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彼得一世: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位皇帝,西化改革,向洋而生

彼得一世: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位皇帝,西化改革,向洋而生

在俄罗斯的历史中,有两个人物被称作大帝。一个是彼得大帝,另一个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彼得一世堪称俄罗斯近代化的开创者。年少时他乔装化名,在西欧各国游历学习;回国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改革。为了给俄罗斯寻找出海口,彼得一世硬钢波罗的海强国瑞典,北方战争大获全胜。

年少有为,学习西方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伟人彼得大帝的 成长经历就是如此。他的父亲去世后,先是第三子费奥多尔三世继位,体弱多病的费奥多尔三世不到六年而亡,继承者是由两个弟弟——伊凡和彼得并立。此时的彼得尚且年幼,伊凡更是先天智力低下,整个大权被长姐索菲娅垄断。

此时的彼得年仅10岁,为了积蓄力量、藏起锋芒,他和自己的母亲来到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在这里,彼得建立“少年军”,编其为兵团,也就是禁卫部队的前身。随着时间的推移,彼得羽翼渐丰,1689年在成功镇压索菲娅的叛乱后,彼得正式开启帝王之旅。虽然此时仍然是二皇并立,但是彼得的光芒完全掩盖了伊凡的怯弱。

在莫斯科的那段时间里,彼得常常与附近的外国人接触,尤其是西方先进的航海与造船技术,深深地吸引了年轻的彼得。1695年,彼得率军远征奥斯曼土耳其,结果却因为缺乏舰队的配合失利。为了打败对手,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1697年彼得派出一支庞大的代表团,出访西欧。政治上结盟,经济上学习,彼得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当时的荷兰、英国等地,造船与航海技术遥遥领先,沙俄要想发展,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为了表达决心,彼得更是化名为米哈伊洛夫,以下士的普通身份随团出访。在阿姆斯特丹和伦敦等地,彼得不仅学习着海军技术,还深入研究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代表团一方面以考察的名义学习,另一方面又在购置军火、招募工匠和专家。

全面改革,富国强国

乔装化名的彼得,西欧之行收获满满。学成归来后,在镇压了国内的叛乱后,彼得开始雄心勃勃的改革。政治上建立辖省制度,实行职级制,为中央集权和沙皇至上扫除障碍;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大力扩大出口;文化教育方面学习西方,派遣留学生,改造沙俄贵族;军事外交上发展近代海军,向北欧强国瑞典开战。

与当时的西欧国家相比,沙俄的政治体制落后。彼得一改之前的松散体制,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管理体制。首先是建立辖省制度,各省设有总督,由专业人员协助管理。其次是实行职级表制度,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者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得到提拔。世袭制变按劳分配,守旧贵族变技术官僚。

除此以外,彼得废除贵族领主的杜马会议,用参政院来取代;取消大教长,代之以宗教院,沙皇的权利至高无上。政治改革的同时,经济方面也在进行。凿运河,开商埠,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准许手工工场主购买农奴;为了鼓励出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为了筹措经费,又在全国推行人头税。

一位俄国的革命者评价,“彼得大帝是召唤我们走向生活,在巨大的、但陷于沉睡中的古老俄罗斯的身体中,注入生气勃勃的精神的上帝。”在文化教育上的改革,促进沙俄全方位的进步。彼得引进西方的生活方式,简化俄国的文字。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出版报纸、自任主编。开创了俄罗斯许多个第一,第一座图书馆、第一所医院、第一个剧院、博物馆......

海洋强国,向洋而生

无论是政治经济的改革,还是文化教育的提升,彼得都在为富国强兵寻求出路。在他之前的沙俄,只能算是一个很普通的国家,甚至就要沦为西欧国家的附庸。雄才伟略的彼得,要为强大的俄罗斯而战——寻找出海口就是最重要的方向。为了打败北欧强国瑞典,彼得在外交和军事两个领域出手。

早在西欧考察期间,彼得就与丹麦、萨克森结成反瑞同盟,史称“北方同盟”。获得盟友的支持后,彼得信心满满地向瑞典宣战。然而,战争刚开始并未出现压倒性的优势,反倒是被瑞典各个击破。1700年,三国联合向瑞典开战,结果却是丹麦先败退出,沙俄也在三个月后失利。

战争的一时失利,让彼得更加明白军事改革的迫切。1701—1704年,彼得趁瑞典主力陷入波兰之际,亲率主力向波罗的海进军,相继攻陷了许多城池。在此期间,彼得有了新建都城的想法。他命人在涅瓦河口大兴土木,圣彼得堡拔地而起。1708年和1714年,彼得又与瑞典发生多次战争,在波尔塔瓦战役和汉科角海战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战果。

苦心人天不负,彼得终于实现了人生理想,俄国也改变了国运。从1700年到1721年间,通过与瑞典的一系列战争,最终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俄国也改成俄罗斯帝国,彼得被枢密院封为“大帝”和“祖国之父”。在新的首都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的威名达到顶点。值得一提的是,彼得大帝时期,还与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国和沙俄的两位皇帝历史性交锋。

后记

如今,彼得大帝的雕像依然矗立在圣彼得堡。这里曾经见证了沙俄的强大,也经历了十月革命的洗礼。二战中德国把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硬是没有摧毁人民的斗志,伟大的俄罗斯永不屈服。圣彼得堡经历彼得格勒、列宁格勒的名字后,1992年重新改回圣彼得堡的老名字。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谢彼得大帝,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又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俄国,瑞典,沙俄,俄罗斯,强国,皇帝,帝国,西方,改革,大帝,观点评论,瑞典,沙俄,俄罗斯,彼得大帝,圣彼得堡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俄国,瑞典,沙俄,俄罗斯,强国,皇帝,帝国,西方,改革,大帝,观点评论,瑞典,沙俄,俄罗斯,彼得大帝,圣彼得堡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俄国,瑞典,沙俄,俄罗斯,强国,皇帝,帝国,西方,改革,大帝,观点评论,瑞典,沙俄,俄罗斯,彼得大帝,圣彼得堡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