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红楼梦:林黛玉带来的巨额遗产,就落在贾琏手里,72回他亲口承认

红楼梦:林黛玉带来的巨额遗产,就落在贾琏手里,72回他亲口承认

林家的全部家产一共分为两批进入贾府,第一次是林黛玉别父进京都,林家的金银细软和林家千金小姐黛玉一起都进入荣国府了。第二次是秦可卿丧礼的同一段时间内,黛玉回南葬父,再次赴京进贾府,这一次,是将林家的基业产业一并进入荣国府了。

这两次的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林黛玉是客居,贵族小姐出阁之前,需要贵眷的亲身示范教育,贾敏死了,林如海的几房姬妾是不够资格教育小姐的,林如海公务在身,没有时间也不能越俎代庖行使对女儿的教育职责,这时不等林家提出,贾母早早想到了这一层,很快派男女船只来接了。

林如海没有儿子,偌大的根基和家业无法传承,黛玉进京,意味着林家就只剩下年逾半百的林如海了(其他人都是奴才),林家四世公侯、一代巡盐御史的基业只有中断,但家产如何平稳地交到女儿黛玉手里,最好一并可以定下女儿的终身,一定的林如海放在第一位思考的问题。

曹雪芹给予林黛玉的定位是“天下第一薄命人”,是“风霜刀剑严相逼”、有苦无处诉的可怜可叹之人,如果说林黛玉是腰缠万贯女富婆进贾府了,这小说就没法写了。

但曹雪芹自有妙处,对于林家产业、财富,他交代地清清楚楚,只是手法隐晦罢了。其实《红楼梦》四大家族的兴衰就是一部经济纪录片,经济,是贯穿《红楼梦》头尾一脉相承,并回溯呼应一丝不断的主题。小说一开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落脚点就是一个主题:“如今的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 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内囊上来,就是入不敷出,已经开始吃家底了。这样的经济状况,试问四五年之后元妃省亲那样的金门玉户、桂殿兰宫有可能吗?

事实上,不但贾府风光无限地迎接了贵妃省亲,而且贾府里大小宴会不断,那个银子像流水一般哗哗地淌,小说直到五十五回探春理家,读者才开始感受到荣国府财务开始吃紧了。在此之前,那一派富贵繁华不过是林家五世的积累被挥霍而已。林家的钱是如何进入贾家的,其实曹雪芹写的很明白。

贾母派人派船接外孙女,林如海这里安排陪同黛玉的人只有乳名王嬷嬷,和贴身丫鬟雪雁,这是贴身服侍的人,这方面,贾母应该也派了人。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教授林黛玉一年学业的老师贾雨村。

私塾先生授课了一年,然后护送学生进京,表面看,这是贾雨村为林家所做的贡献。他获得了什么呢?林家和贾府的官场资源为贾雨村谋取重返仕途,读者知道,贾政为他获取的是应天府的要职。这样的职位吏部的花费那会是很大一笔钱,贾雨村想到了这一点,但不等他操心,林如海早就为他筹谋好了一切:“……既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林如海咋说的?说大舅哥啊,我女儿你帮我养吧,然后我女儿的老师想官复原职,你帮忙办了这事,吏部要花钱,你也垫上吧!可能吗?这是林家的做人做事的风格吗?那一定是我女儿拜托大舅哥操心养育,闺女也带了些盘缠,不至于给你添经济负担,闺女老师的仕途之事你操心,需要花多少钱,从闺女带去的盘缠里出就是。

这样才对,而且,黛玉带进京的财富一定是非常大的数目,否则贾雨村所需要的花费不至于如此轻描淡写,而且,护送黛玉并护送黛玉随身财物的安全,这个体量不小,这才是贾雨村进京对于林如海的意义,也才值得林如海给他如此的回报。

林黛玉回南探父并葬父,护送她往返的,除了表哥贾琏,再次出现了她的老师贾雨村,也就是说,黛玉两次进京,贾雨村都担任了护送之责,这一趟回南并返京,因为前后发生秦可卿之死和元春省亲这样的重大事件,读者往往将黛玉葬父这件事所交代的细节忽略了。这些细节恰恰构成了贾府之所以可以风光省亲的重要缘由,说几个细节和时间关联:

黛玉、贾琏在苏州的时间有大半年,这个时间足够处理好林家的家产了,贾雨村是应天府知府,林如海就算是生前没有安排妥当,作为当地父母官的贾雨村,也完全可以充当保护林家产业完整交付给黛玉的能力,林家族人没有力量和州府抗衡。贾雨村这次上京除了护送黛玉,还因王子腾保举他升官陛见的缘故,元春要省亲要花大笔的钱,这个时候贾雨村就充当了中坚力量,好好地助了一臂力,王子腾作为元春的亲舅舅,贾府作为元春的娘家,对贾雨村的鼎力自然是相当的满意,省亲有了钱,贾雨村升了官,双赢,同喜!

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曹公之笔无虚言,几笔看似不经意,就让上上下下严丝合缝,令读者恍然大悟了。在交代这一切时,一个字的财产没有写,倒是写了黛玉从家里带进贾府了许多书,很多的笔墨纸砚,有多少书呢?在后文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交待了:大小书架子上,磊着的是满满的书。这些东西在黛玉看来,是林家最重要的财富,咏絮之才的黛玉完整地继承了林家的家风,这是须臾不肯舍弃的,都带来了。

林家的财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精神传承,这个在黛玉身上,在潇湘馆,很清楚。另一个是物质的财富,是府邸,是田产,是林家累世的积累。这个谁看得重,谁竭力获取,不言而喻。

有的人就会说了,你这都是推理,没有真凭实据呀。的确有凭据,是在七十二回,荣国府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贾琏焦头烂额之际,说出一句话来:“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注意哈,再,这是贾琏在回味当年发大财的美好呢,突然能发三二百万,这是什么概念,不是贾府惯例收入,而是横财,联系小说前前后后,只有林家绝户了,他发了这个绝户财。这财当年就落在贾琏手中,这样的一种感觉,贾琏手头越紧张,他越愿意回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贾琏,遗产,时间,女儿,荣国府,读者,雨村,林黛玉,如海,贾府,观点评论,林家,贾雨村,林如海,林黛玉,黛玉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贾琏,遗产,时间,女儿,荣国府,读者,雨村,林黛玉,如海,贾府,观点评论,林家,贾雨村,林如海,林黛玉,黛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贾琏,遗产,时间,女儿,荣国府,读者,雨村,林黛玉,如海,贾府,观点评论,林家,贾雨村,林如海,林黛玉,黛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