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阿拉伯帝国都是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帝国,两者都创造了高度辉煌的文明,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随着两大帝国的扩张,其在今中亚地区发生了一次战争,史称怛罗斯之战。
这次战役之前,阿拉伯帝国和唐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直接碰撞的?战前的两大帝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就来一起了解下。
一:阿拉伯帝国与呼罗珊
阿拉伯帝国初创于632年,四大哈里发时期其版图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到661年开始,其转入帝国世袭阶段,第一个王朝为倭马亚王朝。
749年,新的阿拔斯王朝建立,因此两年后与唐朝军队在怛罗斯作战的是阿拔斯朝的军队,其受命于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所指挥。
阿布·穆斯林是谁?呼罗珊地区又是什么情况?
这个阿布·穆斯林出身是波斯奴隶,但是精明强干,精通武略,在赴麦加朝觐时与阿拔斯势力建立了联系;还有一种说法是阿布·穆斯林是在狱中与阿拔斯势力建立联系。
但不论如何,阿布·穆斯林出身较低,能力较强,而且在倭马亚王朝后期与阿拔斯势力建立了联系,并为其服务,这些信息是确实的。
743年,阿布·穆斯林被派往呼罗珊地区组织力量。
呼罗珊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大体的范围是今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和中亚几国的一部分。
波斯帝国时代,居鲁士远征这里的马萨格泰人,但被其女王击杀,女王将居鲁士的头砍下来扔进了人血中,嘲笑:孤家今为陛下止嗜血之渴!
虽然波斯对呼罗珊地区的征服并不顺利,但到了大流士一世时代,历经多次血战还是将其并入了帝国版图当中。
后来在呼罗珊地区兴起了安息帝国,而萨珊波斯兴起后,呼罗珊再次归于波斯,原安息皇族分支亦为萨珊波斯顶层贵族。
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主要的进攻方向之一就是萨珊波斯,642年在尼哈温战役中彻底击败了波斯军队,此后继续征服波斯帝国的其他地区,并且在644年首次设置呼罗珊总督。
萨珊波斯是一个大帝国,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覆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在阿拉伯军队的猛攻之下,波斯一位名叫卑路斯的王子向唐朝求援,唐朝在疾陵城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662年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
由于这里距离唐朝核心地区实在太远,唐军没有出动,而波斯都督府存在几年之后辖地便被阿拉伯军队吞并,卑路斯率亲族来到长安,唐高宗封其为右武卫将军。
《新唐书》载:始,其子泥涅师为质,调露元年,诏裴行俭将兵护还,将复王其国。以道远,至安西碎叶,行俭还。泥涅师因客吐火罗二十年,部落益离散。景龙初,复来朝,授左威卫将军。病死,西部独存。
也就是说,卑路斯去世后,唐朝派出了裴行俭派兵护送其儿子复国,但到了安西碎叶城,裴行俭以太远为由停止前进,卑路斯的儿子泥涅师只能待在吐火罗二十余年,唐中宗时又来到了长安,被授予左威卫将军,病死后其西部遗族仍然存在。
萨珊波斯彻底覆亡后,阿拉伯帝国在呼罗珊地区设置总督进行管理,并在这里屯有重兵,作为进一步向中亚进发的基地,而中亚是唐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辐射范围,长期臣服于唐的突骑施部队与阿拉伯呼罗珊军团展开了为期数十年的交战。
频繁交战使得呼罗珊军团成为阿拉伯帝国中战力最强的一支部队,而且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实际上真正的阿拉伯人从事军旅的人越来越少,更多时候是依靠皈依伊斯兰教的其他族群来承担军事作战任务。
比如呼罗珊军团中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波斯人,而不是阿拉伯人。
而阿布·穆斯林回到呼罗珊地区后,他波斯人的属性便于开展工作;再加上此人有着出众的宣传笼络能力,短短几年时间便收服了呼罗珊地区的大批民众以及部分贵族。
747年,阿布·穆斯林高举着阿拔斯的黑旗,掀起了旨在推翻倭马亚王朝的大起义,起义军的大旗上书写着“被进攻者,已获得反抗的许可,因为他们是受压迫的”,来策动呼罗珊军团倒戈,由此可见阿布·穆斯林是一位心理战大师,极擅长策反与笼络,这一点很重要。
748年,呼罗珊首府木鹿被起义军攻占;749年,起义军攻克伊拉克首府库法,并彻底摧毁了倭马亚王朝的主力军团。
当年10月,阿布·穆斯林率呼罗珊十二位酋长共同拥护阿布·阿拔斯为哈里发,正式开创了阿拔斯王朝。
之后呼罗珊军团又攻进了大马士革,为阿拔斯王朝扫清了旧朝在西亚主要的根据地。
不难看出,阿布·穆斯林实际上是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最大功臣,其统率的呼罗珊军团也是新王朝最核心的武装力量,尽管其军队中真正的阿拉伯人比例并不高。
新朝建立后,阿布·穆斯林被任命为阿拔斯朝的首任呼罗珊总督。因此,其麾下都是精兵悍将,而且呼罗珊则是核心大本营。
751年,布哈拉(昭武九姓中的安国,后面会详细介绍)爆发起义,首领舒莱赫率三万人反抗阿布·穆斯林。
于是阿布·穆斯林派部将齐亚德·本·萨利赫和阿布·达乌德·哈立德·本·易卜拉欣·祖赫利为先锋前往镇压。
布哈拉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后,齐亚德继续率军挺进,之后便与唐朝军队爆发了战争。
二:唐帝国与安西都护府
唐朝建立于618年,建国数年后即凭借强大的军力统一了核心区域。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登上了皇位,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是一位用兵天才,在位数年后即将帝国北边大患东突厥彻底击败,此后李世民将目光投向了西域和东北地区的高句丽。
中原政权自汉朝起便开始管辖西域地区,为期已达数百年之久,后来中原战乱频繁,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太宗时期,西域的情况是天山以北地区为西突厥势力本部,天山以南则散居着龟兹、于阗等小国,另有汉人建立的高昌国;但是这一区域被西突厥派“吐屯监统之,督其征赋”,因此为西突厥之势力范围。
630年,唐军抵达伊吾,并在此设置伊州。五年之后,天山以南的疏勒国请求内附,唐设立疏勒都督府,但是并没有驻军。640年,高昌国“遏绝西域商贾”,并且从西突厥攻破焉耆国三城,打死掳掠,焉耆王上表诉之。
唐太宗命侯君集出兵高昌国,其国攻灭后,设置西州城,并设立安西都护府。
西州的安西都护府常驻唐军只有数千人,但唐军战力强悍,经常能以少敌众。
647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征发铁勒、突厥等部十余万骑兵,进讨龟兹。
龟兹城被攻下后,安西都护郭孝恪因大意被袭杀,但唐军也彻底控制了这一区域,并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到了龟兹城,唐军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地修城、驻军,安西四镇就此形成。
这时,唐朝主要控制的是天山以南的西域。
657年,唐高宗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远征西突厥。
西突厥可汗贺鲁率十姓兵十万拒战,轻定方兵少,舒左右翼包之。定方令步卒据高,攒槊外向,亲引劲骑阵北原。贼三突步阵,不能入,定方因其乱击之,鏖战三十里,斩首数万级,贼大奔。
之后苏定方继续进兵,再次击破西突厥数万精兵,其可汗贺鲁逃到石国后被唐将萧嗣业带兵擒获,西突厥灭亡,唐朝版图扩充到了西海。
唐朝在西突厥故地设立昆陵都护府,管辖处木昆、摄舍提、突骑施、鼠尼施、胡禄屋五部以及五部以外的葛逻禄、沙陀等部落;设立蒙池都护府,统辖碎叶城至咸海地区的西突厥故地;两都护府皆隶于安西都护府。
660年,西突厥在葱岭以西的都曼部归附,“葱岭以西悉定”。
另外请注意,西突厥最后一位可汗贺鲁逃亡的石国为中亚地区的昭武九姓之一。
“昭武”一词最早见于《汉书》中《地理志》所属的张掖郡昭武县,隋人认为,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
图源:地球知识局
这九个国家分别为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火寻、戊地、史国;九国王族均自称为月氏后裔,其国分布于如今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这一地区除九国之外,还有穆国、拔汗那等国。
隋唐时,也称这一地区的人为粟特人,其所在地区为中亚河流相对密集之处,而且位于丝绸之路要冲,各国人均擅长经商,在唐朝时,曾有大批粟特人在中原。
西突厥强盛时,昭武九姓被其控制,很多国家的王系甚至都是突厥人。苏定方攻灭西突厥后,昭武九姓遂归顺唐朝。
661年,唐高宗派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 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因此唐高宗时,唐朝版图达到了最大程度。
此后吐蕃兴起,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多次攻占后又被唐朝多次夺回。
692年,武则天派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重占安西四镇,并力排众议,常驻三万名唐军守卫,自此至安史之乱,吐蕃再也未能夺占四镇。
但这时候,西域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阿拉伯帝国已经将波斯都督府攻占,并且势力扩充到了昭武九姓地区;西突厥部众中的突骑施部壮大起来,但对唐时叛时附;吐蕃兴起后,将唐军主力粘着附到了青海一线,吐蕃另外还对勃律等国有影响,进而将势力延伸到了昭武九姓地区。
唐朝为了更好地控制西域,新设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地区,向东牵制兴起的后突厥,向西则监视西突厥散部;而安西都护府则主管天山以南地区,一方面向西保持唐朝在昭武九姓地区的影响力,同时向南则遏制吐蕃势力在西域的扩张。
唐玄宗继位后,唐军以募兵代替了府兵,并在边疆设置节度使,唐军作战能力一改武后朝的颓势,战力大增。其中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和安西两大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统辖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管兵两万人;安西节度使,统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管兵两万四千人。
三:安西唐军经略中亚
715年,阿拉伯和吐蕃联合扶持阿了达为拔汗那国王,并发兵攻击原国王遏波之,后者兵败后逃到了安西治所龟兹城求援。
拔汗那为中亚地区昭武九姓之外的重要国家,一直依附于唐朝,其国发生变局后。正在安西都护府巡察的张孝嵩对安西都护吕休璟说: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吕将指挥权交给张孝嵩,并率万余人出征。
安西军向西挺进上千里,翻越葱岭,一路攻克上百个据点,并在当年十一月攻克阿了达都城。此后,张孝嵩传檄诸国,大食、康居等八国莫敢与之争锋,安西军声威大震。
张孝嵩时期,安西军还曾派四千名精锐远赴小勃律支援其对抗吐蕃军队。
开元年间,突骑施部虽然并不总是服从唐朝,但因为阿拉伯帝国对昭武九姓地区的不断渗透影响到了其核心利益,于是该部经常与阿拉伯军队大战,且多有胜迹,其兵力鼎盛时期有二三十万人之众。
实力强胜的突骑施膨胀后不光占据了唐朝经略葱岭以西的前进基地碎叶城,更直接出兵骚扰安西、北庭核心区。
736年,北庭都护盖嘉运出兵击破了突骑施部;两年后,该部内乱,北庭、安西唐军联合行动,北庭唐军在索虏城击破吐火仙可汗军;安西唐军则偷袭怛罗斯城,击破了黑姓可汗尔微特勒,俘斩突骑施众数万人。
天宝年间后,高句丽人高仙芝在安西军中崭露头角,史载:
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少随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游击将军。年二十馀即拜将军,与父同班秩。
747年,以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一万安西军进讨小勃律。
小勃律位于今克什米尔地区,唐军需要翻越葱岭才能抵达,安西军步兵有马,但潜行百余日才抵达了天险连云堡。该地有吐蕃军精锐驻守,但是没想到唐军突然出现,难以抵御。
安西军取得“杀五千人,生擒千人,馀并走散,得马千馀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的战果。
连云堡拿下后,高仙芝留兵三千驻守,自领主力翻越冰川,直抵小勃律王城,逼降了其国王。
千里远征,且以极小代价获得了胜利,使得高仙芝在安西的声望达到了极致,不久之后其升职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统领全部安西军。
749年中亚的吐火罗叶护上表称:朅师国王亲附吐蕃,欲发兵击破朅师国,请求唐朝调发安西兵助战。高仙芝发安西兵,第二年二月抵达了朅师国,并将该国军队击败,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
这一区域为昭武九姓地区,粟特人常年经商累积了大量财富,这引起了高仙芝的觊觎,于是他又发兵攻打石国。石国本对唐较为恭顺,但高仙芝假意约和,却令安西军突然袭击,俘获了石国国王,同时纵兵杀掠,“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安西军得胜之后,又进攻了突骑施部,俘虏了其一位可汗;当地人奋起反抗后,高仙芝又命军队镇压,随后率军回到了安西。
由于俘获了三位国王或可汗,高仙芝在751年献俘长安。
前面提到,751年阿拔斯王朝呼罗珊军团在布哈拉镇压当地叛乱,布哈拉也就是昭武九姓中的安国所在地。
镇压完成后,石国的一位王子向阿拉伯军队求救,而由于高仙芝之前在当地的行为引发了普遍反感,因此昭武九姓大多倒向了阿拉伯一方。
但是当地的拔汗那国却保持着对唐朝的忠诚,这个被唐玄宗封为宁远国的小国迅速传递情报,称对方欲“共攻安西四镇”。
高仙芝得知情况后火速从长安返回安西,并决定先发制人,再度远征。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最精锐军团之间的正面碰撞将在怛罗斯正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