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奥斯曼土耳其领土丧失第一则:保加利亚、柏林会议与“狭长地带”

奥斯曼土耳其领土丧失第一则:保加利亚、柏林会议与“狭长地带”

奥斯曼即便在全盛时期也没有真正控制地图上的所有名义疆域,比如说海雷丁等巴巴里海盗盘踞的阿尔及尔、马穆鲁克主政的埃及都是如此,阿拉伯半岛最南部的也门也是这样的。当然在某些地方他们还是会施加比较具体的力量加以干预和控制,比如在昔兰尼加、美索不达米亚等地,1911年的意土战争中与意大利作战的就是拥护高门的土军,而伊拉克也是,直到土耳其签完《洛桑条约》后还在为此和侯赛因儿子担任的伊拉克国王争夺摩苏尔,但是最主要的版图还是巴尔干-小亚细亚地区,这是帝国的核心。然而欧洲列强最喜欢争夺的也恰恰是巴尔干,外加黑海海峡。

如果说经济重要性和战略重要性,那显然是三个地区最重要: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鲁米利亚平原-小亚农耕区。其中小亚农耕区的东部是土耳其从波斯手里夺取的,而巴尔干地区的核心则是保加利亚,这里的绝对君主制经济制度建立,确立了土耳其帝国的经济基础,其实小亚西部和保加利亚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原先都是拜占庭的粮仓,但是拜占庭自己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极差,而且自己的军事训练和武力维持又很烂,所以很快都丢失了,而且丢失的时候很诡异,安德里亚堡,也就是后来的埃迪尔内是先于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拜占庭最后一任君主继任前,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养精蓄锐,本身是有可能和北部的拜占庭领土合围突入中部的土军的,但是即便是比较强南部地区,也遭到了土军的无情扫荡,最终农田被毁、人丁被掳,军队更是溃不成军,和明末辽东的惨样差不多。

不仅如此,拜占庭各个残余领土之间还形成了事实上的分裂割据,本都地区的特拉布宗帝国,自己苟延残喘到了1460年,而君士坦丁十一世北上到君士坦丁堡继位后,南部也几乎立刻和皇城失去了联系,在皇城遭到围攻的同时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侧翼支援性攻击。

这都是前朝的历史了,但是观察土耳其丧失对巴尔干领土控制权,和这个过程也有类似之处,希腊在1821年后发动独立战争,1830年正式独立,掌握的领土除了阿提卡半岛和雅典外,主要都集中在南部原先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采邑范围内,而后来逐步独立的塞尔维亚(1804-1817年战争后逐渐自立为公国)等国,也形成了一条将土耳其控制区逐步压缩到鲁米利亚与希腊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这恰恰是当年奥斯曼灭亡保加利亚和东罗马的进军路线。塞萨洛尼基、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和阿尔巴尼亚仍然在奥斯曼的控制之下,阿尔巴尼亚是最不愿脱离土耳其的,直到1912年巴尔干战争战败后,土耳其才恋恋不舍的放弃了这片蛮荒之地。

为什么这个狭长走廊能够比较长久的不脱离土耳其呢?

首先,这些地方在土耳其帝国建立过程中就是被奥斯曼在巴尔干半岛上首先征服的,地形平坦,易攻难守,土耳其军队在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最后决战前就快速控制了君士坦丁堡四周北西东三个方向的土地,而且通过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制海权封锁了几乎所有有效的海上增援,至于在黑海方向卡法港过来的增援,不仅杯水车薪,更是难以冲破阻挠进入金角湾,当然也有少数幸运儿冲了进来,但是大多数都是像当时掌握了尤卑亚岛和克里特岛的威尼斯人派出的支援船队那样,遭到土军设置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炮台的轰击,而土军对于违背警告向拜占庭提供援助的外国人员也特别惨忍,一个船长直接被奥斯曼人拿木桩子插进anus示众了。换言之,打破围困君堡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夺取马尔马拉海的制海权,也就是要拿下两个海峡的自由进出权,一战的情况也确实如此,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发动登陆战,目的就是直指伊斯坦布尔。结果是加里波利始终没拿下来,所以君堡就拿不下来。

但是这也不是说他们确实能够凭此把狭长地带守御得很好,除了阿尔巴尼亚和色雷斯,整个大马其顿地区都被巴尔干联军拿下了。除了对黑海海峡的制海权控制,对保加利亚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有了保加利亚,在狭长地带维持屯驻军的粮食就有了着落,同时也是为北部提供一个屏障,没有这个屏障,就意味着通往南方的路一路畅通。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保加利亚认为自己在战争中出力最多,理应分到更多战利品,所以和参与分割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希腊都交恶,引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就是原先在爱琴海有海岸线的保加利亚丢失了自己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分得的主要领土。

保加利亚这个国家很有意思,本身是沙俄一路向南玩命打打出来的,结果在一战中却参与了同盟国,也就是德奥一方,反而是战前厌恶俄国过分干预内政的塞尔维亚背弃了和奥匈的盟约,成为沙俄的坚定盟友。保加利亚国内的舆论一直对俄国感情很好,他们民间还一直流传着圣诞老人是俄军士兵的传说,对于俄国的感觉一直都不坏,连带着他们的官员对俄国的反对态度、调门也都不高,要知道保加利亚是北约成员国,在反俄问题上的迟疑与北约老大美国的坚定是大相径庭的。其实一战前保加利亚的大转向,要追溯到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圣斯特法诺条约》时期,当时俄国在联合罗马尼亚南征土耳其的过程中大获全胜,逼近君士坦丁堡,导致高门落败签订城下之盟。

但是要知道就在1856年,英国大剌剌的干涉了俄国对土耳其的战争,并且带头直接遏制了俄国的南下,这一次土耳其满以为自己又会得到英国的武力支援,但是没等到,所以心理是很慌的,德国召开柏林会议,并不是高调介入,而是对英德协调、德俄协调的紧急修补,因为如果英俄再次发生战争,难受的就是德国了,因为他必须要在英俄之间选边站,无论选哪一边,对德国来说都是输了亏了。站队英国,俄国与德国有漫长的共同边界,同时还为德国工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对于德国来说经济、安全利益的权重是很重的;但是站队俄国的话,德国在西线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特别是离岸平衡策略对德国的遏制,使得奥匈、法国等强大邻国都会和英国合作遏制德国,这样对德国爆发军事冲突的威胁非常大。两边站队都会让德国损失很大,如果非要选择一下,那就只能偏向英国,因为英国对德国的威胁变现能力更强。

柏林会议是德国没办法必须出头办的事情,不办就会让英俄直接开战进而导致德国被迫站队的情况出现,俾斯麦的模糊政策与其说是一种狡猾,不如说是一种无奈与尴尬。在会后签订的协议里保加利亚被削弱了一半,特别是抑制东鲁米利亚与保加利亚合并的速度。这实际上就是在变现保持狭长地带的土耳其存在。但是,英国人也不是白给支持的,因为法俄之间从蒂耶尔稳定政局后就开始实质性接近,导致英国难以再随便进入地中海发动大规模海战,但是英国为此割占了土耳其的塞浦路斯岛。英国在“东方问题”中保护土耳其的作用,到柏林会议这一刻已经完全化为乌有,因为他出不了兵了啊。但是英俄、英法关系已经差到了极点。德国的尴尬境况也达到了极点,可以说欧洲各国(列强)这次会议开得都很别扭,不痛快。

但是俄国也不希望真的和英国开战,那样后果是他无法承担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俄国,地区,控制,土耳其,土军,保加利亚,领土,会议,奥斯曼,巴尔干,观点评论,俄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德国,奥斯曼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俄国,地区,控制,土耳其,土军,保加利亚,领土,会议,奥斯曼,巴尔干,观点评论,俄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德国,奥斯曼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俄国,地区,控制,土耳其,土军,保加利亚,领土,会议,奥斯曼,巴尔干,观点评论,俄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德国,奥斯曼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