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重用曾国藩当然是出于无奈,在当时全国都处于战乱情况下,清廷已经“武人可派”。
(1)曾国藩是为了对付太平天国,但是同时期北方、西北、西南都处在战乱中,清廷需要面对多方面的威胁
在天平天国1851到1864年的13年反清战争中,西北地区的陕甘(包括今天的陕西、宁夏、青海、甘肃、内蒙西部)和新疆地区出现了民乱和外国武装直接侵占占领问题;北方的捻军起义;西南的云贵川也发生苗回汉各民族大起义。稍微安定的东北等地区也有各种土匪、宗教势力在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清朝的“报名军队”八旗军早已经不堪大用,满八旗早在“三藩之乱”时其战斗力就已经下滑;“汉八旗”到了“白莲教大起义”也已经不堪重用,要不是当时全国各地兴起筹建地方武装——乡勇抵抗,嘉庆时期也许就到头了。
同理,太平天国运动被消灭后,因为军费问题(清廷其实不缺钱,主要是贪腐和内部享乐花费太多),清廷一贯的“扶满抑汉”政策使得慈禧并没有对湘楚淮为代表的地方武装全部、彻底的进行解散。
总体上,太平天国、西南民族起义都主要依靠曾国藩等地方武装。北方的捻军和西北方向,清廷准备依靠“八旗”和对清廷更“忠心”的北方地主武装去平灭。但随着,僧格林沁被捻军杀,胜保在权力斗争中被杀死,清廷无人可派的情况下,只好再次启用曾国藩平灭捻军和西北问题。
“大湘军系统”包括湘楚淮,左宗棠虽然表面上因为“互参”问题交恶。但是并不代表二人个人关系彻底决裂。同样,左宗棠和曾国藩的亲弟弟们、徒弟学生们的关系并不差,前者如曾国荃,后者如彭玉麟等。因此,在“大湘军”体系内曾国藩仍然是“共主”。
因此,在“大湘军系统”地支持下,曾国藩无论何时都只能是被慈禧重用的主体。
肃顺虽有才能,但也阻止不了晚清割地赔款亡国
杨秀清大权在握智谋非凡,怎会大意失荆州,被洪秀全杀
四大朝代四次大内乱,为何只有“安史之乱”后大唐萎靡不振