的回答颇具哲理和幽默性,让斯大林听了都愣了一会儿,不过他还是很快反应了过来,继续与毛主席进行深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两位伟人的会面显得有些另类,两人在交谈之中充满着哲理和机锋,斯大林有的时候非常强硬,但毛主席却总能巧妙化解,始终不屈不挠。
不过根据师哲的回忆:总的来说,斯大林对于我们的态度是真诚和热情的。他对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有些看不起,唯独对毛主席非常尊敬和看重。
但是,就在双方相互试探的过程中,斯大林却突然说了这样一番话,“你们东北有个叫黄逸峰的,你可晓得?”毛主席摇摇头,并不清楚。斯大林步步紧逼,说:“这个黄逸峰可厉害了,连苏联人都瞧不起…...”
这话可就说的很重了,已经上升到了影响两国的关系的地步,但毛主席的确没有听说过此人,所以他只能平淡的回答,回去以后会询问一下。那么问题来了,这位让斯大林念念不忘的中国人,让毛主席摸不着头脑的同志又是谁呢?
黄逸峰,1925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8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成为中共党员。
这位同志的人生颇为不凡,首先,他先后参加了1926年10月、1927年2月,以及1927年3月先后三次上海起义。
当年,年仅21岁的黄逸峰穿着普通工人的服饰,手握手枪,率领工人纠察队围攻第五警察署。靠着勇敢和果断,他和上海工人全歼了北洋军阀反动军警5000多人,缴获了长短枪,4000支轻重机枪100多挺,取得了第3次武装起义的伟大胜利。
因为功勋卓著,黄逸峰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同志的接待。但是,这位优秀的共产党人却遭遇了一系列的坎坷和挫折。
——从1930年开始,他前后两次被割断了组织关系,但他对于党的信仰始终坚定不移,始终坚定地向党组织靠拢,最终留下了三次入党,忠心不变的传奇。
然而,他的革命意志虽然坚定,但却也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在蒋介石脱下革命外衣后,黄逸峰前后7次被逮捕。期间他得到了党组织的营救,也有关押两个月后被保释,当然还有爱国华侨的营救。
总而言之,他当时进监狱就如同回家一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咬紧牙关,不改自己的革命初衷和党性。
从这些内容来看,黄逸峰绝对是一个纯正的,刚正不阿的,有能力的共产党人。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何会被斯大林给惦记上呢?这还是因为他的正义性。
事情回到解放战争时期,当时中国的东北铁路是由中苏共同管理的,本来当时苏联同志和中国同志友好相处,很多人都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也有少数苏联同志态度骄横,往往以救世主的态度自居,他们的这些行为引起了中国同志的反感,但为了大局考虑,大家还是选择容忍。
不过,虽然有些同志会选择退让,但身为副总局长的黄逸峰可就不能忍了。在大事情上,他绝对的配合和尊敬苏联同志,对他们提出的意见虚心接受,但他绝不能容忍苏联同志对于中国革命者的侮辱,也无法忍受对方的不负责行为。
例如,他和一位苏联驻中长铁路的顾问经常在工作上因意见相左而发生分歧,他也对对方的不负责行为深恶痛绝。
当然,涉及到工作上的事情,黄逸峰尽可能的以配合、容忍为主,但是对于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意见和错误举动,他必然选择抵制和批评,根本不管苏联人所谓的救世主的态度。
这样一来使得苏联顾问对他很不满,但由于对方在工作上很配合,所以也只能无可奈何。然而,很快矛盾还是爆发的。事情发生于一次宴会上,那位同事借着三分酒意居然调戏一位中国姑娘。
这事深深的刺激了黄逸峰,他冲上去制止了对方,而且还第一次公开顶撞了这位老大哥,痛斥他的不轨行为。由于黄逸峰脾气火爆,声音洪亮,所以这位苏联顾问当众出丑,下不来台。
之后,这位苏联顾问调回了苏联,在面见斯大林的时候,他就直接找斯大林同志告状,说黄逸峰瞧不起苏联人,并且对苏联人有着很深的敌意。
要知道斯大林也是一个十分刚强的人,所以他对于黄逸峰这个名字也深深的记了下来,以至于他和毛主席第1次见面的时候还告了一状。
毛主席当时满头问号,后来经过周总理的解释,他才明白事情的真相。但毛主席的态度也很坚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本人不可能向斯大林妥协,更加不会让自己的党员放弃正义。
面对毛主席和黄逸峰这样的领袖和党员,斯大林也第一次感觉到了棘手,所以他才会高看毛主席一眼,并且最终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那个年代里,苏联是世界的两极之一,而中国刚刚成立不过两个月,一穷二白,而且还有求于苏联。
但无论是毛主席还是黄逸峰,都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敢与强大的苏联对抗,这就是那个年代中国人的骨气,而这样的毅力和勇气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